楠木軒

印度又作妖,說好脫離接觸,印軍卻暗示“中國軍隊佔領印度領土”?

由 簡振武 釋出於 綜合

經過數輪軍事和外交層級對話後,印中邊境對峙部隊開始逐步脫離接觸。 

《印度斯坦時報》26日援引訊息人士的話說,中印雙方外交和軍事層面的對話正在進行,雙方部隊已經在加勒萬河谷、基阿姆溫泉以及高格拉這三個地區完成脫離接觸。

印度邊境軍隊

報道稱,中印已於7月24日舉行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機制第17次會議。印度外交部會後發表的宣告稱,雙方共同審查了中印邊境地區局勢及兩軍在西部實控線脫離接觸的程序。雙方一致認為,應按照雙邊協議和協定,儘早實現完全脫離接觸,以使局勢降溫並全面恢復邊境地區和平與安寧。 

看似風平浪靜了,實則暗潮洶湧。 

有印媒報道稱,印度陸軍北方司令部司令喬希中將在接受採訪中強調,國家的領土完整是不容協商的,印度隨時準備應對任何可能發生的情況。而這也是印度陸軍高層首次公開談到“恢復實控線原狀”問題,意味著變相承認了“中國軍隊佔領了印度領土”。 

這真是太諷刺了,筆者想問何謂“中國軍隊佔領了印度領土”?明明是印軍越線挑釁在先。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王毅

可以說,在這次中印邊境衝突解決的過程中,中方釋放出極大善意。這一點,從我外交部發言人王毅之前的表態便可見一斑。他表示,今年是中印建交70週年,中印關係歷經風雨考驗,取得今天的發展局面來之不易,希望印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正確引導輿情民意,共同維護中印關係大局。 

看看,什麼叫大國風範!儘管當前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複雜國際局勢,但無論前方有何危險,我們都將乘風破浪、堅定前行。然而,反觀印度,卻不停地在興風作浪,表面上是在談和,暗地裡卻動作頻頻。 

自5月以來,印度空軍提升了警戒級別,在邊境控制線沿線部署了前線戰鬥機。

據此前報道,早在6月,印軍已經在拉達克地區部署了防空武器系統。 

另外,印度軍隊已經部署了美製M777型超輕型155毫米榴彈炮,可以在拉達克東部山區提供精確的火炮火力支援。這種超輕型榴彈炮可以由直升機吊運,快速部署至高海拔山區。2016年11月印度以7.5億美元的價格從美國訂購了145門該型榴彈炮,這種火炮的射程為24-30公里。

美製M777型超輕型155毫米榴彈炮

而近日,印度國防部長拉格納特·辛格更是明確表示,印度空軍裝置已經快速部署到拉達克東部地區並佔據了有利位置。另外,印度空軍參謀長拉克什·巴達烏里亞表示,印度空軍已經做好準備,以應對短期和長期戰略威脅,部隊上下已嚴陣以待。 

看來印度是想“一條道兒走到黑啊”。除了在軍事方面搞事兒,印度在經濟方面的“脫鉤”仍在進行中。 

據此前報道,全印貿易商聯合會釋出“抵制中國產品”報告,並列出了500多種中國商品。其中有快消品、耐用消費品、玩具、傢俱面料、紡織品、建築五金、鞋類、服裝和廚房用品。該組織宣稱對中方的“侵略行為表示強烈批評”,並稱印度完全有能力輕鬆製造上述產品,“替代從中國進口”。另外,更是有一些印度民眾做出燒手機,砸電視等不理智行為。

印度民眾焚燒中國製造商品

另外,禁用中國59款app、限制中國電力裝置進口、審查中企投資提案、加強第三國商品審查等,每件事都很明顯是衝著中國來的。 

不過,在印度政府宣佈封禁59款中國應用後,微信的現有使用者仍可以接收和傳送訊息,然而情況很快發生變化。據印度科技媒體報道,當地時間7月25日,微信正式限制其印度使用者傳送和接受訊息。 

據報道,在賬號被強制登出時,使用者會收到一條來自微信官方團隊的資訊,上面寫道:“根據印度法律,我們現在不能為您提供微信服務。我們重視每一個使用者,資料安全和隱私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我們正在與相關部門交涉,希望能夠在未來恢復服務。” 

報道還指出,對微信使用者的限制將成為在印華人面臨的一大問題,因為他們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微信進行日常和商業交流。 

一位居住在新德里衛星城古魯格拉姆的中國人表示:“沒有微信會妨礙我們在印度的社交和專業交流。由於我們不使用電子郵件進行官方交流,我們與中國總部的聯絡已經被切斷”。 

截至目前,微信印度官方未對此事做出回應。 

據報道,中印第5輪軍長級會談將於下週舉行,以推進班公湖等地區陷入停滯的軍隊脫離接觸程序,同時討論恢復列城東部戰略要地德普桑平原的原狀。一切都似乎在往好的一個方向發展,但是,如今種種跡象表明,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兩國關係需要雙方共同用心維護,印度方面倘若繼續說一套做一套,中印關係如何走向,就很難說了。 

的確,目前兩國的互動情勢相較複雜,既有諸多的消極面,也有相對積極的一面。所以人們不禁要問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預測兩國關係發展走勢的確是一件充滿風險的事。考察中印兩國互動關係史,我們會發現近年來中印關係經歷了起起伏伏,不過每次還是走出了危機。雖然這次危機較為嚴重,但如果雙方接下來能夠都以積極心態應對處理,向彼此釋放更多的積極訊號,相信中印關係依然有迴歸到健康軌道的機會。(王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