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業軍人比照部隊訓練備戰應急搶險
張興龍(左二)在防汛駐點勘查險情。
通訊員魏旭平供圖
14日凌晨零點40分,武漢市應急管理局黨員張興龍接到黃陂區盤龍城黃花澇防汛負責人電話,隨即通知全隊60名隊員高度戒備,自己則穿上反光背心和套鞋,把手機抓在手上,等候上級命令。
12日,張興龍到武漢市市級防汛搶險應急救援大隊地產集團第三分隊駐隊的第二天,曾到黃花澇的鐵佛寺旁檢視:一道臨時築起的土壩,河水離壩頂僅40釐米,不久前出現的一起管湧剛剛被堵住,形勢非常嚴峻。
萬幸的是,一夜過去,分隊並沒有接到救援命令。他還是不放心,14日下午再次趕往鐵佛寺,看到河水下降才鬆了一口氣。
“有他在,我們心裡就踏實!”
“他在安全生產和預案編制方面非常專業。有他在,我們心裡就踏實!”來自漢陽市政的分隊負責人李國新打心眼裡佩服張興龍:車輛加油、出入駐場、裝置裝卸、車隊行進、駐地管理,都有條不紊。
張興龍是一名轉業軍人,熟悉部隊作戰訓練;本身從事安全監管工作,對駐場的安全管理心中有數;曾從事應急預案管理。到崗當天就開始起草緊急拉練和實戰預案,每緊急拉練一次,預案都要再完善一遍。
說到駐隊工作,他的話匣子一下打開了:“所有車輛時刻保持油料充足、電瓶電量夠、冷卻水注滿。所有43輛車都要有編號,車輛出動後哪一輛先走,哪一輛跟上,都要按照預案規定好的次序行進,這樣便於頭車指揮員統籌指揮。車輛啟動時,駐場所有人員必須站在指定位置,避開大平板車司機的盲點。”
“車隊在行動過程中,全部要開雙閃,讓指揮員和後車駕駛員知道前車方位,同時提醒社會車輛不要插隊。拉練或搶險回來,哪一輛車先進,哪一輛緊跟,場內如何調頭歸位,都提前謀劃,多次演練。不然,都堵在駐場門前,會影響社會車輛秩序。”
險情發生前就做好一切準備
防汛搶險,實戰演練非常關鍵。按照上級指示,地產第三分隊對黃陂轄區內3個防汛風險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準備。在調研和實地勘查過程中,他們得到了一條重要線索:駐地7公里外的小南湖雙橋村一條土壩出現險情!
張興龍和李國新立即帶隊前往雙橋村,一到現場就發現了問題:通往該土壩的道路是一條2米多寬的村級公路,還有限高,大型車輛根本進不去。為此,他們專門協調來5輛5噸的六輪農用車,並多次進行有針對性的拉練。
15日下午,張興龍又聽說下新集“有險情”,趕緊趕往現場,這才發現這一“險情”是14日檢查時發現的情況,已被駐點村民處理完畢。下新集到黃花澇段沿線15公里共8個防汛駐點,他們現地逐一勘查了4次。
“搶險隊伍建設的目的,並不是出現險情後再去搶險。”張興龍說,除了上級提示的風險點,對於轄區內所有可能出現的風險,都要提前預判,並做到人車物料能迅速集結並趕到現場,把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
隨時指出安全隱患
今年36歲的張興龍,明明是個男將,卻自嘲自己是個“婆婆嘴”。
“不管到哪兒,看到有安全隱患,就要指出來。這是做安全生產工作落下的‘職業病’。”張興龍說,到崗第一天,看到駐場內有人抽菸,馬上就下達了“禁菸令”;每次拉動演練回來,加油車要出入加油,誰想抽菸,得去指定的安全、通風場所。
來到駐地酒店,一進電梯,他就發現電梯關門不順暢,立即通知維修方前來維修。走酒店的樓梯,他發現樓梯臺階有積水容易滑倒,立即通知酒店派人前來處置。不幾天,張興龍是個“婆婆嘴”就傳開了。
長江日報記者李慧紫 通訊員魏旭平 曹婉菁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