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這些“節儉”行為,並非什麼好事,家長應該制止而非高興
有的家長為了貪圖一些小便宜,甚至讓孩子去做一些違規的事情,雖然看起來無足輕重,但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有非常負面的影響。
執筆:喬蘇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很多人遵循著這個原則,才能夠一直保持初心,尤其是對於老一輩的父母來說,都是從苦日子裡過過來的,所以即使生活條件好了,也希望孩子可以銘記這個原則,但有時過度節儉反而會對孩子的生長髮育造成不好的影響。
本文圖片均源網路,圖文均無關
張先生是個小公司的老闆,當年他孤身一人出來闖蕩,身上只夠吃飯的錢,在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打過工,成立公司後也失敗了很多次,堅持到現在非常不容易,後來老來得子,所以對自己的這個兒子歡歡非常的看重。
但是張先生在兒子的教育上,一直堅持節儉的原則,給孩子的零用錢都是按需給,孩子拿到錢之前還必須說清楚拿錢去幹什麼。
在日常的花銷中,孩子除了幾套校服外,平時穿的衣服很少,玩具會按月購買,為了讓孩子健康的飲食,所以飯菜也是素菜比較多,希望孩子可以多吃青菜,補充維生素。
但是最近張先生髮現這種模式的教育對孩子的發展起了誤導性的作用。
在一次酒席上,張先生因為有些事情要和別人談,就讓歡歡一個人轉轉,過了一會兒回來看,發現歡歡竟然正在將酒席上沒動過的蛋糕和水果悄悄的裝到隨身的揹包裡。
張先生很驚訝,就問歡歡為什麼這麼做,他一臉理所當然的說:“反正這酒席上除了我以外,都是大人,沒人會吃這些零食的,我就想著帶回家,還可以吃好幾次呢,要不然浪費!”
後來,張先生逐漸的發現,歡歡越來越不愛乾淨,衣服穿的很髒了也不願意洗,問到才說:“反正還可以穿,免得浪費。”
張先生這才感覺這孩子或許理解錯了真正的勤儉節約是什麼,自己的教育出現了一些問題。
像歡歡的這種行為,就是過度節儉了,雖然初衷是勤儉節約,但已經對孩子的價值觀和平時的生活習慣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響,父母要及時的制止。
1、“佔便宜”式節儉
孩子的行為多多少少都會受到父母的影響,如果父母帶孩子去超市,遇到免費品嚐的食物和飲料,就急忙湊上去吃喝,想著便宜不佔白不佔,孩子遇到相似的場景,也會這樣做。
這種事情雖然看起來非常的微小,但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現在市面上的很多騙局就是利用人們“貪小便宜”的這個弱點,即使不那麼容易讓人相信也可以套住很多人。
孩子如果從小就學會了貪小便宜,對社會的險惡又認知不清楚,就很容易走進陷阱中,所以父母如果有這樣的行為,或者發現孩子開始有這樣做的徵兆,一定要立即的糾正他,別因為這個小小的習慣而毀掉了孩子的一生。
2、“哭窮式”節儉
如果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哭窮,那麼因為認知能力有限,所以他們還是很難體諒父母的辛勞的,只會承認一個事實,就是家裡的經濟條件不好,別人能夠擁有的東西自己可能不能擁有。
一方面,這會使孩子變得自卑,因為感覺到家庭經濟條件和別家的孩子有差距,少年時的攀比心就會讓他們儘量的少說話,以免暴露出自己的見識淺薄,讓別人看出自己的家境
另一方面,父母如果總是把勤儉節約掛在嘴邊,孩子容易養成斤斤計較的性格,對自己的東西佔有欲也會特別的強烈,同學借東西很難借到,同學想讓他幫助自己也會考慮利弊。這樣的孩子自私冷漠,沒有人願意和他交朋友,而家長如果不制止,那麼孩子的性格就會越來越崩壞。
3、“違規式”節儉
有的家長為了貪圖一些小便宜,甚至讓孩子去做一些違規的事情,雖然看起來無足輕重,但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有非常負面的作用。
比如,帶孩子上公交車少投一塊錢,在景區遊玩,讓孩子屈膝免門票等,因為在這種行為發生的過程中,許多孩子因為周圍人的反應或者父母的囑咐,可以清晰的知道這是違反規定的,所以雖然可能少了幾塊錢,孩子的心理卻形成了陰影。
尤其是這種行為多次去做,卻始終沒有受到懲罰的時候,孩子往往就感覺規則很好打破,就會開始一步步的去嘗試打破規則了。
節儉的本意是減少不必要的開支,而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目的而犧牲別人的利益來彌補自己的缺失。
所以第一步要教會孩子適可而止。
在平時帶孩子購物的過程中,准許他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或者零食,但同類型的只選擇一件就好。在遇到試吃的食物時,感興趣的試吃,不感興趣的不要嘗試。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哭窮,讓孩子正確的理解自己的家庭經濟條件。
第二步要教會孩子不浪費。
平時的生活中,要教導他們不要浪費糧食,飯要吃完,可以讓他們自己盛飯,明白自己做的事要自己負責。
同時,要教導他們不浪費是要學會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是在不損害他人的利益下節儉,否則就是貪小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