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長大後是什麼樣子,小時候就能看出來。
執筆:張蒙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中國有句俗語叫“養兒防老,積穀防饑”,父母都希望自己生養的子女體貼孝順,將來老了能在床前盡孝心。但是孩子長大後孝不孝順,是和父母從小的教養方式密不可分的,孩子小時候的某些性格特徵就能反映出他以後的孝順程度。
案例——
老李夫婦四十歲才生下兒子,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老來得子”,由於是頭胎,夫婦倆對兒子十分溺愛,吃穿都給他最好的,平時要什麼有什麼。從小的溺愛導致兒子性格驕縱,虛榮心極強,喜歡和同學攀比,凡事以自我中心,與同學之間的關係非常差。
老李六十多歲的時候,兒子二十幾歲,沒有穩定的工作,整天在家遊手好閒,因年紀大了,老李的身體時常犯些毛病,經常要往醫院跑,但其兒子對父親絲毫沒有關心,甚至還埋怨父親為什麼沒按時給他生活費。
即使老李在病床上一躺半個月,兒子都沒來看他一眼,隔壁病友的床前子女輪換著照顧,自己這邊卻冷冷清清,老李內心一陣鬱悶,為什麼從小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的兒子,居然一點孝心都沒有呢?
其實正是由於老李夫婦一直以來對兒子無條件的付出,讓他從小就認為得到任何東西都是是理所當然的,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慾望越來越大,想得到的東西也越多,但卻並不懂得感恩和回報,只知道一味地索取,讓人看來就是一種不孝順的行為。
幸孕姐認為,這種性格的形成並不是長大後才有的,而是從小就能看出來的,老李兒子小時候過度受寵,得到的東西遠比失去的多,而且性格自私自利,即使長大成人,這樣的性格也會造成他對親情的漠視和對父母的不知感恩圖報。
這些從小就有的性格特徵,就能看出來他長大後是否有孝心——
1、自私自利 以自我為中心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從出生起就被父母捧在手心裡,自然而然地性格就變得自私,因為所有的寵愛和得到的東西都是自己獨一份的,所以他們不懂得分享,也從不為別人著想,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的人際關係一般不會太好,與父母朋友之間的相處也會出現矛盾,這種特徵下的孩子就容易不孝順。
2、負能量爆棚 整天抱怨
有些孩子很喜歡怨天尤人,從小就抱怨父母沒有給他創造好的條件,為什麼別人有的東西我沒有,為什麼別人的父母那麼有錢,而我卻出身平庸,在家埋怨父母沒本事,在學校埋怨老師偏心,在社會上又埋怨上天對自己不公。
渾身都是負能量的人往往沒有太大的本事,卻還喜歡把責任往別人身上推,這樣的人對父母也不會有任何感激之情,反而還容易出現仇視的心理。
3、沒有禮貌 不尊重人
孩子長大後的一些行為,很多都是小時候深受父母的影響,如果作為父母,對自己的爸爸媽媽呼來喝去,大吼大叫,那麼孩子以後也很有可能會模仿你這種行為,對長輩直呼其名,亂髮脾氣,甚至拳打腳踢。
所以從小就應該教導他們尊重老人,待人接物要有禮貌。並且自己要以身作則,做有孝心、懂禮數的父母,孩子將來才會同樣孝敬你們。
那麼,孩子從小擁有哪些品質,長大後才會懂得孝順父母長輩呢?
1、學會獨立
家長從小就應該教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就儘量讓他自己動手,培養他獨立自主的能力,會處理簡單的家務,不過分依賴父母,這樣孩子長大後會為父母分憂,不為父母增添煩惱,就是最大的孝心。
2、學會分享
即使什麼東西都是獨一份的,也要學會與人分享,父母也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可以把好吃的好玩的跟他們分享,這更是一種愛的表達,只有從小就培養分享的意識,以後才不至於什麼都以自己為主,也會為父母考慮。
3、學會感恩
在孩子有意識的時候,家長就要常跟他們說,任何人對自己的付出都不是理所應當的,做人要常懷感恩之心,即使是自己最親密的親人,他們為你無怨無悔地付出了一切,你更應該懂得感恩,將來要好好報答他們。
【幸孕說】只有從小就明白感恩的重要性,長大了才會對父母的養育之恩常懷感激之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尚未老去,是最需要子女的時候,也正是孩子報答他們,盡孝心的好時機,千萬不要等錯過了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