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官員“被顧問” “國字頭”山寨社團再現
該組織稱企業入會可“多一份讓官方重視的身份”;一名被列入“顧問”名單官員稱,不知道有這個組織
自稱“中國科技創新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軍民融合工作委員會”的網站。網路截圖
昨日,新京報記者發現一個自稱“中國科技創新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軍民融合工作委員會”的組織,該組織在其“官網”公佈的組織架構中,多名退休省部級官員、兩院院士被其列入“顧問團”之中,但其中一位“顧問”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從未參加過這個委員會的活動,也不知道有這個組織。
該組織聲稱,該組織系“經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批准成立,主管單位是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批准機構是國務院辦公廳”。
記者查詢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相關網站,該組織雖冠名“中國”字頭,但卻未在民政部登記註冊。民政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截至目前,民政部未批准任何帶有“軍民融合”字樣的社會組織,凡是冠有“軍民融合”字樣且自稱在民政部登記的組織均屬於虛假宣傳。
組織規範檔案現錯別字
據“中國科技創新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軍民融合工作委員會”網站顯示,該組織最近的一次官方活動是其主任石恆臣參加了於2016年3月29日在北京大學百週年紀念講堂舉辦的“第十二期CC講壇”。
該資訊顯示,這個講壇由公益組織主辦,而該組織主任石恆臣則在講壇上接受了媒體採訪,石恆臣表示,講壇旨在建立全國“創新、創業”示範工程,建立全國“創新、創業”公益榜樣,掀起全國“創新、創業”新的高潮。
記者發現,該訊息極力渲染此活動能在北大舉行的象徵意義,“CC講壇之所以能順利入駐北大百年講堂,因其自身濃厚的人文情懷和創新精神,也因得到了北大師生以及‘文武學社’等校園社團的廣泛支援。此次的‘強強聯手’必將令CC講壇在社會大眾中的影響力更上一層樓。”
記者查閱該網站資訊時還發現,該組織相關規範制度等檔案,出現錯字、語句不通等現象。
在一條制度中,該組織要求,“員工必須嚴格遵守作息時間,不得遲到、早退、礦工、失約”,但“曠工”一詞寫錯了。另外,規範制度的文字邏輯也讓人有些不解。“不準大聲喧譁”這類的規定,與“工程專案”相關的規定並列寫在了一起;一條“採購管理制度”中的規定表達不通順,規定說“採購人員要恪盡職守,確保供應,遇到難題及時反饋,不得妨礙正常使用。”
聲稱將建4萬個地方服務機構
此外,該組織還表示將在全國各地建4萬個地方服務機構,但記者發現,對於社會組織設立地域性分支機構,早在去年就已被中央明令禁止。
這些機構要幹什麼?網站資訊顯示,“地方服務機構用於指導與參與所轄區域的創新創業的會員發展、專案落地、雙創活動和文化傳播等,提供服務平臺支撐,落實群眾路線,帶動當地的個人,企業,單位和落地實施機構共同參與到國家的創業創新工作中來。”
記者從該網站一篇名為《企業加入軍民融合工作委員會的好處》文章中看到以下表述,“許多民營商人有錢,但其社會地位並不高,話語權也不大,除非你是大老闆。但你一旦加入了軍民融合工作委員會,情形就大不一樣。你是軍民融合工作委員會會員、成員單位,甚至是常務理事、理事,在你有需要同官方和部隊打交道時,就多了一份讓官方重視的身份。”
記者還發現,該組織的“管理規範”中公佈了日常工作的16種規範制度。其中“行為規範制度”中提出“所有工程專案,必須放在委員會業務平臺推進,杜絕個人行為作梗、謀利。”“嚴禁員工假公濟私,以委員會的名義辦理私人交易,發現必懲。”
- 回應
1 “被顧問”官員:不知道有這個組織
據該組織網站2016年4月更新的資訊,該委員會領導小組主任和秘書長由石恆臣擔任,主席團成員包括四名現任或退休副國級領導幹部。
同時還公佈了該組織13位“資深顧問”、5位“顧問”名單和26位專家團成員名單,資深顧問中包括多位退休省部級官員及兩院院士。
以“國家環保部總工程師”頭銜被列為顧問名單的中國工業環保促進會會長楊朝飛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已經從環保部退休多年,從未參加過這個委員會的活動,也不知道有這個組織。對於該委員會主任、秘書長石恆臣一人,他表示“沒聽說過”。
楊朝飛告訴記者,他目前只擔任了中國工業環保促進會會長一職,根據中組部的規定,退休領導幹部只能兼任一個社會團體職務。
2016年6月,中組部發布《中共中央組織部關於規範退(離)休領導幹部在社會團體兼職問題的通知》,規定“退(離)休領導幹部在社會團體兼任職務(包括領導職務和名譽職務、常務理事、理事等)……經批准可兼任1個社會團體職務”,且兼職不超過兩屆,兼職的任職年齡界限為70週歲。
昨日,記者兩次撥打該委員會官方網站上的電話求證,一名工作人員表示自己一直在開會,便掛了記者電話。
2 民政部:可上網核實社會組織真偽
冠名“中國”字樣,應屬國家級的社會組織。據民政部向社會公開發布的提示資訊,鑑別這類社會組織的真偽,應當查詢“中國社會組織網”。記者查詢發現,“中國科技創新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軍民融合工作委員會”並未經民政部登記註冊。
民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民政部未批准任何帶有“軍民融合”字樣的社會組織,凡是冠有“軍民融合”字樣且自稱在民政部登記的組織均屬於虛假宣傳。社會各界對此應保持警惕,防止以“軍民融合”為幌子的斂財聚財行為。
近期,一些虛假社會組織“蹭熱點”藉機斂財也引起了民政部門的注意。民政部在近日釋出的一則提示資訊中表示,社會上出現一些未經登記的“軍民融合”聯盟、協會、促進會等組織,大多冠以“中國”“全國”“國家”“國防”“中國人民解放軍”等字樣,透過舉辦論壇展會等活動,收取高額費用,混淆視聽,損害了軍民融合戰略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給一些單位和個人造成經濟損失,產生了不良的社會影響,有的已觸犯相關法律法規。
對於此類社會組織,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提醒社會公眾在加入或者與其合作時,應當首先查驗這個組織是否具備合法身份,以免上當受騙,防止產生不必要的損失和法律糾紛。相關機構和人員在發起成立“軍民融合”領域的社會組織時,必須按照《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等行政法規的規定依法登記。對未經登記,擅自以社會組織名義進行活動的,依法予以取締,沒收非法財產;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新京報記者 吳為 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