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懟”人、不愛講故事、不會抖包袱,時隔七年把音樂會錄成專輯
崔健:做自己的音樂,拒絕被標籤
崔健,一個“搖滾大神”級人物。可實話說,崔健真的不是一個好的採訪物件。
他愛“懟”人。
近日,崔健發行新專輯《搖滾交響音樂會》,把2010年末和北京交響樂團合作的搖滾交響音樂會的現場版,錄製成CD。“為什麼在2010年底的音樂會,到今年才製作成CD?”這是新專輯見面會主持人問的第一個問題。
崔健登上南京舞臺唱響經典歌曲。 泱波 攝
“其實這張專輯早就做好了,但是兩年前我有新專輯要發,而且當時我還有另外兩張新專輯,公司就說這個先等一等,先發新的。”
多麼誠實的回答!宣傳時習慣的說辭不應該是“七年磨一劍”嗎?主持人巧妙地把話題繼續下去:“一般一張專輯要打磨很長時間,而您最近有這麼多專輯要出,是創作狀態越來越好了嗎?”
誰知,崔健相當禮貌地,也直截了當地“懟”了回來:“不是。另外幾張也不都是新作品,一部分是新的,一部分是老的。只是突然來了這麼多,也許不太符合市場規律,大家可能接受不了。”又是這麼一個耿直的回答。在崔健看來,做專輯沒有時間限制,長也好,短也好,做出有質量的東西,比計算數量更有意義。
說到搖滾與交響樂的淵源,人們總能追溯到崔健還在北京交響樂團的時光。1981年,崔健成為北交的一名小號手,和同事組建了“七合板”樂隊,指揮家譚利華是他當時的同事,透過綜藝節目《中國之星》走進公眾視線的口琴大師楊樂,也是他的朋友。不過後來崔健究竟為何從北交“出走”,成為樂壇一段不為人知的“公案”。被問及這個問題,一向在舞臺上高聲吶喊的崔健,竟然有些羞澀。
在譚利華的記憶裡,崔健是“不安分”的。“別人演出都穿西裝,他穿著錐子褲就來了。”當時的崔健經常流露出對新音樂的嚮往,那首《一無所有》早在1986年崔健正式演唱前,譚利華就已經聽他唱過了,“當時我還不知道這叫搖滾,嚇了我一跳,太震撼了。於是我建議他勇敢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楊樂卻給出了另外一個版本。“當時崔健打架把手打傷了,我們每年必須上的華北音樂節,他就沒法排練。”楊樂記得團裡還貼出一個告示,上面四個大字“勸其退團”。
當所有人把好奇的目光投向崔健,詢問真相到底是什麼的時候,崔健卻顧左右而言他,“其實不管怎麼樣,現在這種生活方式我以前不知道,太自由了,就做自己的音樂,完全不用想什麼分房子、評級和年考。”
“他當年在團裡的時候,話就不多。但在做音樂這方面,崔健就是‘好這口’,非幹這件事兒不可。”楊樂說,“他就是個瘋子,每天編曲、排練、配器那麼多事兒,我一看都蒙了。可他茶不喝、煙不抽、咖啡不喝,偶爾喝一兩杯小酒,就做音樂一件事,虧了啊我覺得!”
這張專輯的名字叫做《搖滾交響音樂會》,一首首經典老歌在86人編制的交響樂隊的渲染下,被崔健唱出來。當被問到:“是搖滾被交響了,還是交響被搖滾了?”崔健的耿直也是一如既往,“其實我在當年音樂會開始時,也被問這個問題。那我們是現在說,還是最後說?”主持人連忙說:“最後再說。”要不是主持人攔著,一個藏好的包袱怕就被崔健先抖出來了。
同行們常常調侃,“老崔”太不按套路出牌,不會順著你的話茬往下說,也不會給出媒體記者們寫稿子最想要的素材。可人們沒有說穿的是,當年吼出“你何時跟我走”的他,給出的不也是人們最意想不到的音樂嗎?
30年來,“老崔”的名字一直沒在樂壇上消失,他不斷創作,也不排斥市場,還上過綜藝節目。但他無論是“懟”人,還是不按套路出牌,咬死不放的準則其實只有一條,就是拒絕被標籤,拒絕被解讀。
這次也是一樣。媒體見面會最後,崔健從座位上站起來,就要走下場時,主持人突然想起來,“到底是搖滾被交響了,還是交響被搖滾了”這個問題還沒回答呢。崔健這才把麥克風重新拿到嘴邊,面色如常地給出一個答案:“誰知道呢,誰也不知道,或許我們都被‘搖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