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泰國公主烏汶叻高調宣佈參選總理的新聞引爆了這個東南亞國家的朝野。雖然這位泰國先王長女、如今國王的姐姐最終在泰國政府和王室的聯合壓力下收回了成命,但這來來回回戲劇化的博弈還是讓全世界足足開了一回眼——原來有些國家的王室在某種意義上其實是自己國家的“二等公民”,非但不能借助身份直接插手干政,連像普通公民那樣的被選舉權也受到某種限制。
目前全世界,王室依然存在,總共有27個國家,其中歐洲11個,亞洲12個。大多數國家王室的權力都在君主立憲的制度下保持沉默,乖乖的當“國家吉祥物”。這一切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呢?沉默許久的王權,還會在某一天重新開口嗎?
被“套路”了的國王
讓我們把時鐘撥回公元1215年6月15日,在英格蘭蘭尼米德的曠野上,一場戰事剛剛結束。勝利者們押著一位頭戴王冠的俘虜,把他摁倒一張桌子前,指著一張寫滿密密麻麻各種條款的羊皮紙,手搭劍柄、不咋客氣的“請”他在上面簽字。
這位被逼無奈的俘虜就是英國國王約翰,此公是敗家子一個,諢名“無地王”,任期內外戰連敗、對內還瘋狂加稅。最終惹得本國貴族們群起而攻之,但在俘虜國王后,貴族們一合計,可能覺得與其另立一位雄主管著自己,還不如讓這個無能的國王繼續在其位不謀其政來的自由——只要能給他立點規矩就行。於是就有了那張名為《大憲章》的羊皮紙,自約翰國王哆哆嗦嗦在紙上簽字那一刻起。“王在法律下”的理念正式埋下了伏筆。
當然,想靠一紙條約管住國王們是不現實的。在《大憲章》簽署後400多年裡,國王想徵稅就徵稅,說打仗就打仗。一直到1688年,又一堆昏君引發了英國的“光榮革命”,議員們一翻箱底,發現國王你家祖宗當年還跟我們簽過這種條約呢。於是就找了個遠在荷蘭的國王女婿威廉·奧蘭治,說白給你個國王你幹不幹?想幹就得按這制度來。威廉這個王位本來就是白撿的,當然欣然同意。於是君主立憲制終於誕生了。
不過,要說一君主立憲,英國國王立刻喪失了全部的權力。其實這是不正確的,這場革命僅僅是終止了英王的獨裁,但並沒有徹底遏制國王的權力。在其後的三百多年裡,國王的權力是被像剝洋蔥皮一樣一層層被剝光的——最開始,英國的內閣召開會議時,國王還可以出席,甚至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但由於威廉一家是外國人,英語很長時間說不咋地道,所以後來,就變成了國王可以參加會議,但只聽,一般不說話。再後來,國王乾脆開會也不去了,只派人來聽聽。但遇到重要事務,內閣成員必須向英王彙報。其實這個時期在英國曆史上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英國全盛時期執政的維多利亞女王就享有該權力,比如跟中國打鴉片戰爭,就是經她點了頭以後才幹的。
而這種模式的君主立憲,也隨著英國的影響力遠播世界。比如日本明治維新以後的天皇權力,就仿效它建立。
然而,二十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卻給了這種“實君立憲”最後一擊。比較慘的日本天皇,從“至高無上”直接淪為“國家統合象徵”,成了吉祥物般的存在。而最開始搞這一套的英國國王也因為貴族的大量凋零和上議院被架空而失去了參政權力。加之二戰後的世界霸主美國很不吃這一套,各國君主不得不自削其權,活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王室不發威,別當是病貓
那麼,被這麼一步步關進了籠子裡的王權,有沒有可能某一天突然暴走,出籠傷人呢?
這種可能還真不能說絕對沒有。2017年,英國BBC電視臺拍了個迷你電視劇,名叫《查爾斯三世》。該片在向來以“腦洞清奇”著稱的英劇中依然大膽。該片居然假設2022年現任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駕崩,“千年太子”查爾斯終於接班繼位,而這位“查爾斯三世”一上臺就打破各種約束王室的“潛規則”,積極插手英國政治,把整個英國政壇攪得天翻地覆。
而更引人深思的是,該片還嚴肅探討了國王這樣“出籠”究竟合不合法,最終得到的結論是——如果國王想這麼幹,英國沒有任何一條現行法律可以阻止他。而如果國王的想法還能迎合一部分民眾的訴求,甚至有可能顛覆現行英國政黨政治——因為畢竟數百年的王室積威尚在,其在民眾中的號召力比一些民選政客高多了。
事實上,這種故事在現實中還真就上演過。比如在泰國的鄰國柬埔寨,那位我們非常熟悉的前國王西哈努克有個大兒子叫拉那烈。這位王子從小志向遠大,留法歸國後積極施展抱負,靠著王子身份的加持,他1985年出任民族主義軍最高司令,1991年當選奉辛比克黨主席,1993年更是成了柬埔寨總理。在近現代“王室干政”中可謂做到了極致。
然而,他的這種作法最終也在該國國內集聚極大的反對勢力,1997年,拉那烈領導的奉辛比克黨武裝與第二首相洪森領導的人民黨武裝爆發衝突,造成數萬人傷亡。被推翻的拉那列一度流亡海外,最終靠著放棄王位繼承權和老爹給的特赦令才回了國。
回國後的拉那烈王子依然“閒不住”,在短短几年內又重新坐到了議長的高位。然而在去年,他突然遭遇了一場詭異的車禍,其王妃當場殞命,王子本人重傷,靠搶救勉強撿回一條命。
看來,王權雖然沉默已久,但真有人想用它搞事,其能量還是蠻大的,只不過,敢這麼玩必然要承擔極大的風險。
“陛下”還會捲土重來?
其實,此次的泰國,就剛剛有驚無險的躲過了這樣一次風險——公主競選總理,在這個看上去甚至有點浪漫的噱頭背後,其實是深不可測的泰國政壇風雲。
泰國王室,既曼谷王朝或卻克里王朝,自18世紀末統治泰國以來,已經歷經了300多年的風雨。依照泰國1997年訂立的現行憲法,泰國國王及其王室沒有實權,國王只是國家及其完整統一的代表(與日本天皇類似)。但泰國近年來不斷動盪的局勢,卻正在給王室越來越多重掌實權的空間——此次試圖提名烏汶叻參選總理的泰護國黨,是一個親他信政黨。自2006年泰國軍方推翻他信政府後,泰國陷入長期的政治對立,支援他信的草根力量(紅衫軍)和反對他信的精英力量(黃衫軍)屢屢訴諸街頭政治,社會陷入動盪。而軍隊又不時出手發動政變,在關鍵時刻攪局。
2014年,泰國軍方再次政變推翻了他信妹妹英拉的為泰黨政府,時任陸軍總司令巴育設立全國維持和平秩序委員會,隨後由時任國王普密蓬任命為總理,充任政府首腦至今。本月8日,巴育宣佈接受國家人民力量黨的邀請,作為這支反他信政黨的總理候選人,參加定於下月24日舉行的大選。
可以想見,在這個節骨眼上,親他信力量抬出有王室號召力的“長公主”與巴育針鋒相對,很可能將成為左右泰國政壇未來走向的關鍵力量。而如果此計得逞,一方面,泰國王室將被深度捲入混亂不堪的泰國政壇對立中,無法再置身事外。另一方面,王室成員出任國家首腦,也必然讓君主立憲的體系被破壞。這真可謂是動搖國本的大動作。
好在,在此關頭,長公主她弟、現任泰王瑪哈·哇集拉隆功沒糊塗,立刻發表宣告,以此舉“非常不妥”為由叫停了姐姐的盲動。看看那冗長的“聖旨”,千言萬語其實就一個意思:眼下政局這麼亂,姐,這渾水咱可不能亂蹚。
不過,烏汶叻的這次參選,真的只是一次盲動嗎?縱覽世界,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好像眼下各國王室的正經新聞又有增多的趨勢。有些還真就是在赤裸裸的干政,比如英國那位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老太太當了60多年“沉默女王”了,最近卻一反常態,多次在“脫歐”問題上發表意見,甚至公開演講中呼籲“尋求共識”,而女王的這些發言還真獲得了不少支援,英國一些反對黨議員甚至也開始拿女王的話來給首相上眼藥——這個苗頭實在耐人尋味。
說到底,君主立憲制度下的王權雖然沉默,但卻並不是真的啞巴。而是在世界大勢的逼迫下,明智的選擇了閉上嘴巴。如果哪一天時殊事異,沉默許久的王權是否會重新開口呢?泰國長公主參選總理的這場風波,提醒我們,這也許真的會有可能。
(壹點號 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