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位於安徽省黟縣東北部著名的黃山腳下,始建於南宋紹熙年間,距今800餘年。
這是一個構思巧妙,把古民居建築與水利工程以及周圍自然風光融為一體,根據牛的形狀設計並建造的古代村落,被譽為“中國畫裡的鄉村”。
宏村整個村落佈局似牛形,故被人們稱為“牛形村”。全村以聳峙高昂的雷崗山為“牛頭”,青翠蒼鬱的古樹為“牛角”,鱗次櫛比的樓舍為“牛身”,碧波盪漾的月沼、南湖為“牛胃”和“牛肚”,穿堂繞屋,九曲十彎的水圳為“牛腸”,村邊的四座古橋為“牛腳”,宏村就似一頭臥牛處於青山環繞、稻田連綿的山崗之中。
宏村人工水系流水動態示意圖
巧妙的水系設計
古村水系主要由攔河壩、水圳、月沼、南湖組成。
攔河壩位於村西北,長約30米,高約4米,東岸還設有水閘,根據水勢調節水量,將西溪之水引入村內水圳。水圳長1260米,主圳700米,寬1米有餘,小圳500米,寬不過0.5米,水圳穿街過巷,由於村落北高南低,南湖水面標高低於攔河壩入水口4米,在主圳中水的流速為21.6m/s,成為宏村的上下水管網。
據對宏村古水系的勘察測算,全村離水圳最遠的住戶,直線距離也不過100米,大部分住戶離水圳的直線距離在60米以內。村民的洗滌和飲用都源於此。
水圳
水圳流入由天然泉眼擴大而成的月沼,月沼面積約為1200平方米,水深0.8~1米,是宏村的公共中心。過月沼,水圳南流入湖,南湖面積約為2公頃,水深0.8~1.1米。同時,雷崗山下挖掘截洪溝,並透過南北向分洪溝接入南湖,加大村落溝渠密度,以便有效洩洪。
月沼
皖南夏季乾旱,南湖成為宏村水系最為重要的調控池。護堤採用石塊砌築,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寬4米,湖底標高高於西溪和村南農田,設有5個出水口,分別向西溪排洪和灌溉農田。關閉攔河壩處的水閘,開啟南湖底部的出水口,村內的溝渠、池塘的水體可以全部排空,以便對水系進行清淤或維護。
簡易的水量調控
村內水系對水量大小的控制主要透過引水閘的設定,其主要功能是調節控制溪水引至渠圳流量的大小,且汛期還可用它截斷水流,以保證下游渠圳的安全。
石碣壩引水閘可調節的流量約1000 升/秒。村中其他支流水圳也常利用臨時水閘的設定抬高水面調節排放水量。月沼位於村落中央,兩端與水圳相連,主要承擔儲蓄水量,調節水圳水位的作用。類似於水閘的欄板在此承擔著調節排水量、調節水圳水位的作用。枯水期時,出水欄板關閉,降低了流量,使上游水位提高; 豐水期時,將出水口欄板開啟,進行排水。
和諧的水系清潔
宏村水系包含了大面域的月沼、南湖和穿村走向的各式水圳,所有水域都需要進行清潔。針對不同水域採用不同的清潔和自潔方式。月沼和南湖主要透過關閉進水水閘同時開啟出水水閘進行淤泥的清理工作。
南湖還採用了淨化池的方式攔截水中汙物淨化水源,同時也是生態淨化系統。湖內微生物 、魚蝦和植物形成立體生物鏈分解水中雜質,生活汙水經南湖淨化後灌溉農田。
宏村從水量控制、分時分割槽使用管理和水系清潔系統對村落水系進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約束, 對控制村落水量和水質起到極其關鍵的作用。
主要參考資料:《皖南古村落的水環境塑造 以西遞、宏村為例》;《宏村古水系工程研究》,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