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知名的財經雜誌,《財富》除了每年的“世界500強榜單”令人備受期待之外,“500強虧損公司”也總是大受關注。2020年7月底,《財富》“中國500強虧損公司”揭曉:其中上市企業15家,總虧損額超過800億元;其中汽車業的“虧損王”,被長安汽車拿下。
說起長安汽車,想必中國老百姓並不陌生;作為我國四大汽車集團陣營之一,長安集團的底蘊可以追溯百年。不過要說公司真正開始緊抓汽車業務,還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即便起步不算早,但是長安汽車依然打造了諸多知名系列產品;其中人們比較熟知的就是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等合資品牌,以及CS、逸動等自主產品。
大家都知道,咱們國家的汽車工業發展較晚,當初與歐美髮達國家相比更是差距巨大。尤其是改革開放伊始,中國市場上基本上被外資品牌壟斷,國內企業只能無奈進行“市場換技術”的發展之路。這種背景下,合資品牌遍地開花,長安汽車也透過與鈴木、福特等外企的合作走入消費者視野。十分幸運的是,長安的合資路線走得十分順暢,旗下多款合資車型深受國內消費者歡迎,公司的發展也進入快車道。
隨後長安汽車趁勢推出了眾多自主轎車系列,並且在SUV和轎車兩大領域“雙管齊下”,一時間成為首家累計賣出1000萬輛汽車的國內車企。然而近年來,長安汽車卻面臨著幾大問題需要解決:其一,之前長安汽車太過於追求SUV的發展,結果忽視了轎車領域,以至於後者相關車型滯後。雖然公司隨後及時做出改變,推出了二代逸動等經典車型,但在相關領域仍然是一塊“短板”。其二,長安汽車雖然在銷量上保持不錯,但是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其產品競爭力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領域,高階市場幾乎顆粒無收,反而是被長城、吉利等車企分食了“蛋糕”。
值得一提的是,長安汽車的合資品牌競爭力也在下降,銷量不斷滑坡,這也大大拉低了長安汽車的收益。這種情況下,長安汽車2019年賣出了176萬輛汽車,卻虧損26億元,無奈拿下中國汽車業“虧損王”稱號。
在筆者看來,長安汽車的處境同情;但同時也應該認識到,絕非一家國內車企面臨這種情況。究其原因,“成也合資、敗也合資”或許能夠概括一部分:合資造車的模式,在中國汽車業起步階段確實大有幫助;然而多年來的合作,令一些國內車企懈怠,甚至對外資產生了依賴。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不僅自身實力難以進步,而且還會出現“隨波逐流”的風險。
因此,千萬不要因為合資,而阻礙了自身企業的發展;況且現在新能源汽車成為熱點,中國汽車工業完全有機會在新風口占據優勢。對此,正在讀文章的你們又怎麼看呢?
汽車 合資 自主 長安 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