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文章:世界期待有活力的新一屆德國政府

參考訊息網9月26日報道 德國《每日鏡報》網站9月25日發表文章《世界期待有活力的德國政府》,作者是該報外交記者克里斯托夫·馮·馬沙爾。全文摘編如下:

德國能夠在許多領域樹立榜樣,但是它不能只是宣傳自己的未來之路,而且還要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走下去。

有句俏皮話說,宣傳家和路標很相似:都指示道路,但就是不走。

人們也用這種說法來形容德國人在世界上的形象:他們喜歡提建議,說什麼是最佳方案以及其他人該怎麼做,但他們自己卻不始終如一地遵循這些準則。

在競選中,人們也經常抱怨說與做之間的矛盾。本國公民希望德國現在能夠克服惰性行動起來,歐洲和世界夥伴也是這樣期待的。

如果歐盟的最大經濟體不展露雄心,其他地方也不會做決定,無論在教育、數字化還是氣候與外交政策上。新一屆政府能克服過去幾年的觀望態度嗎?

德國人希望在氣候政策領域樹立榜樣,但是既沒有提早告別內燃機,在實現排放目標方面也乏善可陳。“德國製造”是頂尖技術力量的代名詞,然而許多到這個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尋找未來的外國客人卻驚奇地發現,大城市之間的鄉村地區常常缺少可靠的行動網路,中小學的數字通訊也沒有進展。

許多公民希望歐洲加強一體化、實現安全政策自治並擺脫對美國的依賴。然而,他們既不願意為防務投入必要資金,也不願意讓本國特性趨近歐洲的通用規則。而德國的本國特性阻礙了軍事團結,例如德國議會在軍事行動和實施出口限制上持保留態度。

即使歐盟多數國家認為這樣做(例如北溪天然氣管道二線)會損害共同利益,德國卻依然走本國的特殊道路。同時棄用核能和煤炭會讓共同的能源網路承受壓力。

下一屆德國政府更應該做些什麼?那就是走下講臺。少宣講,多靠實幹樹立榜樣;夥伴們走其他道路時,表現出好奇心,多思考、勤學習。

就總體而言,德國的情況不比鄰國差,即使是在未能實現自己設定的目標的領域。即便政府在疫情期間有許多失職行為,但幾乎沒有多少國家的現狀好於德國。

但是還有更多的事情。為了自身利益,德國應當縮小美好理念與實際做法之間的明顯差距。這就需要更加務實。

從能源轉型到電動汽車,德國又丟掉了許多原本有希望獲得的工作崗位。

德國人很清楚哪些道路通向未來,他們在走這些道路的方面可以做得更好。(編譯/王自強)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06 字。

轉載請註明: 德媒文章:世界期待有活力的新一屆德國政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