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閘路大田路上這幢不起眼的石庫門 曾是中共最高的軍事機關駐地
上海市靜安區大田路,是一條長度不足一公里的小馬路。鮮有人知的是,新閘路和大田路交界處一幢並不起眼的舊式石庫門房子,曾是中國共產黨最高軍事機關——中共中央軍委的駐地,而周恩來、楊殷、彭湃等軍委領導人曾經常藉此地秘密開會。
新閘路613弄12號,是這幢石庫門現在的“學名”,而在動盪不安的年代,經遠裡1015號是其“曾用名”。從位於大田路的門口進入後,記者看見了這幢始建於1917年的磚木結構石庫門。當年,這樣的石庫門房子因住戶複雜、流動性大,又位於租界區內,成了黨開展地下工作的重要場所。這裡在1928年至1929年成為了中央軍委機關所在地,也是彭湃烈士在滬革命的活動地。
彭湃是著名農民運動領袖,是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創始人,更被譽為“農民運動的大王”和“中國農民運動的領袖”。彭湃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六大”時被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擔任中央農委書記,兼任江蘇省委軍委書記。1928年冬,32歲的彭湃赴上海,就是住在經遠裡開展相關工作。
入住經遠裡後,彭湃把一間僅8平方米的亭子間作為工作室兼寓所,室內只有一張小鐵床、一隻煤油爐、一張簡陋的桌子和兩把椅子,面積更大的前樓則作為開會和聯絡的地方。在半年的時間裡,彭湃認真總結了自己從事農民運動的經驗,寫下《僱農工作大綱》,並提出劃分農民標準、提高農民教育等主張。
1929年8月24日,因中央軍事部秘書白鑫叛變出賣,中央軍事部部長、中央軍委主任楊殷,中央軍委委員兼江蘇省委軍委書記彭湃,中央軍委委員兼江蘇省委軍委委員、秘書顏昌頤,中央軍事部兵士科科長、江蘇省委軍委委員邢士貞和上海總工會糾察隊副總指揮張際春等人在此開會時被捕。
中共中央得知訊息後,指示周恩來率中央特科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援救,但因種種原因錯失了援救的機會。被押解至龍華監獄後,彭湃等卻依然向同獄的人和國民黨士兵宣傳革命主張。在他們寫給中共中央的信中這樣描述:士兵“聽我們話之後竟大嘆氣而捶胸者”。
在彭湃和楊殷聯名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信中,他們表示,如果黨組織不能營救同時被捕的五位同志,那麼可以犧牲安、揆二人(安,即孟安,彭湃化名;揆,即孟揆,楊殷化名),而設法營救出沒有口供的其他三人。
更令人淚目的是,彭湃和楊殷寫給周恩來的後一封信中,已將個人之生死置之度外,請求組織停止營救,囑託同志們“不要因為弟等犧牲而傷心”“望保重身體為要!” 被捕一週後,楊殷、彭湃、顏昌頤、邢士貞英勇就義。臨刑之時,他們大聲吟唱《國際歌》,高呼革命口號,用各自年輕的生命捍衛心中崇高的信仰。
時光流轉,新閘路大田路這幢普通的石庫門民居,見證了彭湃最後的革命足跡,更見證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救亡圖存、浴血奮戰、改天換日、鑄就輝煌的革命征程。1959年,相關部門確定該石庫門為彭湃烈士被捕地點,並於1962年掛牌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4月27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佈為上海市紀念地點。
兩年前,由於房屋原始結構破損嚴重,結構體系薄弱,整體性差,一次近乎搶救性的保護修繕工程及時啟動。按照“不可改變建築原狀以及最小干預”的修繕原則修舊如舊,還原了門楣、青紅磚相配的外立面,以及天井、客堂間、後天井、灶間,前樓、亭子間、曬臺等內部結構。
去年年底,這幢“修舊如舊”老房子鳳凰涅槃,裝載著“中共中央軍委在上海(1925-1933)史料陳列展”重新開放,向人們講述中共中央軍委自1925年10月成立至1933年1月離開上海向蘇區轉移期間的歷史。記者夏陽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