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四大城市群呼之欲出!
來源: 國民經略
文|凱風
誰是中國第四大城市群?
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堪稱中國三大世界級城市群。這三大城市群以不到8%的國土面積,創造了接近全國近40%的GDP,創造了6成以上的上市公司,囊括11個萬億GDP城市,成為中國區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三大世界級城市群的地位毋庸置疑。那麼,在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之外,誰是第四增長極?
答案已經呼之欲出:成渝雙城經濟圈。
01
近日,權威會議日前審議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會議指出:
突出重慶、成都兩個中心城市的協同帶動,注重體現區域優勢和特色,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這是繼今年1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這一概念橫空出世以來,成渝經濟圈再次獲得頂層關注。
與最初的提法相比,成渝雙城經濟圈被賦予了新的重任。
在今年1月的重要會議中,成渝雙城經濟圈被定位為“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這一次,成渝雙城經濟圈則被定位為“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從西部地區的高質量增長極,到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標誌著成渝經濟圈開始向三大城市群看齊。
這背後的變化不難理解。重要會議對此有明確表述: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
2020年以來,國內貿經貿形勢的變化,讓“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形勢愈發明朗。
這種背景下,“雙迴圈”政策應運而生,而“內迴圈”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作為中國西南地區最重要的兩大國家中心城市,成都、重慶的地位愈發凸顯。
02
成渝地區有多重要?
一個地區有多重要,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是,看這個地區承載了多少國家戰略。
成渝地區,可謂國家戰略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
從城市能級來看,重慶是直轄市,成都是副省級城市,兩個城市都是國家中心城市,而全國目前僅有9個國家中心城市,一個地區就佔據其二,這其中的分量不言而喻。
從國家戰略來看,成都、重慶不僅是成渝雙城經濟圈這一新的國家戰略的重心,同時還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在西部大開發和西部陸海新通道這兩大國家戰略中的地位同樣舉足輕重。
可以說,成渝地區至少承載了包括雙城經濟圈、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大開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等一系列國家戰略,重要性可想而知。
從經濟產業來看,成渝地區是我國西部的經濟腹地和戰略後方,成渝雙城經濟圈覆蓋面積達18.5萬平方公里,涉及16座城市,常住人口1億人,以全國1.9%的國土面積,承載了全國6.9%的常住人口,創造了全國6.3%的經濟總量。
雖然在GDP和支柱產業上,成渝地區無法與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三大世界級城市群相提並論,但兩地在汽車、電子資訊、裝備製造業、新經濟等產業已經成了發展優勢,而1億人口所承載的市場空間也非一般地區可比。
資料顯示,成渝兩地的計算機產品產量已佔全球的1/3、汽車整車產量已佔全國的18%,對外競爭的規模優勢已經形成,具備了參與全球競爭、帶動區域發展的實力。
可以說,成渝只要唱好“雙城記”,在產業協同方面再進一步,打造成為中國城市群“第四極”並不存在太大的懸念。
03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地位越來越重要。
《求是》雜誌曾刊發重磅文章指出: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
根據“十三五”規劃,我國共規劃建設19個城市群:
最佳化提升東部地區城市群,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提升山東半島、海峽西岸城市群開放競爭水平。
培育中西部地區城市群,發展壯大東北地區、中原地區、長江中游、成渝地區、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引導北部灣、山西中部、呼包鄂榆、黔中、滇中、蘭州—西寧、寧夏沿黃、天山北坡城市群發展,形成更多支撐區域發展的增長極。
在這19個城市群中,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可謂領頭羊,與東京、紐約等世界級城市群有一爭之力。
其中,《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早在2015年就已審議透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則在2019年2月印發,而《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則在2019年12月印發實施,三大城市群發展都已漸入佳境。
在三大世界級城市群之外,哪些城市群最有發展潛力?
根據澤平宏觀釋出的《中國城市群發展潛力排名》,長三角、珠三角發展相對成熟,而京津冀、成渝、長江中游、中原城市群等處於“快速發育期”,而黔中、呼包鄂榆、滇中等6 個城市群處於雛形發育期。
其中,長三角、珠三角(大灣區)、京津冀、成渝、長江中游等被列為中國五大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群。
那麼,成渝與長江中游,誰是第四大城市群?
長江中游城市群,覆蓋了三省之地,包括武漢、長沙、南昌三大中心城市,堪稱我國最大的城市群。但由於地域過廣、橫跨省份過多,城市的輻射能力有限,產業協同發展不足,城市群作為一個整體的實力稍遜一籌。
與城市群相比,武漢大都市圈、長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無疑更有現實意義。
以都市圈推動中心城市發展,也是務實選擇。
與長江中游城市群相比,成渝地區文化趨同、民風相近、地理相鄰,無論是交通一體化還是產業協同發展,均有相當大的空間,不乏躋身中國第四大城市群的潛質。
相向而行,唱好“雙城記”,無疑是城市群晉級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