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一場由理想汽車引發的技術路線之爭在第一電動編輯部發酵。
一個觀點認為,“在電動化這條賽道上,代表未來的是純電路線,插混這套技術路線,因為能量轉化效率低下、純電切換成本巨大,長期來看註定要被淘汰。”
而另一個觀點是,“只要把智慧化這件事兒做好,初期不管用什麼路線切入,都是合理的。不論是純電動、增程式、還是插電混動。”
爭論過後,每個人心中都有個疑問:普通車主怎麼看這個問題?純電還是插混,車主更想選哪款?
當我在第一電動的北京車友群裡丟擲這個問題,隨即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人表示“必須選插混,除非家裡有私樁想買第二輛車”,也有人堅信“肯定選純電”。
更多的車主怎麼看?
我們透過第一電動網和充電樁APP發起了本期一電調查,共收到了305個答案。接下來,就把這些觀點一一呈現。
老規矩,先看一下樣本結構。參與本期一電調查具體人群來看,純電動車主佔比高達62%,是參與調查數量最多的人群;其次為準備購買新能源車的待購人群,佔比19%;插電混動車型車主佔比為15%。這三類人群佔比高達96%,其餘部分參與者為新能源汽車行業從業者等。
54%參與調查者選擇純電
最終結果來看,純電和插混擁躉者基本持平,純電以8個百分點的優勢領先。具體而言,在參與調查者看來,如果可以選,54%的人會選擇純電動車型,另外46%的人更想支援插電混動車型。
結合具體身份來看,參與調查的純電動車主表示,如果可以選擇,64%的人會繼續選擇純電動車型,這個資料高於上述平均比重10個百分點;但同時,另有36%的純電動車主表示,如果可以選擇,肯定要轉身擁抱插電混動車型。
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插電混動車主身上,參與調查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主表示,如果可以選擇,85%的人依然會繼續選擇插電混動,這個佔比遠高於整體平均水平。插混車主想選純電動車型的比重相對不高,只佔比15%。這部分受訪者給出的理由是,更享受純電車型的駕駛感受,且目前純電動車型續航大幅提升、抑或自家有安裝充電樁的條件。
而對於待購新能源車的準車主而言,純電動車型的嚮往者佔比53%,插電混動向往者佔比47%,與整體平均水平相近。對於業內人士而言,純電插混兩種技術路線各有其擁躉者,佔比也是平分秋色。
值得一提的是,本期一電調查來看,來自北京的參與者最多,佔比達46%。對於這些北京車主或準車主,49%的受訪者表示會選擇純電,其餘51%的人會選擇插混車型。“插混不算新能源”,在北京市場,插電混動車型徒有綠牌外表,難以享受牌照限行等優勢。不少人認為,政策抑制了北京的插混市場。
在調查發起當天,我們的北京車友群就有車友聊起,“北京新能源牌照如果支援插混,估計一半得買插混,畢竟不用考慮充電”,更有車友表示,“一半打不住”。而透過本期一電調查,我們也似乎可以印證這種說法。
用車成本低VS沒有里程焦慮
梳理大家做出上述選擇的理由,我們可以發現,選擇純電動車型的理由基本與其相較於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而言的競爭優勢一致。
比如,純電動車型動力結構簡單、能源補給方式只有充電,使其用車成本很低、後期維護保養費用也相對有限。總體來看,就是經濟實惠,價效比更高。
同時,也有人認為純電技術路線更為安全可靠,維護簡單方便,故障率低。比如有人提到,“插電混動結構複雜,容易出故障”、“混動技術複雜,可靠性存疑,出問題機率更大”。
當然,也有人從駕駛感受和不限行等政策優勢角度考慮而更青睞純電動車型。
比如有參與調查者提到,“純電才是真正的電動車,真正的新能源”、“起步快、易於操作”、“駕駛感受更好”、“駕駛如絲般順滑”、“喜歡純電”、“這是大勢所趨”。
不過,除了這些理由或者說是優勢外,純電動車型顯然還存在一時難以擺脫的短板。比如,參與調查車主列舉出來的續航焦慮、充電麻煩、冬季衰減、二手車殘值等問題。而這些,也正是目前行業和使用者共同面對的痛點。
“補能不方便、補能時間長”、“跑長途會有充電憂慮”,不過,也有車主坦言,“純電續航夠長就沒有劣勢,否則就要規劃好充電”。
同樣的,選擇插電混動車型的受訪者給出的理由也基本與插混車主眼中的競爭優勢相同。比如,最明顯的,有純電和燃油兩套動力系統,可以結合實際用車情況作出更自如的選擇。也正因此,所謂的里程焦慮和充電煩惱在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身上蕩然無存。而且幸運的是,除北京外,插電混動車型同樣可以享受和純電車型一樣,綠牌新能源車全部的福利政策。
有受訪者直接表示,目前階段“純電設施不夠完善,技術不夠成熟”、“充電樁,充電樁,最大的bug。如果充電方便,純電動更吸引我” 。在他們看來,“充電和電池瓶頸短期內無法解決”、“短途用電,長途用油,避免頻繁充電”、“沒有里程焦慮,不用遍地找充電樁,加油就走,還不限號,冬天照樣不怕,還省油,成本低何樂而不為呢?”、“純電的行駛品質,油車的行駛里程,真香。”、“可以作為家庭唯一用車,也可以享受到純電的福利。”
可以看出,選擇插電混動的受訪者其實很喜歡純電的駕駛感受,但受限於里程和充電,他們才認為,插電混動一舉兩得,是最正確的選擇。
在參與本次調查的插電混動車主看來,插電混動車型的劣勢也十分明顯。主要集中在兩方面,其一是經濟性,比如油價過高,比如故障率高,這兩點都增加了插電混動車型的使用成本;其二是駕駛感受,比如不少人提到,插電混動車型的靜謐性不佳、“油電切換順暢性”不佳、“體驗沒有純電舒適”、“低電量時駕駛體驗差”等等。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如上文所述,不管是選擇純電還是選擇插混,我們都會有自己的理由。給出這些理由的依據肯定不是出於這兩種技術路線本身的思考,而一定是結合自己的實際用車環境與實際駕駛經歷。本期一電調查,我們還請參與調查者講述了自己實際的用車情況。梳理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48%車主用車環境僅為城市路況,47%車主會頻繁經歷城市和高速的雙重路況;
2、28%的車主平均每年駕車行駛里程為10000-15000公里,24%的車主平均每年行駛里程為5000-10000公里;
3、超半數受訪者沒有私人充電樁或不具備安裝私人充電樁的條件;
4、42%的受訪者認為目前的公共充電樁不太方便。
回到最初的問題,選純電還是選插混,可能需要結合自己的用車需求綜合考慮。如果跑長途次數有限,充電方便,純電動車型一定是最佳選擇;但如果需要經常長途駕駛,充電條件又相對不足,不如選擇一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
如前文所述,不少選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受訪者更看重雙重便利雙重享受,若有朝一日,純電車型的幾大痛點被徹底解決,還會有更多人選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嗎?本次調查中,我們設定了一道開放題,請受訪者談談這兩種技術路線,有不少人對此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一種觀點是插電混動是“前浪或中浪”,只是“過渡車型”,只有“三五年市場”,終將被純電取代;另一種觀點則是,“結合目前充電條件和技術,插混和弱混才是新能源主要發展階段”、“目前十年內還是插混為主”。
你是業內人士還是純電、插混車型的雙料車主?對此持有怎樣的觀點呢?歡迎分享你的獨到見解或實際用車體驗!後附部分參與調查車主觀點,希望可以引發你的思考~
1、北京要是可以用新能源指標買插混就好了;插混在北京不享受限行等優惠措施,希望能改進。
2、建議插電車型純電動續航里程可以增加到200公里左右;插混的純電續航若能超過300公里,可能會搶走大部分油車的車主;如果插混和純電動價格都一樣,那當然會選擇插混;假如續航能力進一步增強,會有更多的人購買純電。
3、好好研究電池技術,別再搞這種過渡車型;即使電池續航提高了,但續航焦慮還是存在,充電問題還是有。車是用來帶人去“想去”的地方的,不是去“能去”的地方。
4、插混還是要降低油耗,純電目前仍有續航焦慮和安全隱患;插混需加緊解決低電量時駕駛與油耗問題,目前插混還使用不了快充,需解決;純電單車續航很多已經能滿足日常使用標準了,電池安全,充電樁問題目前是最主要的,或者更改換電模式;對於純電發展,一方面需要廠家繼續修煉內功,拿出有竟爭力的產品,另一方面也要政府繼續完善最佳化使用環境。對於插電混動,需要廠家做好混動技術,而不僅僅是字面上的低油耗水平。
5、不管純電還是插混,安全是最重要的;不管哪種,都得有自己專屬充電樁,而且必須是居民電價,否則別買新能源車;不能只看續航,還應多關注車本身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