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鐵馬戰車一去不復還,梅長蘇消失在了第54集,而留給觀眾的只有一顆珍珠,一塊牌位和一紙書信,直到電視結束的最後一刻,偌大的京城,又有幾人知曉林殊曾經回來過?又有多少人會在經年之後還記得林殊化身梅長蘇在這裡熬過的那兩年。
(下文提及的角色,只侷限在京都之人,而不包含琅琊閣、江左盟等本就知曉梅長蘇真實身份之人;另《琅琊榜》雖然看了三遍,但細節記憶依舊可能會有偏差,若有遺漏之人,還望諸位海涵。)
01:明確的那些人
這些人中有些是因為林殊所謀之事需要提前協助,而被林殊主動告知,有些是因為再也瞞不住,只得被動告知,總之這些人皆是在梅長蘇尚未離京之前便已經知曉梅長蘇就乃林殊之人。
最強大哥蒙摯,蒙摯是這一批人裡最早知曉梅長蘇真實身份之人,原因是在林殊未來京都之前,便已經與蒙摯有書信往來,而梅長蘇之所以選擇與蒙摯書信來往,理由有二:
其一是在於梅長蘇需要藉助蒙摯的身份,來對京中形式做更全面的瞭解,從而可以更好的制定全盤計劃。
其二是在於蒙摯乃是梅長蘇信任的大哥,在梅長蘇來京以後,蒙摯又是自己所謀之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故而只有坦誠相告,蒙摯才會傾囊相助。
最佳紅顏霓凰,霓凰與林殊相認的那一幕,伴隨著《紅顏舊》的歌聲,著實狠狠的撈了一把觀眾的淚,梅長蘇說:“如果梅長蘇勸不住她,那就讓林殊來勸她”。
梅長蘇來京之前或許想過一萬次與霓凰重逢的場景,也在心裡盤算過一萬次到底該不該對霓凰坦誠身份,但是他終究會發現,那一刻真的來了時,再多的預演也抵不住霓凰的一滴淚。
最慈小姨靜妃,靜妃究竟更愛景琰還是更愛小殊,這是一個難以有答案的問題,於人母者自然更愛子嗣,但靜妃在整部《琅琊榜》中的表現又總是讓我們不斷感慨“景琰莫不是抱的?”。
九安山二人相認那一幕,靜妃忍不住的眼淚直掉,她說:“要是你的父母知道你受了這樣的罪,怕是心都要碎了”,其實心碎的又何止是林殊的父母,靜妃不也碎了麼。
最兇姐姐夏冬,作為京都最強二代之一的言豫津天不怕地不怕,但偏偏就怕夏冬,夏冬在12年前冤案發生之後,新婚喪偶的她便將生活中的一切都交給了工作,繼而有了一個不苟言笑、極其嚴厲的少掌鏡使。
林殊在來京之前一定從來沒有想過要把自己的身份告訴夏冬,因為不管是誰,他都只願自己悄悄地來、悄悄地走,不帶給任何人傷害,但聶風的突然出現打破了這一設定,夏冬也成為了繼蒙摯、霓凰、靜妃之後最早知曉梅長蘇身份的人。
最憨隊友景琰,《琅琊榜》的所有“彈幕”中,大概“罵蕭景琰是個憨批”的要佔上兩層,每一次梅長蘇被蕭景琰氣的吐血時,觀眾罵!每一次他在猜到梅長蘇身份又自我否定後,觀眾罵!……
好在,最後的最後,這個大水牛終於知道了眼前人便是林殊,也算了卻了這一樁“孽緣”。
最大冤頭梁帝,梁帝直到下線前的最後24小時,大概都認為自己才是這個京城之中“無所不知”的王者,然而滿朝文武、至親骨肉的“反戈一擊”告訴了他:“你才是最強冤大頭”!
53集處梁帝與梅長蘇進行了一場只屬於他們二人的深談,在梅長蘇轉身離去的那一刻,梁帝突然撲通一聲的跪倒在地,他哭訴著說道“朕抱過你,陪你騎過馬,放過風箏,你記得麼?”另一邊漸漸遠去的梅長蘇不曾回頭,但溼潤的眼眶,蹣跚的步伐,或許是已經原諒了這個曾經疼他、愛他的舅舅。
02:可能知曉的那些人
下面要說的這些人,知曉梅長蘇是林殊的可能性要在五成以上,但終究電視中並未明確交代,而他們究竟是否知曉,也就只有天知道。
最佳隱者紀王,紀王爺是一個深藏不露的人,他知道坐在帝王之位的人終究只有一個,而安穩、快樂的坐穩親王位置的人卻可能一個也沒有,他知道自己一定不屬於前者,那他就只能讓自己努力的做好後者,最終他成功了。
以他的智慧,結合梅長蘇拯救庭生後對他的一次道謝,以及諸多的其他細節,再加上最後的那場殿上大反攻,若說紀王爺對梅長蘇的真實身份沒有過猜測。那一定是不合理的,而他的猜測指向的答案,可能便是真相。
最強預判高湛,後宮多智者,這裡的智不僅僅是在聰慧,更在隱忍、裝傻和預判形勢,而整個大梁後宮做到極致的兩位便是高湛與靜妃,甚至從陪伴時間的長度上去看,高湛的難度更大。
理論上樑帝知曉的事情,高湛基本都會知曉,53集那幕林殊與梁帝的對話高湛並未出現在鏡頭中,但若說高湛沒有聽到,多半也是不值得信的,更何況之前的諸多事情發生,以高湛的智慧,又怎麼會猜不到真相呢?
最硬鐵膽言侯,言侯若知曉梅長蘇是林殊,其理由和原因與紀王、高湛基本是一致的,言侯爺是個極頂聰慧之人,他不會相信一個謀士會如此費心竭力的為冤案昭雪,理由只能是舊人。
只不過這個舊人究竟是誰,靖王又會否告訴言侯真相,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
最慘謀者夏江,夏江曾經無比接近真相,最後的殿前拼死一搏也差點讓梁帝站在了自己這一邊,雖然夏江堅硬無比的強調:“他就是林殊”,但夏江心底終究還是有懷疑的,畢竟那一年他就在梅嶺,他知曉不該有人生還,所以他才說“你是從地獄回來的!”
最嗨哥們豫津,言豫津如果能夠知曉梅長蘇真實身份,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是言侯爺知道真相後告訴言豫津,其二是言豫津自己分析出真相(言豫津是本部劇中第一個感覺出梅長蘇不是輔佐譽王的局外人,這在我的另一篇文章中詳細寫過,所以言豫津的聰慧程度也很了得。)
最仁兄弟景睿,景睿知曉的原因最簡單,若是豫津知曉就等於景睿知曉。
最後,還有一眾“老奸巨猾”的大臣,這裡用了一眾,包含的人則有戶部尚書沈追、中書令柳橙等人,這一批人除了聰慧、老辣,又是靖王其後的心腹外,最重要的是這一批人都是冤案發生時就已經年齡很大的人,他們都是見過林殊和知曉內情的人,在最後那段大殿對峙,梅長蘇與梁帝單獨溝通後,若說他們沒有幾絲猜測是絕對不合理的。
至於其他人,如夏江的好幫手秦般弱知不知曉,又如太皇太后是真知曉、假知曉,那就只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