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在有著近1.5萬病人的大型方艙 核酸轉運絕不是一件小事

由 雋寶霞 釋出於 綜合

圖說:潘蕾按規範穿戴二級防護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攝(下同)

上午8時30分許,在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科護士潘蕾和同伴利索地穿上防護服,戴上手套面屏,彼此檢查後發動擺渡車。從清潔區駛入汙染區,她們要收齊今日各艙患者的核酸標本,轉運到停在新國博N區草坪前的“紅鎧甲”移動檢測車旁。

目前,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管理團隊提供支援保障,由江西省、湖北省和天津市3支外省市援滬醫療隊和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共同負責醫療工作,醫療隊總人數超過3800餘人。

圖說:潘蕾(左)和同伴核對轉運的核酸標本數量

“我的核酸結果怎麼樣了?”新國博方艙醫院執行至今已近半月了,而核酸結果,是艙內“大白”被追著提出的最多的問題。核酸轉運,這個歲月安好時再簡單不過的操作,被乘以1.5萬這一病人基數後,也變得不再尋常——一根小小的管子,或許承載著患者對回家的期盼,抑或是新增感染者“應收盡收”的起點。

擺渡車停在了W區的一個艙外,在豎立著“核酸標本放置處”標識旁的桌子上,潘蕾和同伴看到了貼上封條的生物安全運輸箱。和艙內護士確定了數目,對外表消殺後,兩人合力將運輸箱搬上了車。手衛生後,擺渡車駛向了下一個艙。每個轉運箱重達20多斤,每天搬運甚至要超過200斤。

圖說:開啟生物安全運輸箱確認核酸標本

“現在比剛開始那會兒順利多了!”潘蕾回憶,她記得仁濟醫院管理團隊剛進駐新國博方艙醫院時,轉運核酸標本還安排在晚上,8時通知各艙做好準備,原計劃能在12點前結束的工作,最後直到次日凌晨4時才將全部核酸標本送上轉運車,送往第三方檢測機構——樣本數量不清楚、放標本的位置找不到、有的管子上只有手寫資訊……種種不順一度讓大家覺得有些沮喪。

“轉運核酸樣本,確實有很多工作是花在溝通上的。艙內的醫護人員可能來自幾家甚至十幾家醫院,我們需要告知每個艙每個區域護士站要求,甚至需要艙內護士一一轉告給艙內其他醫院的護理人員。”潘蕾坦言。

怎麼將流程最佳化?仁濟醫院管理團隊將負責各艙核酸取樣的護理人員召集起來,對暴露出的問題一一解決:明確核酸標本放置的區域,規定好各艙遞交樣本的時間,出現標本資訊缺失時的處理方法……“第二天結束的時間‘提早’到了凌晨2點,第三天在12點就結束了。”潘蕾說,“後來,三輛移動檢測車開進了新國博方艙醫院,承擔起近1.5萬管的核酸樣本的檢測;而我們根據最新要求也將收集核酸標本的時間調整到了上午。”

時至今日,核酸標本轉運的流程已經優化了兩三版,每一個版本都是邊執行邊修改,在疫情期間火起來的“線上文件”也用於此連線起資訊、取樣、轉運和檢測的多方力量。大家明顯感受到,在這座大型方艙,核酸檢測這關鍵一環愈發順暢。

圖說:將收齊的核酸標本放到指定位置

兩年前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潘蕾曾“逆行”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重症監護病房支援;今年春天上海疫情形勢嚴峻,她又一次報名加入醫療隊,先在世博方艙參與護理工作;接到新任務後,又跟隨管理團隊來到新國博方艙醫院,在聯合護理部協調與護理相關的工作,也包括核酸標本的轉運。看似單調的工作,也會有小插曲——颳風下雨突如其來,面屏被雨滴打溼,提著重重的的標本走在溼滑的路上,更要謹慎。

在N區收取標本時,同伴拍了拍潘蕾,轉頭,病區里正有一批病人提著行李登上回家的車。兩人對視了一眼,似是獲得了無窮動力,搬起又一箱標本。晨迎朝霞,晚披星光,這間方艙醫院裡,還有很多像潘蕾一樣的人,在不起眼的崗位上付出著……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