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2月22日電(記者 陳子君)在北京市區通往周口店猿人遺址的京周公路邊上,有一棟不起眼的小樓,默默地、悄悄地,站了29年。這棟小樓是已經倒閉的北京市房山橡膠皮革製品廠的家屬樓(下稱皮革廠家屬樓),雖然外表普通,裡面卻藏著不普通的故事,住著普通卻不平凡的人。一群平均年齡60歲以上的“老”黨員,帶領樓裡32戶居民,在疫情期間用自身力量保衛家園,築起了一道阻止疫情傳播的堅固防線。截至發稿日,皮革廠家屬樓已經保持“零感染”紀錄397天。
坐落在公路邊的皮革廠家屬樓。陳子君 攝
在駛往這棟小樓的路上,司機感慨:“就是顧冊村旁邊那棟孤零零的小樓嗎,你要不是遇上我這個熟悉的,旁人怕是一時還找不到。”小樓在地圖上沒有屬於自己的座標,若是司機專心於路況,一錯眼便會被忽略過去。記者走進藏在公路邊綠化樹陰影裡的皮革廠家屬樓,來到了65歲“老”黨員王政濤的家中。
“過年不‘打烊’,春節期間更要做好人員進出的登記、測溫工作,把好‘第一道關口’。”見到王政濤時,他剛結束今日的值守任務,手臂上的紅袖章字跡已經模糊,但他仍捨不得換上抽屜裡被整齊歸置好的嶄新袖章。就著水,服下降壓藥後,王政濤和記者談起了這場持續至今的疫情防控戰。
記者正在採訪王政濤。王政濤妻子趙秀媛 攝
“黨員就是旗幟”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暴發,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皮革廠家屬樓所屬的永安西里社群第一時間拉響警戒,其黨支部利用既有的黨員動員機制,以樓棟為單位,發動黨員、居民代表、樓門組長、熱心群眾,組建起志願服務隊。小樓的常住居民絕大部分是老人,封閉式管理下,誰來卡口站崗值守、對出入人員進行測溫登記成了問題。
在人手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由包括王政濤在內的七名黨員組成的黨小組義不容辭地站了出來。他們幾個人中年齡最小的60歲,最大的已經70歲了。
皮革廠家屬樓黨小組成立時的合照。王政濤供圖
在疫情初期,那個寒氣逼人的時節裡,凜冽的冷風總是呼呼地不間斷灌進皮革廠家屬樓前的小門。但從早上六點,到晚上十二點,他們的身影雖蹣跚卻堅定,從未在門前缺席,也不曾有一絲一毫懈怠。
對於王政濤而言,以往吃完飯下樓“遛遛彎”的悠閒小日子,一下子緊迫了起來,“站崗”成了他心頭時刻惦記的事。他的身子骨本就不硬朗,前些年腦梗導致了腿部走路障礙,現下“三高”又需要每日服藥控制。家裡人心疼他日日奔波忙碌,勸他偶爾偷個懶,王政濤義正言辭地拒絕:“黨員就是旗幟,這個時候我不上誰上?”
王政濤的殘疾證。陳子君 攝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輕描淡寫的言語背後,卻是值守日子裡每天加量的藥物。
就這樣,這群高齡黨員,用自己的身軀築起了小樓第一道阻止疫情傳播的堅固防線,他們“退休不褪色”,凝聚成戰“疫”寒冬中的一團火、一簇光,點亮了小樓的黑夜,用行動詮釋了自己的初心使命。
深夜裡,皮革廠家屬樓的小門緊閉。陳子君 攝
“家家戶戶一起上”
半個多月後,連日的晝夜值守與高負荷的工作下,這群“老”黨員們身體逐漸吃不消了,如果繼續“苦戰”,將會大大加重他們的身體負擔。當街道發出招募疫情防控志願者的號召後,小樓的居民們積極報名,主動申請到防控一線,與幾個身先士卒的黨員並肩作戰。
“我都已經退休了,對國家做的貢獻就不大了,就這麼點事兒,沒必要。”王政濤一直強調新聞的篇幅不要過分側重他個人,因為“每個人都在為家屬樓的安全出力”。
在疫情防控工作處於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時,小樓的值守一度是“家家戶戶一起上”。樓裡32戶居民按“每戶至少出一人”的原則,除有需要照看的老人和年幼孩子的家庭,共有24人參與了這場“保衛戰”。
頂風冒雪、披星戴月,志願者們對往來車輛進行檢查、為往來居民測量體溫,讓家屬樓的小門成為真正的安全門和放心門。以往最愛聚在一起閒聊嘮嗑的大爺大媽,自發地在小樓附近巡迴宣傳防疫知識,勸戴口罩、勸散聚集人群……大家積極響應號召,不計報酬、不圖回報,以實際行動支援防疫、參與防疫。
2月14日,王政濤向記者介紹皮革廠家屬樓的“零感染”行動。陳子君 攝
時至今日,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仍有一支10人的抗疫小分隊在堅守著,只要小樓的門開著,就一定有人在。於他們而言,沒有“假期”的概念,只有不離崗的責任與擔當,在家家戶戶團圓時,他們手臂上的那抹“志願紅”點綴了新春佳節的溫暖底色。
就這樣,每一個個體的付出凝聚成了小樓抗疫的巨大合力,構築起群防群控的堅實堡壘,成為每日更新小樓“零感染”天數的強大底氣。
立春已過,雨水初降,記者離開的時候,回望在霧濛濛水汽中站立著的皮革廠家屬樓,這棟小樓就如它的居民一樣,始終低調而筆直。相信,待到驚蟄時節天邊那聲春雷炸響,地下的昆蟲歷經寒冬的蛻變,漸次甦醒,春天終究會不可阻擋地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