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朱鎖鎖的三段愛情,太具代表性

由 鍾離黎明 釋出於 綜合

“遇上一個騙子,陪老頭說心裡話,等一個男孩長大。”

缺了一角的婚姻

《流金歲月》裡朱鎖鎖在經歷三段感情之後,與謝宏祖執手走入婚姻。在美滿的禮堂,金色的光籠罩著幸福的鎖鎖,讓她短暫忘卻了過往的缺憾和未來的風浪。

鎖鎖嫁的這個人,符合她當下所有的擇偶標準。她曾說過,“我當然希望我的男朋友,是個有錢有才的人。”而謝宏祖,別名“空調王子”,家世好,三觀正,又真心。錯過他,鎖鎖未必能等來更好的了。於是任誰是朱鎖鎖,都很難拒絕謝宏祖吧?

臺詞裡寫道:結婚法則第一條,“嫁個好人。”

但謝宏祖內心有些嫌隙,他補充結婚法則第二條,“找一個愛你比你愛他多的人。”

他說,“我愛你比你愛我多。我知道你愛我,只是覺得老是差那麼一點點,我又不傻。”

鎖鎖的表情既認真又痛苦,這兩句話等同於戳破了兩人的關係——不那麼平衡。她將心動和依賴給了葉謹言,而將生活和未來交給了謝宏祖。這對於追求“至愛”的謝宏祖來說,總是缺了一角。

當然,這對夫妻的婚姻缺失的也不止這一角,還有父母的祝福。

鎖鎖並未被謝嘉茵承認,劇中這對婆媳的幾次見面都風聲鶴唳。謝嘉茵毫不掩飾對鎖鎖的看不上眼,把她定義成一個“撈女”。

鎖鎖是虎女,也分毫不示弱,她回應這種審視,“追求我的人很多,謝宏祖也不是所有追求我的人裡最有錢的。” 從在鎖鎖與謝母的對話中,也能看出她的價值觀,她絕非好逸惡勞之人。

戀愛時這種對峙尚且有退路,大不了不嫁了;但婚姻裡這種緊張的關係對鎖鎖沒什麼好處,結了婚謝嘉茵的么蛾子更多了。而她卻掌握著謝氏一家的命脈。

鎖鎖雖然是都市麗人、獨立女性,但她嫁的謝宏祖有一半的風光來自於家庭。

《我,喜歡你》裡趙露思飾演的顧勝男也遇到了不被豪門婆婆接納的境況,但林雨申飾演的路晉卻有自己的事業,能不被母親所擺佈。謝宏祖卻仍需要成長。

在這段感情裡,鎖鎖仍然是那個在等男孩長大的女人。

陪老頭說心裡話

朱鎖鎖就像命理裡的“貪狼”,慾望重又是桃花星。有人說她的性情就是吸大佬和小開,也是貪狼的本領。

鎖鎖與精言集團的不解之緣從馬先生開始。這位馬先生對鎖鎖自稱精言高管,用面子請她去很貴的酒店吃飯,送她價值不菲的禮物,這一度讓鎖鎖以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一擊即中。

懷著害怕表哥哪一天就向她求婚的心情,鎖鎖很快就落入圈套。

但這個馬先生卻只是葉謹言的司機,別名“馬師傅”,狐假虎威。鎖鎖迅速清醒分手,未被馬先生的花言巧語騙到。這是涉世未深的朱鎖鎖遇到的第一坑。

她被楊柯相中,入職精言的銷售部,不久又被葉謹言提拔為助理。鎖鎖的辦公桌也很有學問,擺在葉謹言一開門就能看到的地方。她非常符合葉謹言對於女人的審美:“漂亮固然也很重要,但是這兒更重要。”

鎖鎖潑辣、拼搏、情商高。她賣房能想出“一魚兩吃”的辦法,為了閨蜜一家挖空心思,打著點滴也能一隻手發傳單,彪到直接跟顧客(謝宏祖)喝酒聊人生。

但跟在葉謹言身邊又機靈有眼色,在範秘面前也懂得適當的討巧,於是在職場如魚得水。

對於葉謹言來說,鎖鎖就是流光溢彩的青春,她所到之處都不枯燥了。

明明帶葉謹言去見蔣南孫的父親是唐突,但回到車上的時候她試圖講個笑話緩和尷尬的氣氛,葉謹言居然也配合著“哈哈”。

在葉謹言身上,鎖鎖得到的是父親一樣的踏實感和依賴感。這對於寄人籬下又愛慕虛榮的鎖鎖來說,怎麼能抵禦呢?這就是她追求的與眾不同的高配版人生!

葉謹言像一個人生導師一樣,給激進的她多加提點。但同時又像禁慾的霸道總裁,給了欣賞和很多縱容。

比如謝嘉茵來精言,要求葉謹言開除鎖鎖,他卻直接了結了兩家的合同。試問《流金歲月》裡還有誰能做到?

鎖鎖一度“自作多情”,認為葉謹言對她是愛,那麼年齡又算什麼?“我都不嫌他老,他還能嫌我年輕?”

當她給葉謹言按肩,甚至玩一點小女生的把戲,裝瘋賣傻“葉總,我來給你擋酒”,自己心裡都漣漪搖晃。

範秘卻看出了葉謹言的“端倪”,在他執意開除鎖鎖時像朋友一樣勸告,“我怕你後悔。”

但鎖鎖和葉謹言就像 “發展性關係”,它可以是親情,也可以是愛情,也可以師長之情,全看主角人物怎麼去發展它。

而在這段關係裡主導的人是葉謹言,並不是鎖鎖。即便她大膽表白,只能求一個問心無愧。

他可以做盡一切好事,卻只能給一座海市蜃樓。這一點在大婚當日,兩人都再明白不過。

鎖鎖說給葉謹言的話,像一個女兒對父親的囑託。

葉謹言依然十分克制,微笑點頭,但墨鏡始終沒有摘下。在鎖鎖走後依然剋制地背對鏡頭,摘下眼鏡擦拭淚水。

朱鎖鎖的三段愛情,太具代表性,就在於它藏著很多人、很多感情模式的影子。

葉鎖戀裡,鎖鎖找到了童年缺失的依賴感,葉謹言詮釋愛是剋制。

謝鎖戀裡,鎖鎖嘗試用感動和合適去汲養婚姻,謝宏祖用真心抵禦現實。

他們都能成功嗎?未必。但這些方法或聰明或愚蠢,古往今來,都有太多人去嘗試。

最後也許跟最愛的人未必能白頭,跟次愛的人也無法相濡以沫,但對自己所經歷的人生卻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圖片來源

新浪微博

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