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財經出品 丨梁春富 編|深海
3月30日,綠茶餐廳母公司綠茶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綠茶集團”)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並披露了招股書,花旗和招銀國際為其聯席保薦人。
招股書顯示,2020年,綠茶集團收入同比下降9.6%至15.69億元,虧損5526.2萬元;翻檯率2.62次/日,較2018年下滑24.71%,已經連續下滑兩年。2020年虧損主要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市場上名為“綠茶”餐飲的公司比比皆是。據天眼查,以“綠茶餐飲”為關鍵字搜尋,一共出現775條相關結果。除了綠茶餐廳的運營主體“杭州綠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杭州綠茶)外,還有鄭州綠茶餐飲、西安綠茶餐飲、湖南綠茶餐飲、武漢綠茶餐飲、貴州綠茶餐飲、遼寧綠茶餐飲等多家“李鬼”公司。
為此,綠茶集團近年來深陷商標糾紛的漩渦,與一眾“李鬼”對簿公堂。其中,杭州綠茶涉及的法律訴訟有61起,案由幾乎都是侵害商標權糾紛,名譽權糾紛以及智慧財產權權屬糾紛。
翻檯率連續兩年下降
綠茶餐飲起源於王勤松、路研夫婦在2004年創立的綠茶國際青年旅舍,2008年成立杭州綠茶,在杭州西子湖畔開設了第一家門店。
從公開披露資訊來看,綠茶集團只在2017年拿過一輪戰略融資,投資方為合眾集團。
本次赴港IPO,綠茶集團籌資額預計將用於擴充套件公司的餐廳網路,償還短期銀行貸款,建設中央食品加工設施,升級資訊科技系統及相關基礎設施,以及為運營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提供資金等。早前有訊息稱,綠茶集團擬融資2億美元。
營收方面,其招股書顯示,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三個財政年度,綠茶集團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3.12億元、17.36億元和15.70億元,分別錄得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淨額2.09億元、3.86億元及2.72億元,年內淨利潤分別為4440.1萬元、1.06億元和虧損5526.2萬元。2020年的虧損主要源於疫情影響,整體客流量及同店銷售額大幅減少。
在餐廳運營方面,2018年至2020年,綠茶分別開設34間、60間及23間新餐廳,餐廳數量的複合年增長率為28.3%。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綠茶集團擁有185間餐廳,覆蓋中國17個省、四個直轄市及三個自治區。
未來擴張方面,綠茶集團計劃將於2021年開設60間新餐廳,並於2022年、2023年每年開設80至100間新餐廳。同時,綠茶餐廳有意向海外市場擴張,其第一家海外店(美國洛杉磯)正在籌建中。
根據灼識諮詢報告,就2020年的收入及餐廳數目而言,公司均是中國第四大休閒中式餐廳運營商。同時,就收入而言,公司是最大的專注於融合菜的休閒中式餐飲品牌。
招股書提到,租金開支在綠茶餐廳經營開支總額中佔比較大。2018年至2020年,使用權資產及其他租金以及相關開支分別佔各期總收入的8.4%、8.9%、12.4%。綠茶集團表示,盈利能力或因該項開支大幅增加受到不利影響,並稱計劃向商業地產租金較低的二三線城市擴充套件。
此外,還有門店裝修費用、傢俱折舊等均被計入其他資產的折舊及攤銷,這一數字在報告期內分別為6380萬元、8680萬元、1.1億元,佔各期收入的4.9%、5%、7%。
綠茶餐廳創始人王勤松也曾公開表示,“我們是50元的人均,花的卻是500萬元的裝修費用。”這也說明,綠茶集團的成本端除了租金、人力等,裝修亦是重要一項。預計隨著未來門店的擴張,這幾項數字還會繼續增長。
招股書顯示,綠茶餐廳的人均消費金額呈逐年上升趨勢。期內,每名顧客平均消費金額由2018年的54.8元,增加至2019年的58.4元,並進一步增加至2020年的61.3元。
對於餐廳而言,盈利的關鍵在於翻檯率,一般只有翻檯2次以上,才能盈利。
招股書顯示,期內,綠茶集團的翻檯率分別為3.48次/日、3.34次/日、2.62次/日,連續兩年下滑,2020年其翻檯率已較2018年下滑24.71%。
相對於同樣在港交所上市的海底撈(HK:06862),旗下海底撈餐廳2020年的人均消費金額為110.1元。翻檯率方面,海底撈2020年為3.5次/天,但也已經連續兩年下滑。
商標糾紛不斷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上名為“綠茶”餐飲的公司比比皆是。據天眼查,以“綠茶餐飲”為關鍵字搜尋,一共出現775條相關結果。除了綠茶餐廳的運營主體杭州綠茶外,還有鄭州綠茶餐飲、西安綠茶餐飲、湖南綠茶餐飲、武漢綠茶餐飲、貴州綠茶餐飲、遼寧綠茶餐飲等多家“李鬼”公司。
為此,綠茶集團近年來深陷商標糾紛的漩渦,與一眾“李鬼”對簿公堂。2020年9月,綠茶集團的境內主體杭州綠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召開發佈會,宣佈向全國30多家“山寨”綠茶餐廳業以及餐廳場地提供方提出訴訟。
據天眼查,杭州綠茶涉及的法律訴訟有61起,案由幾乎都是侵害商標權糾紛,名譽權糾紛以及智慧財產權權屬糾紛。
截至目前,杭州綠茶尚未取得與“綠茶”字樣及圖示相關的商標,而綠茶集團所擁有的商標均來源於另一家子公司西藏綠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2012年綠茶集團開始透過該公司申請商標,經過駁回複審-無效宣告-評審應訴才最終取得了43類“綠茶 餐廳GREEN TEA”、43類“綠茶”商標等15個商標。這導致了綠茶餐廳自2008年開始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在沒有商標的情況下開展經營。
據招股書,截止目前,綠茶集團在中國還有19項待定商標申請,且公司也無法保證有關注冊將會成功完成。
“我們或無法充分保障智慧財產權,這會損害我們品牌的價值及對我們的業務及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在招股書中,對於商標糾紛綠茶集團也顯得很無奈,“在中國阻止商標及商標名稱侵權以及非法佔有商業秘密非常困難、耗錢且耗時。日後,我們不時須藉助訴訟保障及依法實施我們的商標及其他智慧財產權。”
北京雲嘉律師事務所律師、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向雷達財經表示,商標註冊要獲准的話,需要具備顯著性,“綠茶”這兩個字應該是產品的一種通用名稱,一般情況下是難以註冊為商標的,但是使用比如說特殊的字型、特殊的圖案或者文字加圖案組合,也是有可能註冊商標的。
另有法律人士向雷達財經指出,就算最終打贏官司了,拿回了商標使用權,但仍可能面臨無法獲得法院裁定的足額賠償及判決的窘境,而且這麼多年了的官司,拿到的賠償額恐怕也難以補償綠茶集團的實際損失和名譽損失,尤其是名譽損失,這個是很難估量的。況且還有打不贏的機率,投入時間、精力、金錢都會打水漂。如今商標保護主要是遵循“先來後到”的原則,因而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搶注,儘量堵住被“碰瓷”的風險。
去年11月,海底撈就新增了數百條商標資訊,包括“淮底撈”、“池底撈”、“海底撿”、“海底煎”、“海底挑”、“盆裡撈”等,一度引發熱議,登上熱搜。
海底撈如此密集地申請商標,或是源於2020年8月份的一起商標糾紛案。當時海底撈狀告“河底撈”商標侵權,法院一審駁回海底撈訴訟請求,認為河底撈並未侵犯海底撈的商標權。
長沙市天心區法院認為,無論從字型的字形、讀音、構圖、顏色,還是從原告、被告經營的菜品等方面,均不會使一般的消費者對河底撈的餐飲服務的來源產生誤認或者認為其來源與原告註冊商標海底撈之間有特定的聯絡,因而認定河底撈餐館不構成對海底撈商標的侵犯。
此後,海底撈密集申請商標,新增了近1000條商標資訊,提前註冊了一些可能存在被市場競爭者搶注的商標,意在築起商標“護城河”。
綠茶能否上市?能否建立商標護城河?雷達財經將繼續關注。
注:本文是雷達財經(ID:leidacj)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