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阿壩9月22日電(房家梁)走進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轄曼鎮西倉村治沙點,山坡上巨大的“棋盤”格外醒目。縣林草局生態修復股助理工程師塗勝介紹,這是用於治理草原沙化的高山柳沙障。
山坡上呈網格狀的高山柳沙障。房家梁 攝
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綠洲”之稱。然而,若爾蓋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高寒生態脆弱區,加上全球氣候變暖和過度放牧等因素影響,該縣多年來存在草原沙化的問題。
“隨著沙化土地治理力度的持續加大,若爾蓋縣沙化狀況呈現總體好轉、區域性可控的良好趨勢。”塗勝介紹,“我們現在所在的西倉村治沙點治理面積為211.55公頃,主要採取‘高山柳沙障+植灌+種草+施肥+圍欄封禁管護’的綜合治理模式,這種模式在若爾蓋縣被廣泛應用。”
高山柳沙障是這種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高山柳沙障長四米、寬兩米,現場可見,較粗的柳枝作為固定樁牢牢扎進沙土中,較細的枝條圍繞固定樁交叉纏繞,最終形成長方形的柵欄式屏障。
“所有沙障都是由工人用高山紅柳手工編成的。”塗勝稱,手工編制沙障比較費時費力,西倉村200多公頃沙障的製作於2017年10月動工,到2018年底結束,一百六七十人參與了這項工作。
高山柳沙障。房家梁 攝
高山柳沙障編制完成後,要在沙障中撒施牛羊糞和有機肥,對土壤進行改良,再混合撒播披鹼草、老芒麥、燕麥草三種植物種子,促進植被恢復,加強固沙效果。最後在沙障內栽種高山柳扦插苗,並設定網圍欄進行三年的封禁管護。封禁管護期間,治沙點完全禁牧。
用於恢復植被的植物種子和肥料。房家梁 攝
“目前,西倉村沙化治理點還處於完全禁牧狀態,治理專案結束後會交還給牧民放牧。同時,我們秉持‘三分治理七分管護’的原則,將透過加強宣傳、提供補貼等方式倡導休牧、輪牧,防止過度放牧,保障治沙點的後期管護。”塗勝說。
據介紹,該地流動沙地經過上述方法治理後,沙海明顯固住,流動沙源蔓延趨勢得到遏制,流動沙丘所在區域風蝕情況明顯減少,逐漸轉化為半固定沙地甚至固定沙地,治沙效果初步顯現,其植被蓋度已由10%以下提高到30%至40%。
若爾蓋縣林草局生態修復股助理工程師塗勝。房家梁 攝
為了與沙化“爭奪”綠色家園,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若爾蓋縣即開始進行沙化治理。自2004年實施“四川省若爾蓋縣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專案以來,各級各類財政累計在若爾蓋縣沙化治理上投入資金4.12億元,目前已治理沙化草原36377.85公頃,佔全縣沙漠化土地總面積的45.30%。
“沙化土地完全變成土壤,不敢保證需要多少年。”塗勝說,“但我們會努力確保治理後的土地基本恢復草畜平衡狀態,能夠進行正常放牧,盡力撫平母親河流域的‘生態傷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