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英法突然都對航母重燃興趣,還幻想著“炮艦外交”?

由 公羊易綠 釋出於 綜合

西方輿論這幾天因為一條重要的軍事資訊有點亢奮。

因為,法國明年將與美日兩國在日本週邊海域軍演的訊息才披露不久,總統馬克龍8日就又宣佈了一條重磅訊息——法國將建造新一代核動力航母,而且噸位與作戰能力將大幅超過現役“戴高樂”號航母。

這艘被法國、歐洲甚至美國寄予厚望的航母,顯然不是用來當吉祥物的。上個月,英國首相約翰遜在議會中曾表示,“伊麗莎白女王”號新型航母明年開始進行海外部署,其中就包括東亞海域。

結合英法等歐洲國家官員近年來的表態,他們所指的東亞海域,其實主要就是南海與東海。但問題是,東亞國家自己的事情,自顧不暇的歐洲國家來湊什麼熱鬧呢?

真當現在還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一艘炮艦就可以征服一個亞洲國家的19世紀嗎?

西方世界對海權的迷思,高度凝縮在航母上。來源:nationalinterest.org

法國航母計劃背後的謀劃

12月8日,馬克龍在視察核反應堆製造企業法馬通公司時,闡述了法國的最新核政策,並高調宣佈了建造新型航母的決定。

根據法國官員披露,新航母將由法國老牌軍工企業——法國海軍集團建造。相關技術資料顯示,新航母的排水量高達75000噸、全長300米,全面超過“戴高樂”號航母;航母可容納約2000名水手、搭載32架新型艦載機,並採用包括電磁彈射在內的諸多新式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法國軍方起初打算採用常規動力,但在馬克龍的堅持下,航母方案最終採用核動力。核動力最大的優點是無需時常補充燃料,可以支援航母進行遠距離部署,自持力高,能在全球各地彰視訊記憶體在。但缺點也同樣明顯,就是貴。對於經濟增長緩慢、財政負擔不小的法國而言,核動力顯然不是經濟最優解。

自冷戰結束以來,除了美國堅持建造核動力大型航母,其餘各國中為航母選用核動力的只有法國。來源:twitter

何況,“戴高樂”在過去20年的服役生涯裡很少遠行,最遠的作戰任務就是在印度洋轟炸阿富汗,近年來更是侷限在中東打擊極端武裝“伊斯蘭國”。馬克龍如此堅持,只是為了打腫臉充胖子嗎?

當然不是。法國媒體固然能找出諸多理由論證核動力的優點,比如能量充沛、減少碳排放量,但實際上,核心原因無非是法國竭力保持大國地位的雄心,以及著眼全球的整體戰略。

一方面,英國脫歐後,法國成為歐盟唯一的核國家。核武器和核工業既是法國確保“戰略自主權的基石”,也是法國保持未來大國地位的資源。從長遠說,核能仍是人類未來不得不倚重的能源方式,而致力於推動歐洲防務一體化,減少對北約依賴的法國,或許也有意以自己的核能力部分替代美國對歐洲的核保障。

堅持發展核動力航母,意味著法國必須發展新一代核反應堆技術。法國現有的K15艦載反應堆技術飽受詬病,動力不足,“戴高樂”也常被嘲諷“腿軟”。新一代航母方案的確定,將促使法國斥巨資研發新型K22艦載反應堆,這必將促進法國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另一方面,馬克龍倡導的歐洲自主在對美保持一定距離的同時,也要求歐洲與美國進行一定程度的協調。從法國計劃明年派軍艦到東亞參與美日軍演來看,法國對作為未來世界經濟重心的亞太有濃厚的興趣。

“這是針對中國的資訊。”法國海軍參謀長範迪爾在解釋參演動機時說得很直接,“我們希望在該地區展示我們的存在,併發出法日合作的訊號。”

剛剛幫英國擺脫無航母歲月的“伊麗莎白女王”號。來源:wikipedia.org

此前,英國首相約翰遜已表示“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將在地中海、印度洋和東亞地區進行為期20年的部署。法國航母一旦順利下水,其部署方式恐怕與英國只會大同小異。

“炮艦外交”,西方的自嗨

在冷戰結束後至今的相當時間裡,歐洲國家航母艦隊的更新已經幾乎暫停了。而此番歐洲國家海軍的再度活躍,以及新型航母計劃的落實與提出,都讓西方國家興奮不已——他們曾經主宰海洋的榮光,似乎又有希望回來了。

180年前,正是來自歐洲的軍艦強行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並迫使中國簽署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自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不管是中國的沿海,還是內陸的長江,英法等國的軍艦暢行無阻,還曾炮擊中國領土,製造包括“南京慘案”在內的流血事件。

180年後的今天,中國的海防早已今非昔比。新世紀以來,中國海軍取得跨越式發展,不僅擁有了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區域防空驅逐艦等從未有過的新型裝備,軍艦的數量與質量也得到增長。用《環球時報》的話說,中國這5年造艦的總排水量,已經完全壓住了法國和英國海軍。甚至有媒體稱,“中國一年就造出了一支目前法國海軍”。

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於去年末交付海軍。來源:新華社

中國當然不會炫耀武力,之所以強調這些,是因為我們要向英法等歐洲國家明確一點,即中國早已不是19世紀的中國,不會接受外界強加給我們的任何不公正裁決,西方國家在海岸線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迫使我們屈服的歲月絕不會重演。

何況,中國長期在海洋劃界等爭議問題上保持克制,堅持地區國家和平協商,以負責任的方式處理包括南海在內的問題,亞太地區也無需這些域外國家多管閒事。

日歐澳合流須警惕

中國有自身的實力自信,但一些不尋常的動向也值得我們保持警惕。

首先,無論是法國軍艦將前來亞太軍演的訊息,還是英國明年明初有可能派遣以“伊麗莎白女王”號為核心的航母艦隊前來亞太駐紮的風聲,都是由日本媒體率先披露的。

日本媒體如此熱衷這些的原因其實不難猜。近年來,儘管中日兩國關係逐漸改善,但日本國內對華認知始終存在偏差。日本7月釋出的2020年版《防衛白皮書》,就存在許多對華偏見和不實資訊。日本積極引入域外勢力,尤其是可能在涉及釣魚島及其西南諸島範圍內的海域進行活動,無非是想拉其他國家為自己站臺,對華施壓。

其次,日本與歐洲等西方國家在亞太地區防務問題上加強合作的趨勢愈發明顯,值得警惕。

美國總統特朗普任內大力推進“印太戰略”,著力強化美日印澳四方合作機制。日本藉此東風,也不斷拓展同澳大利亞、印度等國的雙邊軍事合作機制,尤其是日澳《互惠准入協定》的簽署,使得兩國朝準軍事同盟邁進了一大步。

同時,歐洲國家在美國的施壓下也在進行對華政策的討論與調整。歐洲今年原計劃舉行聚焦對華政策的峰會,在5G等問題上也出現屈服美國壓力的跡象。考慮到德國總理默克爾等老牌政治家任期即將結束,而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已然表露出強化同盟合作的跡象,美歐日澳整體協作的加強,或許是未來中國不得不面對的考驗。

但是,這些都嚇不倒中國人,也阻止不了中國和平發展的步伐。

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

撰稿 深海龜

編輯 王若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