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漸至,今年春節是否還得就地過年?日前,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釋出會上表示,春節期間是不是就地過年的問題要基於風險研判,全國不能“一刀切”,要分類、分割槽考慮。
有人說:“以前的鄉愁是一張車票,現在的鄉愁是一張核酸報告。”其實,光有核酸報告,未必就能走得成、回得去。比如,某地釋出“十個一律”的通知,其中包括“門店、商鋪人員一律倡導就地過年、網路拜年”,並表示首次發現違反規定的責令整改;第二次發現違反規定或拒不整改的,各行業主管部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警告、罰款、責令停業整頓等處理。顯然,雖是倡導,但讓人讀出了強制的意味。
受疫情所困,不少人已經好幾年沒回家鄉了,面對逐漸收緊的措施,今年回家的夢想估計又要泡湯,由此產生煩躁和不滿,實屬正常。
如今,梁萬年的表態,讓人眼前一亮。應該說,這個表態很及時,很中肯,也很有針對性。比如,重點區域、重點人群要嚴格執行現行的管控政策,不能因為春節而改變防控措施;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等要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出遊與聚集,都很客觀理性。
身為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釋出會上鄭重發聲,顯然不是代表個人。
可以預見,有此表態,相關地方未必再執拗於強推就地過年。但是,還應注意到,個別地方萬一抱持“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心態,仍然強制推進就地過年,該怎麼辦?此前,中央一再強調疫情防控不能搞層層加碼,更不能使用違法手段防控,但有些地方充耳不聞,引發輿情才有所收斂。
就此,是否“就地過年”,相關部門不妨組織專家學者進行研判,根據人員流動、疫情形勢、風險等級等,給出科學、合理、精準的指導,協助地方做好風險評估和政策施行。
值得一提的是,12月20日,北京市召開疫情防控例行新聞釋出會表示,倡議廣大市民朋友在京過年,非必要不出京,但不搞“一刀切”,讓留京、出京的市民都能安心過好年。北京是首都,人員流動大,且2022年2月將舉行冬奧會,還與春節有交集,尚能做到不搞“一刀切”,其他地方也有責任不搞“一刀切”。
不搞“一刀切”,是自信的體現,也是治理能力高超的體現。正因為治理城市有“繡花功夫”,能夠做到張弛有度,處處體現精準,才會“藝高人膽大”,不搞一刀切。一刀切,看似輕鬆,但施政粗糙、粗鄙、粗暴,反襯出治理無能,與現代法治社會格格不入。
如果當地疫情形勢確實異常嚴峻,防控壓力巨大,倡導就地過年並無不可。但前提是,要把工作做實做細,要真正以人為本,做好群眾的工作,還要做到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割槽施策,最大限度減少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措施有力度又有溫度,才能事半功倍。
無論是就地過年還是回家過年,安全健康都是第一位。對於回家的人來說,一路上要注重自我保護,全方面減少風險。而對於就地過年的人來說,則需要與遠在家鄉的親人保持良性互動,做好家人的思想工作。同時,相關部門要做好就地過年群眾管理服務,及時回應和滿足就地過年群眾需求,比如購物、休閒、娛樂等出行需求,還要保障就地過年群眾工資休假等合法權益,以崗留工、以薪留工。措施越人性化,效果也就越明顯。
(作者 王石川,摘自《紅星新聞》)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