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竹內亮:我如何用鏡頭講述中國、消弭偏見?
中新社北京11月23日電 題:竹內亮:我如何用鏡頭講述中國、消弭偏見?
中新社記者 謝萍 李翔
202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將進入第50個年頭。作為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日兩國關係卻始終在坎坷中發展。據中日兩國民調機構公開的民意調查顯示,中日民間看待彼此始終負面大於正面,兩國繞不開的歷史因素和錯綜複雜的關係,使得在中日間從事文化交流並不容易。
作為一位日本的紀錄片導演,竹內亮近10年始終在拍攝和記錄中國,其在2020年拍攝的關於疫情下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受到廣泛關注。他回到日本拍攝的奧運專題紀錄片《雙面奧運》,在中國播出亦引發熱議。中新社“東西問”近日獨家專訪了竹內亮,聽他講述如何用鏡頭講述故事,消弭偏見。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是什麼樣的初衷讓您來到中國,透過鏡頭語言講述關於中國的一切?
竹內亮:我在日本時,已經制作紀錄片20年了。至於拍攝關於中國的紀錄片,這要歸因於我認識了我的中國妻子,隨著中國的朋友不斷增多,我對中國的瞭解也不斷加深。因此,我想把看到的中國及中國文化拍下來,給日本民眾甚至全世界看。
事實上,這其中還夾雜著一個原因就是:不爽。
不爽在於,現在無論歐美西方的媒體還是日本媒體,對中國的批評聲很多,不明真相的網友也加入進去。很大的原因就是,媒體對中國進行了抹黑攻擊,而網上這群人有一部分是完全對中國不瞭解的。不懂中國卻無理地指責中國,我就很不爽!所以我想把我所知道的真實中國拍下來給大家看。
2021年5月,廣東省深圳市,日本導演竹內亮在其新書《我住在這裡的N個理由》 釋出會上作分享。中新社記者 朱族英 攝
中新社記者:您如何形容您鏡頭下的中國?您在中國所拍的紀錄片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次?
竹內亮:如果用一個詞形容中國的話,我認為是“好玩”。這出於我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這些年中國各方面變化非常快,我要離開中國兩三年再回來的話,肯定跟不上這樣的變化。
反而日本沒什麼變化。我已經在中國待了快10年,這次回去日本,完全跟得上節奏。對我來說,比較喜歡的生活是好玩的,是有變化的。
拍攝的紀錄片印象深刻的太多了,我這10年一直在拍中國,其中一部是記錄關於新冠疫情下武漢的故事。
起初的緣由是看到了外國媒體報道的武漢與我觀察和體會的真實武漢截然不同,所以我立刻決定拍攝我眼中真實的武漢。當我的《好久不見,武漢》上線後,有部分日本媒體來採訪問我:這個紀錄片是不是中國政府讓你拍的?我告訴他們,所有素材全是我和我的團隊自發拍攝的。從這樣的提問,能看出他們都是帶著預判來採訪的。
2020年1月,武漢疫情期間,位於武漢市蔡甸區的武漢“小湯山”模式專門醫院開建。中新社記者 鄭子顏 攝
另外,有兩個片子在日本關注度極高,一個是我拍攝了講述中國高科技的紀錄片,另一個是關於中國大涼山的紀錄片。這兩個截然不同的選題在日本都受到了關注。其實,日本民眾很想了解他們看不到的真實中國。
中新社記者:紀錄片的核心就是真實,您如何講述一個客觀真實的中國呢?您怎麼看待負面言論?
竹內亮:我的紀錄片提倡的是主觀的真實,這與媒體報道不太一樣,媒體講究客觀真實。主觀真實也就是我看到了什麼就拍什麼,然後就播什麼,我想透過鏡頭儘量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展現出來,這樣也就越真實和越接地氣。
部分西方及日本媒體的問題卻與這個理念恰恰相反,他們報道中國是看到什麼就反著說,成為不真實的謊言。
對於批評甚至攻擊,我其實不在意,我是一個在專業領域很“自我”的人,有肯定我的聲音,也有負面的聲音,不認可的人也許對中國不瞭解,而我做的事情恰巧是提供更多的角度去了解真實的中國,負面評價相反還是我持續工作下去的動力。
中新社記者:您走過那麼多地方,採訪了很多人,在您的鏡頭下,中日民眾之間最大相同點和不同點分別是什麼?
竹內亮:採訪和記錄那麼多關於中國的故事,我感受到中日兩國最大的相同點是家庭觀念。事實上,日本的文化很多方面是來源於中國,兩國都是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
2014年1月1日零時,日本京都知恩院響起了第108次鐘聲,這是日本傳統的“除夜之鐘”儀式,每年都會有大批民眾前來觀看這一儀式。中國亦有新年撞鐘祈福的傳統。中新社記者 高越 攝
要說區別,我感受到的是中國人比較大方,做事效率非常高,重視規模和速度。在中國人面前,效率是第一。
因為是島國,所以日本人比較講究細節,也很保守。日本很長一段時間處於一種與別國無交流的狀態,直到明治維新才開始改變,但是保守的性格一直到現在。比如我這次回到日本,看到日本的電視攝像師還在使用錄影帶進行記錄,這在中國的媒體圈幾乎已經淘汰了。
日本目前依舊大範圍使用紙幣,電子支付遠沒有流行開來,這讓我這樣常年生活在中國的日本人回去後非常不適應。
2018年12月,昆明街頭新開設的“智慧藥店”吸引市民體驗。該藥店24小時自助售藥,並藉助支付寶掃臉身份認證,實現“刷臉購藥”。中新社記者 任東 攝
中新社記者:目前日本民眾對於中國的好感度並不高,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日本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只有10%。除了您所說的媒體原因,您透過拍攝紀錄片的方式在日本國內介紹中國的反響如何?
竹內亮:這個公開資料我看過,但是和我的感受有些出入,我認為不可能90%的日本民眾都不喜歡中國。我有幾次給日本民眾演講,特意問大家兩個問題,你本人喜不喜歡中國?你的朋友喜不喜歡中國?大多數的回覆是不好說,他們說自己每天在電視上看關於中國負面的報道,所以非得要選喜歡與不喜歡的話,那就只能選不喜歡。
因此,如果把中國正能量的、好玩的事情,無論是透過我們的紀錄片,或者中國電影、動畫片甚至綜藝節目,呈現給日本民眾,我相信文化的力量終會讓他們對中國的態度有所轉變。
2016年9月,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舉行“鏡彩中國——日本人遊中國攝影大賽”頒獎典禮。影賽作品吸引眾多日本民眾參觀。中新社記者王健攝
現在日本年輕人中有一個現象,喜歡看中國的美妝博主的影片,包括Tik Tok在日本都受到熱捧。有一個日本媒體近期做了資料調查,顯示日本年輕人比年長的老年人對中國好感度要高。因此,我覺得年輕人也許是促進兩國彼此瞭解的生力軍。
2021年11月9日,第13個“雙十一購物節”前夕,中國一彩妝品牌的主播在廣州直播賣貨。中新社記者 孫秋霞 攝
中新社記者:您會一直堅持拍攝中國的紀錄片嗎?
竹內亮:畢竟我已經從事關於中國的紀錄片工作10多年了,我對中國文化、對中國人非常感興趣。而中國的持續變化會不斷激發我的興趣,因此我會繼續下去。
接下來我準備拍攝一個關於中國長江的紀錄片,把長江沿線的風土人情介紹給日本民眾和全世界觀眾。(完)
受訪者簡介:
竹內亮,日本導演,職業生涯前期在日本作為導演和助理導演。2010年到中國拍攝《長江天地大紀行》,隨後開始拍攝《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系列紀錄片。2020年,因拍攝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展現疫情之後武漢人真實的生活而備受中國網友好評,還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記者會上向記者推薦。2021年8月10日,竹內亮的奧運紀錄片《雙面奧運》上線,展現一個不同視角的奧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