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海天為打贏——記東部戰區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某保障隊總工程師葛晶晶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野外機動作業,葛晶晶(右四)組織大家開展天氣會診。 王冠軍 攝
“5日後,將有熱帶氣旋從演習區域經過,會嚴重影響部隊作戰行動,建議將作戰發起時間提前!”向指揮員提出建議的是一名女軍官,她叫葛晶晶,東部戰區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某保障隊總工程師。葛晶晶這個建議,又一次為部隊兵力行動捕捉到有利的天氣視窗。作為戰區氣象水文保障專家,她一次次精籌妙算,把脈祖國的萬里海天,為東部戰區執行海空警巡、聯演聯訓、搶險救災等大項任務提供了有力保障。
參透天上的秘密
2000年9月,葛晶晶考入原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學院,成為一名氣象學專業的學員。從那時起,古今中外巧用氣象條件搶佔天時、出奇制勝的諸多戰例,在葛晶晶的腦海裡打下深深烙印,她看到了氣象的精籌妙算對現代戰爭的重要意義。
博士畢業後,葛晶晶來到原南京軍區氣象水文中心任工程師。每天除了固定手繪天氣圖外,她還給自己“加餐”,利用午休時間多畫幾張歷史天氣圖。就這樣,她快速地從軍校學員成長為一名保障打贏的合格預報員。3個月,葛晶晶手工繪製了天氣圖240餘張,填滿了3本預報練習冊,記錄了4萬餘字的知識要點和心得體會,預報準確率從最初的65%提升到82%。憑著這股鑽勁,葛晶晶當年即參加了重大任務氣象水文保障,並在江蘇省氣象系統比武中取得優異成績。
戰區成立後,面對保障物件、保障區域、保障時效的拓展變化,為了更好地“參透天上的秘密”,葛晶晶主動向陌生領域進軍,深入鑽研雲層、積冰、海浪、潮汐等專業知識,調閱相關海洋水文資料,僅用3個月時間就將涉及保障的海量資料“印”到腦子裡,做到“一口清”。
得知空軍和海軍相關單位對轄區戰場環境研究得比較深入,葛晶晶就專程上門求學討教,編寫出《海洋水文保障手冊》,大大充實完善了戰區海洋水文基礎資料。
入伍20年來,葛晶晶以戰場為伴,與風雨同行,出色完成各類重大聯演聯訓活動和防汛抗臺氣象海洋保障任務,回答氣象保障詢問幾千次,保持“零差錯”紀錄。
精準預報為打贏
軍人使命為打贏。戰區組建不久,轄區連降大暴雨,正在值班的葛晶晶為給首長機關和部隊提供更精準的氣象預報,半個月連軸轉,平均每天睡眠不足4小時。夜以繼日的工作,讓她起了滿嘴的水泡,人很快瘦了一圈。她說:“一想到自己做出的氣象預報對奮戰在搶險救災一線的戰友們的行動至關重要,再苦再累我都要堅持下去。”
那次值班經歷也讓葛晶晶意識到,作為聯合作戰指揮的要素保障人員,做一名“技術通”遠遠不夠,還應成為一名“作戰通”,從指揮員的視角去審視氣象海洋保障工作。
有一次,戰區計劃選派一名氣象海洋保障人員隨艦出海執行任務。葛晶晶聽說後,第一時間報名。
任務過程中,在航經某海域時,遇到對方一艘艦船跟蹤監視。指揮組決定根據這一海域氣象水文變化規律,規劃最優航線甩掉對方。
任務急、要求高、責任重,葛晶晶穩住心神,迅速測算,很快和指揮組成員規劃了一條我船可以安全透過、對方卻無法跟蹤接近的航線。
果不其然,我艦船順利通過後,對方艦船不得不減速、轉向、遠離。
“想要學會游泳,就要敢於到大海里去。”這次經歷,讓葛晶晶對這句話體會更深刻。從海上歸來後,她又先後到戰區海軍、戰區空軍某場站等單位請教見習,短則半個月,長則兩三個月。同時,她還開始惡補聯合作戰和各軍兵種知識,“啃”下數百萬字的資料,個人能力的短板同保障打贏需要的差距日漸縮短。
又是一次複雜環境下的聯合實兵演習。任務區域的天氣就像“娃娃的臉”,說變就變。
實彈射擊前一天,指揮員提出:在未來24小時時間段裡,選出目標區氣象條件最好的1個小時,作為聯合火力打擊的時間視窗。
擺在葛晶晶面前的是一次新的挑戰:任務區域低雲籠罩、風高浪急,被大片的降水區域覆蓋,加之不同武器平臺對作戰氣象條件要求各異,時間選擇上既要差中選優,又要兼顧各方,難度可想而知。
葛晶晶統計分析了數千組氣象海洋實況資料,細緻研判了600多張氣象預報圖,並與戰區各軍種氣象海洋部門反覆會商,最終,當她帶著團隊一分一秒卡出最佳時間視窗時,已近次日凌晨。
演練如期打響,戰機掛彈起飛,導彈劍指蒼穹。然而,彼時目標區依舊雲霧籠罩、小雨不停。
“戰機飛抵預定區域前,目標區氣象條件一定會轉好!”葛晶晶的判斷很快得到了應驗。利用目標區雨停雲散的短暫間隙,戰機成功摧毀預定目標。
不能等到戰時再學
多年來,葛晶晶已經養成習慣,每次任務前都會與一線部隊指揮員和相關人員溝通,詢問氣象保障需求,把他們的實踐經驗與自己的專業知識融為一體相互印證。
久而久之,葛晶晶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從陸軍合成旅指揮員到海空部隊飛行員、艦長,都習慣稱她為軍中“女諸葛”,練兵備戰中遇到氣象保障難題,會第一時間想到與她探討交流。
對流雲、雲中積冰一直是飛行安全的重大威脅,常常引發飛機劇烈顛簸,甚至發動機停車等險情。葛晶晶瞭解情況後,決定挑戰這個難題。
訪調研、查閱資料……兩年多時間裡,葛晶晶僅演算法改良一項就先後修改了十幾個版本,翻閱的資料累積起來比書桌還高,最終完成了相關課題研究。
如今,藉助這一成果,氣象預報員可以快速實現對雲系的定量化分析,給出精細化保障建議,有效降低了飛行安全隱患。
茫茫海天,風雲變幻,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要打一仗。葛晶晶常說,戰爭裡的東西,絕不能等到戰時再學。
在閱讀一篇關於戰機在臺風、雷暴等極端天氣下飛行研究論文時,葛晶晶被深深觸動:“如果在任務中遭遇極端天氣,身為氣象預報員,能為我們的戰機飛行做什麼?”
不鑽研不知道,一鑽研嚇一跳。連續幾周,葛晶晶走進飛行部隊調研,諮詢十多名專家,她發現,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空氣動力、航管、氣象、雷達等多個專業領域。
有人勸她,這已經不單純是氣象保障問題,可以說每一步都是硬骨頭,還是別多事了。
“如果單就個人搞科研來說,可以選擇,但事關打仗的事,總得有人衝在前。況且,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再難也要走下去。”在葛晶晶的牽頭協調下,院校專家學者、裝備廠家技術骨幹等都積極參與進來,推動著這一課題“撥開雲霧見青天”。
這些年,葛晶晶先後牽頭參與了7個綜合性重大難點問題研究,其中人工影響氣象海洋環境的應用前景、極端氣象海洋環境的應用研究等一批成果,滿足了聯合作戰氣象海洋保障的迫切需求,為備戰打仗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