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太行山間的萬噸“山門”守護者

  新華社鄭州10月7日電(記者劉高陽)鑽山洞、跨峽谷,滿載煤炭、貨物的萬噸過載列車如同黑色的鋼鐵巨龍,穿行在太行山間。作為一條一次性建成的30噸軸重過載鐵路,瓦日鐵路自2018年1月16日起開行萬噸過載列車。節日期間,為確保這條重要煤炭資源通道的暢通,勞動者們依然在奮戰。

  瓦日鐵路西起山西省興縣瓦塘鎮,東至山東省日照市日照港,長18.2公里的太行山隧道位於這條線路上的山西、河南交界處,是山西煤炭透過瓦日鐵路外運的最後一道關口,被稱為“山門”,裝滿煤炭的過載列車從這裡運往全國各地。

  維護太行山隧道內的裝置、線路看似簡單,但卻至關重要。每次的“天窗”檢查時間,工人們都要對每一個螺栓挨個敲擊、對每一條線路、焊接點挨個檢查、確認狀態,確保線路、訊號和通訊裝置安全、暢通。

  “每一次太行隧道內線路裝置檢修,我們都要檢查線路螺栓3萬多個,透過軌道檢查儀檢查資料6萬多組。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我們練就了‘火眼金睛’。” 工務工長郭建國說,遇見螺栓鬆動,他們就透過內燃螺栓扳手緊固,本身噪音就大的機器,在隧道內更加刺耳。

  萬噸過載列車負荷大,車輛經過產生的振動容易造成線路螺栓鬆動。節日期間,他們加大了檢修頻次。“同樣的檢修區段,瓦日鐵路過載要比其他線路造成螺栓鬆動的機率高出4-5倍。”郭建國說,在露天情況下,鬆動比較容易發現,但隧道內光線不足,因此,隧道內的這個問題更加需要他們重點檢查。

  檢修不僅辛苦,更考驗著工人們的細心和耐心。“從成千上萬根髮絲粗細的電線中找出問題,是我感覺最困難的。” 27歲的檢修師殷煜翔說,“因為照明條件較差,經常需要用頭上戴的頭燈俯身探查,一個天窗點下來,眼睛都會發酸流淚。”

  殷煜翔和工友們負責隧道內的16架訊號機、31段軌道電路和125個電纜盒的檢查和維護。隧道內電纜配線錯綜複雜,電纜盒內部的電線接頭繁多,像是“針線頭”一樣,而每一個“針線頭”都有焊接點,這些焊接點需他們一個一個檢查,檢視狀態是否良好、連線是否良好。

  據統計,開行以來至2020年初,瓦日鐵路運輸貨物超過11000萬噸,正是勞動者們的辛勤付出,確保了這條過載鐵路的運能釋放。(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898 字。

轉載請註明: (社會)太行山間的萬噸“山門”守護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