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米爾佈雷一家超市購物。李建國攝(新華社發)
據美媒報道,8月12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220票贊成、207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民主黨提出的《通脹削減法案》。該法案總計開支約4300億美元,內容涉及氣候、醫保、稅改等。此前,法案已在國會參議院獲得透過。下一步,經美國總統拜登簽署後,法案將正式生效。
今年以來,高通脹的陰雲始終籠罩在美國經濟上空,屢創40多年來新高。《通脹削減法案》被一些美國政客稱為“近十年來最重要的立法之一”。有分析指出,從其具體內容和出臺過程分析,這份被冠以“通脹削減”之名的法案,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到“名副其實”,恐怕還要打上一個問號。
“舊酒”裝進“新瓶”
綜合美媒報道,《通脹削減法案》長達755頁。從具體內容上看,法案將增加政府支出合計4300億美元,同時創造近740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在政府支出中,創紀錄的3690億美元用於應對氣候變化,目標是到2030年將碳排放量減少40%;640億美元用於降低處方藥的價格。同時,法案還授權聯邦醫療保險在未來10年就100種藥物的價格進行談判,以推動處方藥定價改革。在稅收領域,法案將對大型公司徵收15%的公司最低稅、對收入在40萬美元以上的人群收稅,並斥資800億美元用於提高美國國稅局的稅收執法能力。在參議院此前的談判中,民主黨議員還增加了一項針對股票回購的稅收。
分析指出,拜登政府推出《通脹削減法案》的主要目的,可概括為“一升一降一增”,即透過“升”稅來降低聯邦政府財政赤字;透過“降”醫療成本來減輕通脹對部分人的影響;透過“增”補貼來鼓勵新能源和新能源車的發展,以應對高油價帶來的通脹問題。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民主黨參議員查克·舒默指出,“推出關於應對氣候變化和改善民生的經濟立法,是拜登政府一直在推進、但過程艱難的一項事業。”
儘管《通脹削減法案》被一些民主黨政客包裝為當下應對通脹的‘良方’,但事實上,該法案不過是“新瓶裝舊酒”,是拜登政府2021年提出的《重建美好未來法案》“縮水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肖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重建美好未來法案》最初版本總價高達3.5萬億美元,但因規模過於龐大,遭到以西弗吉尼亞州參議員曼欽為代表的民主黨溫和派的反對。2021年11月,縮水至1.75萬億美元的一攬子支出計劃框架在民主黨主導的眾議院獲批,但在參議院受阻。之後,曼欽更是公開批評該法案在財政上“不負責任”。今年7月,隨著美國通脹持續高企和國會中期選舉臨近,民主黨在壓力下達成內部妥協,法案經改頭換面後重新被提上議程,主要聚焦於削減通脹議題,資金規模也大幅縮水。
凸顯政治極化
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一直維持高位,且呈上升趨勢,6月份達9.1%。7月份,通脹小幅回落至8.5%,但仍處於歷史高位。在高通脹急需“降溫”的背景下,這份聽起來似乎直中要害的《通脹削減法案》,卻並未在國會一呼百應。
綜合路透社等外媒報道,此前《通脹削減法案》交由參議院表決時,議程耗時近27個小時,可謂一場“馬拉松”。在民主、共和兩黨在參議院各佔50席的情況下,兼任參議院議長的民主黨籍副總統哈里斯投下關鍵一票,打破了50比50的僵局,最終促成法案勉強透過。眾議院投票時,在民主、共和兩黨席位分別佔220、210席的情況下,法案也是以十多票的較小優勢獲得透過。
“從投票結果上看,《通脹削減法案》凸顯美國嚴重的政治極化現象,國會議員對法案的意見明顯以黨派劃線。”肖河指出,在這種政治氣氛下,民主黨提出的這份法案几乎沒有得到跨黨派支援。這就意味著,在參議院表決中,民主黨必須爭取到每一個議員的支援,否則法案就會“流產”。對於持反對意見的部分民主黨溫和派議員,法案都作出了單獨妥協。
綜合外媒報道,參議院民主黨在推進《通脹削減法案》一攬子方案時,遭遇了共和黨人設下的“減速帶”。例如,共和黨議員就立法中對大型公司徵稅15%的條款提出一項修正案,希望將一些私募股權公司及其所有的企業從徵稅範圍中剔除出去。最終,該修正案在溫和派民主黨人西內馬等6名民主黨人的支援下得以透過。
分析人士指出,“妥協”是《通脹削減法案》的底色。在參議院投票中,民主黨人唯有透過被稱為“預算調節”的方式,才能迴避參議院冗長辯論需要的60票要求,在共和黨人全員反對的情況下透過提案。相應地,這一策略要求民主黨內部絕對的團結。
“整體上看,《通脹削減法案》是拜登政府在華盛頓政治叢林中不斷進行勾兌、平衡、妥協後的產物。”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美國研究中心秘書長刁大明向本報記者指出,“法案更名為‘應景’的‘通脹削減’,還在清潔能源、氣候變化、稅收議題上做出較大調整,如縮減清潔能源經費和減排專案、延長減排規劃時間表等,以確保民主黨內溫和派的支援,同時給對通脹不滿的選民一個交代。”
實際效果存疑
《通脹削減法案》在參議院“驚險過關”後,拜登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該法案將降低處方藥、醫保和能源價格,這是“美國人民的勝利、特權階級的損失”。作為法案主要推手的舒默也不吝讚譽之辭:“法案將成為一個‘轉折點’。”
然而,這項法案將會產生多大實際影響,仍然有待觀察。專家分析認為,該法案並不能完全解決當前美國的通脹,更像是民主黨為應對中期選舉拉高支援率而推出的“宣傳口號”。
刁大明指出,在中期選舉臨近之時,拜登政府推出《通脹削減法案》有一定政治考量。民主黨試圖對選民最關心的通脹問題做出一個反饋,以減少來自共和黨方面的批評和壓力。但是,這份所謂的《通脹削減法案》具有一定的欺騙性和迷惑性。比如:法案中的增稅舉措能夠增加聯邦政府的財政收入,但是並不能直接促使資金流入實體經濟,刺激消費品生產,也不能有效緩解美國迫在眉睫的高通脹問題。即使稅收槓桿能夠塑造一些市場行為,那也將是一個長期過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張茉楠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眼下,美國中期選舉臨近,而民主黨在支援率上並不佔有優勢。拜登政府強推一系列法案,試圖為選舉加分。但是,一旦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失利,拜登或成“跛腳總統”,其施政構想將受到極大掣肘。《通脹削減法案》能否實際落地、能執行多久,目前看都是未知數。
值得注意的是,《通脹削減法案》還針對汽車供應鏈做出規定:2023年以後,使用含中國電池零部件的汽車將無法獲得補貼,而來自中國的某些關鍵礦物也將面臨採購限制。替代方案是逐步採用來自北美的電池元件。代表主要汽車製造商的組織“汽車創新聯盟”近日警告稱,根據該法案,只有在北美組裝的汽車才有資格獲得該優惠,一旦法案生效,現有的大多數電動汽車車型將無法獲得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此項規定將危及美國2030年實現電動汽車銷量佔比達到40%至50%的目標。
張茉楠指出,美國近期透過的《晶片與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等都在圍繞供應鏈做文章,試圖透過這些強制性手段,使製造業迴流美國。“美國打著‘削減通脹’的旗號,卻在破壞基於比較優勢的國際分工,嚴重損害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和經濟全球化程序。這不僅不能解決美國國內通脹問題,還將提高生產成本,進一步抬高美國及全球通脹水平。跨國公司和市場是用腳投票的,人為進行‘脫鉤’‘斷鏈’的做法是不理智的、也是無效的。”(本報記者 李嘉寶)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8月16日 第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