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躍上了新臺階。
總結經驗,中國的市場經濟不是簡單移植和抄襲西方的市場經濟,中國不但堅持發展市場經濟,而且也始終不渝堅持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方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成功在於不斷推進和開闢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境界,同時確保和駕馭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局和方向。
過去,我們在理解和認識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存在一個誤區,就是完全認同西方對市場經濟的內涵和定義。按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真正的市場經濟只能誕生於私有制作為基礎的經濟,市場經濟與公有制是天然排斥的。從歷史上看,是因為經濟發展出現產品剩餘和交換,才促使私有制形成,而不是私有制促使交換經濟發展。因此,不是資本主義推動市場經濟的形成和發展,恰恰相反,正是市場經濟才讓資本主義得到發展。
市場經濟在本質上是一種交換經濟。交換的產生源於分工的發展。先有分工,後才有私有制。因此,市場經濟並不是私有制基礎上的一種經濟制度,而是分工為基礎的經濟制度。商品經濟也好,市場經濟也好,只是一個概念上的差別,詞語上的差別。商品經濟強調的是交換經濟的形態,市場經濟強調的是交換經濟的體制。市場經濟的產生和發展源於分工的出現和發展,是分工和交換擴大的結果,而不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及其私有制。作為交換經濟,起源遠比資本主義早,市場經濟並不是天生於資本主義。因此市場經濟不是特定製度範疇,市場經濟更不等同於資本主義經濟。
事實上,沒有所謂市場經濟的標準定義,也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市場經濟標準模式,西方市場經濟模式不是市場經濟的樣板,中國經濟發展也不需要遵循西方市場經濟的教科書。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努力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市場經濟道路,並且不斷取得巨大成就。正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讓中國從富起來走向強起來,這是中國不同於西方的優勢。從這個意義上說,西方一些人宣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是市場經濟”,本質上不在於中國的市場經濟正不正宗,符不符合西方市場經濟標準,而是反映了他們“不能容忍”中國的經濟體制優勢。
應該說,早期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強調奉行自由放任。但是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只是原始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發展不能只是停留在初始階段,也需要不斷髮展,開闢新境界。現代市場經濟更強調集中力量辦大事,原子化市場經濟只強調原子式活力和個人利益,而犧牲集體利益和整體利益。原始化市場經濟只有區域性的效率觀,而不是整體效率。因此,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透過個體差異來實現效率,必然會導致兩極分化,很難達到和實現共同富裕。高水平現代化市場經濟更應該是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低層次市場經濟才是自由放任。
現在來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既不是對標西方的市場經濟,也不是教條式地理解社會主義經典作家理論,而是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守正創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想彼岸也不是西方的市場經濟,因此西方沒必要拿自己的市場經濟尺度來衡量裁定中國的市場經濟。
現在,中國正處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面對越來越多的重大問題,尤其需要展開高水平的討論,更需要提出有效對策。在經濟學界,一些人相信西方世界的市場經濟才是色彩斑斕,中國永遠只能是陪襯;還有人只願意跟在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後面“鸚鵡學舌”,習慣於在囚籠裡跳舞,不斷用中國的素材來驗證西方市場經濟的命題。這種被動和束縛,既不符合當下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也不利於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
現實是最好的經濟學。正是基於此,今天我們更應該立足中國實踐,提煉中國經驗,用中國話語體系去重塑市場經濟的內涵。現在是重新書寫市場經濟概念的時候了,不必再把西方經濟學教科書中的市場經濟定義當成經濟學的圭臬。(作者是復旦大學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