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時期的沙俄軍隊,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強大

著:喬納森·諾思(Jonathan North)

譯:劉萌

一戰時期的沙俄軍隊,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強大

(上圖)波蘭某地,一大群俄國戰俘正站在雪地中,由德軍士兵押送著緩慢前行。這些戰俘在德國人的監獄裡遭受了極大苦難,特別是到戰爭即將結束時。

雖然從19世紀開始,沙俄帝國的國力就持續增強,其軍隊也在世界各地耀武揚威,挑起事端;然而,1905年對日戰爭的失敗提醒著人們,沙皇麾下的這支武裝力量似乎沒有看上去那麼強大。

日俄戰爭失敗後,受社會動亂影響,俄軍投入了鉅額資金,開始進行軍事改革。這次改革與俄國潛在的力量相結合,使其宿敵——德國人感到震驚。不過,這種片面的改革也反而掩蓋了沙俄武裝力量存在的本質問題。

改革

從表面上看,俄國的這次軍事改革頗具震撼性。其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得以完善,鐵路向西鋪設(但幾乎沒有一個合適的站臺);道路狀況大大改善(不過南部沒有多少道路)。它還試圖進行體制改革,由此建立了一個執行良好的總參謀部,但這個新機構卻與較老的未經改革的舊機構形成了競爭關係——因為後者並沒有被裁掉。事實上,內部各派別之間的劇烈矛盾一直困擾著俄軍,直到1917年(及以後);於是,軍隊陷入了一片混亂——其決策、軍官晉升和責任分擔都過分依賴於某個人的突發奇想。另外,即便花費了大量資金,由於國防工業的結構性缺陷,軍隊的需求仍很難得以滿足——即使在1915年,圖拉兵工廠每個月也只能生產350挺機槍——而前線需要至少2000挺。

曾遭受日本人羞辱的俄國海軍被匆忙重建起來,但面臨著德國人將其封鎖在波羅的海里的戰略困境;另外,土耳其人也在另一個方向上把他們堵在了黑海里。

一戰時期的沙俄軍隊,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強大

(上圖)一名俄國騎兵將軍,1916年。圖中將軍所穿的上衣配有用牛角製作的紐扣,以及一條飾緒——這表明他是一名皇家參謀軍官。另外,他佩戴的肩章上帶有尼古拉二世的花押圖案。

軍費

俄國陸軍也獲得了鉅額資金,但這支龐大軍隊的日常開銷的增長速度更快,大部分新資金都因購置服裝而消耗,成了步兵這輛“俄國蒸汽壓路機”的一點點“供水”;但對於他們(步兵)來說,更不幸的是大部分剩餘資金被用在了要塞炮兵身上。俄軍並未領悟到機槍的重要性,按條例規定,1914年時,他們應該裝備有4990挺機槍。但就連這個少得荒謬的目標最終也沒能達成——俄軍在開戰時僅有883挺機槍;到1915年10月,軍方高層才終於開竅,倉促訂購了31170挺機槍。另外,他們彈藥奇缺——在整個1914年裡僅有6億發子彈——到1914年8月底,炮兵甚至對彈藥緊缺的情況發出了絕望的悲呼。在整場戰爭中,俄炮兵部隊一直缺乏趁手的武器,特別是那些在1914年還無法預見的新型炮兵武器(如塹壕迫擊炮)。

軍隊的等級制度

在社會地位方面,沙俄陸軍與以往基本沒什麼改變,士兵在軍隊服役時仍被普通人視為農奴。俄軍的紀律極其嚴明,體罰司空見慣,上下級之間的複雜稱呼和禮儀也必須得以嚴格遵守;此外,士兵在當值或不當值期間都得遵守那些嚴格的規定。就連在和平時期,他們的服役環境也不容樂觀——軍事訓練被忽視,士兵們長期被當成建築工地和農田的免費勞動力來部署和使用。

相對而言,軍官的生活條件是比較好的,而且成為軍官也被越來越多的平民視為一條出人頭地的捷徑。令人驚訝的是,許多軍官都出身微末(儘管高階軍官、騎兵或禁衛軍軍官對身份的要求仍然較高),有些人甚至是外國血統。比如1914年時,禁衛擲彈團有7名德國軍官和4名瑞典軍官;在一些部隊裡,甚至有多達30%的軍官都不是俄國人。

一戰時期的沙俄軍隊,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強大

(上圖)第4來復槍旅擲彈兵分隊的一名二等兵,1917年。俄軍用擲彈兵組成了突擊部隊。圖中這名士兵輕裝簡行,可隨時對敵方塹壕發動攻擊。他戴著一頂配有俄軍帽徽的法制阿德里安頭盔。該部隊成員通常會避免使用步槍——手槍才是其首選裝備;此外,他們還攜帶了鋒利的掘壕工具(帶有短柄)和匕首,一般還配備有一把斧子和7到8枚手榴彈。

軍官的培訓和晉升

日俄戰爭後,俄軍軍官的糟糕表現受到了普遍批評。因此,軍方進行的改革也特別側重於對後備軍官的培養,並在1913年實施了一套新的教育方案。根據該方案規定,這些軍官必須經過六年的中學教育和兩年的在職培訓(在此期間,軍官個人可自願到軍隊服役)。然而,直到1914年也只有21000名預備役軍官接受過上述培訓,俄軍只能採取其他嚴厲措施,來增加極度缺乏,且必須訓練有素的人員——不僅召回了一千多名退役軍官,甚至一次性將三千多名士兵晉升為軍官——但(軍官)隊伍的倉促擴大隻會讓情況變得更糟。1914年4月,俄軍約有41000名軍官;到1917年1月,軍官數量已達146000名。在上述兩個時間點之間,約有63000名軍官傷亡;到1917年3月,已經沒有多少經過戰前正規培訓的軍官仍然倖存了。

軍餉和生活條件

在俄軍中服役不但生活條件差,軍餉也很低。在俄國國內,一名普通步兵的地位是極其低微的;更糟糕的是,根據相關規定,他們不得進入劇院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還被迫要對軍官們表示過分的尊重。這種狀態已經持續了上百年,即使在漫長的時間裡,士兵們在社會中的地位已經有所提高,但這也是極其緩慢的。

由於經濟原因,俄軍預備役軍官的訓練嚴重不足,軍方無法對他們進行日常培訓;軍隊裡計程車官也常年短缺,因為那些有經驗且有資格的人往往被直接晉升為低階軍官了。

一戰時期的沙俄軍隊,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強大

(上圖)第5龍騎兵團的一名騎兵,1915年。俄軍騎兵的制服風格與步兵類似——透過肩章上的字母來表明這名騎兵是龍騎兵還是輕騎兵。

精銳部隊

到1914年戰爭爆發時,騎兵仍被視為俄軍中的精銳,但隨著後來軍官們被抽調到禁衛軍和飛行中隊,它的精英光環也黯淡了很多。炮兵是一個獨特的技術兵種,但因為補給不均勻受到限制;比如在這支部隊裡,羅馬尼亞人裝備的榴彈炮甚至比他們(俄軍)自己的都要好。此外,俄軍還極其缺乏技術軍官,因為他們在1914年被分散部署到了龐大的步兵部隊中,並隨著戰爭的持續而消耗殆盡;當前線對技術軍官的需求變得日益迫切時,俄國的地方政府卻沒有資源進行新軍官的培訓。在前線,俄軍裝備的電話等通訊裝置極少,機動車也相當稀缺;1918年時,法國已擁有9萬輛汽車,而俄國只有14000輛。

禁衛軍和一些其他精銳部隊的情況則不同,他們擁有極強的團隊精神。在禁衛軍各團中服役的軍官都是貴族和特權階層,有更好的升職前景;這些部隊招募新兵的標準也非常嚴格,有的甚至可笑——莫斯科禁衛團(Life Guards Moskovsky Regiment)要求士兵必須是紅頭髮,立陶宛禁衛團則堅持招募金頭髮士兵;第4皇家來復槍團對新兵的要求更為苛刻——必須擁有一個扁平的鼻子。不過,上述這些奇怪的徵兵條件很快就在戰爭的重壓下煙消雲散了。

哥薩克是俄軍中另一支擁有悠久歷史和傳統的專業武裝。有關他們的徵兵也是與普通民眾分開進行的,前者僅受哥薩克條例管轄。儘管在日俄戰爭中表現不佳(因為日本人增強了己方步兵的火力),但哥薩克部隊仍被視為戰力不俗的突擊手和偵察兵。

本文摘自第一次世界大戰軍服、徽標、武器圖解百科

一戰時期的沙俄軍隊,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強大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817 字。

轉載請註明: 一戰時期的沙俄軍隊,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強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