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臺有個朋友私信了小編一個問題:“
理性討論,現在的國產車真的碾壓合資車了嘛?跟一個關係挺好的同事聊天,他一直看不上國產車,於是我做了個比喻,合資車好比一年上一個臺階,而國產車一年能上仨臺階,合資車的技術現在也遇到瓶頸了,想再取得大的突破也很困難,而國產車還處在初級階段,假以時日,肯定能追上甚至超越合資車,不知道我這個理論對不對?
”
關於國產車和合資車之爭,大家一直爭論比較激烈。
小編認為,就目前來看,國產車碾壓合資車,還談不上,如果根據價位來區分的話:
1、10萬以內的國產車各方面表現要比合資車強,空間更大,配置更高,外觀、內飾的設計也更符合消費者審美。
2、10-15萬左右,國產車和合資車各有優勢,國產車的優勢在於空間、配置、做工、用料、動力、安全性;合資車的優勢在於油耗、保值率、耐用性。
3、15萬以外,合資車的優勢要比國產車更明顯,這個價位的合資車,各方面的表現已經足夠均衡了。
至於國產車能不能追上甚至碾壓合資車,小編認為,短時間來看,還是比較困難的,自主品牌的技術積澱、三大件調校、人才培養等等都是短板,所以可以看到,很多自主品牌從國外請來工程師做底盤調校,保時捷的工程師、大眾的工程師、瑪莎拉蒂的工程師,都被挖來過。
而汽車又不單單是一個組裝品,零部件之間的配合和調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即便是給你好的發動機,好的變速箱,如果調校不到位,車輛開起來照樣是一塌糊塗。
當然了,還有人說:“既然汽油車不行,我們還可以透過新能源車實現‘彎道超車‘啊?”
理論上來講,電動車的核心是三電:電機、電控、電池。
目前,阻礙電動車進一步發展的是電池,而我國的動力電池行業在全球範圍內做得還算是比較NB的,根據韓國諮詢機構SNEResearch釋出的電池裝機量的資料顯示,2020年1-8月份,LG化學的動力電池裝機量佔全球市場的15.9%,排名第一,其後分別為寧德時代(中國)、松下(日本)、三星SDI(韓國)、比亞迪(中國)、SKI(韓國)、遠景能源(中國)、PEVE(日本)、國軒高科(中國)、中航鋰電(中國)。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新能源車會是國產車真正發力並取得突破的一個領域。
當然,前提是,車企要踏踏實實做產品,而不是靠一張PPT就跑去吸引資本、瘋狂圈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