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底氣不僅源自充足的糧食戰略儲備,而且在於不斷增強的農業科技實力。隨著資訊科技特別是“網際網路+”“智慧+”在農業領域的不斷滲透,中國傳統農耕正加速向現代“智慧農業”轉型嬗變。
作為國內農業裝備領域的領軍企業,近年來雷沃重工積極推動現代農業機械裝備製造與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物聯網等結合,用“智慧、互聯、資訊”定義“新農機”。在其創新引領下,一場以“網際網路+農機”為主導的智慧農業畫卷,正在大田裡徐徐展開,為守護大國糧倉、端牢“中國飯碗”帶來“硬核”支撐。
智慧種地要增收、增效,全程無人化將解決“土地由誰來種”的問題,這是中國農業的發展方向。
春耕時節,在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二八臺鎮的一片50畝農田裡,犁地、平地、播種、施肥、覆膜全部由3臺自動導航駕駛的雷沃拖拉機完成,“智慧”農業在南疆地區初展身手。
這是一場自動導航駕駛系統的田間演示會,是雷沃重工與華南農業大學在農機智慧資訊化領域合作多年後的一次成果展示。
在拖拉機的駕駛艙內,記者看到,駕駛員的右前方裝有一塊觸控式液晶顯示屏,拖拉機作業和田塊環境等一覽無餘,在點選開啟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後,拖拉機隨即進入自動航行模式,油門、方向盤不用人來操控,按照設定好的直線勻速前行。駕駛員則在拖拉機外觀察。
為什麼要讓拖拉機自動導航駕駛?這片演示田的承包戶劉偉武此前一口氣買下7臺雷沃阿波斯拖拉機。“就是要解決棉花種植‘播行不直、接行不準’的問題”。他說。
作為種棉大戶,劉偉武發起的合作社今年共流轉14000畝土地,全部種植棉花。他說,如果播種不直、播行之間接行的距離寬一道窄一道,不僅影響土地利用率,後續給棉花進行打頂、收割時,那些同樣具備自動導航駕駛功能的大型機械就難以“對行”進行作業。
要實現棉花從播種、打藥、田間管理到採摘的全程機械化,“一開始播種的精度就必須要高”,與雷沃重工合作研發出這一無人駕駛棉花播種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強調。
而過去,播種直不直、接行準不準,全靠駕駛員的手和眼。
“新疆都是大塊的田地,一望無際,沒什麼參照,人工駕駛播種很考驗駕駛員的本事,一不小心就會歪。”羅錫文院士回憶,幾年前他來新疆調研時,就看到有農民為了種地“直”,小跑著跟在播種拖拉機後面,不停用尺子測量播行間距,“很辛苦”。
時間回到今年6月11日,在中國農機推廣田間日現場,雷沃全程無人駕駛作業演示讓我們近距離感受了“智慧種地”的全過程。無人駕駛雷沃歐豹拖拉機牽引液壓翻轉犁、深松機對收割完的地塊進行耕整、深松作業。接著安裝了自動導航駕駛系統的阿波斯拖拉機牽引播種機將玉米種播下,同時實現漏播重播報警、播種粒數統計、作業速度監控、作業面積統計等功能。最後安裝自動導航駕駛系統的無人噴杆噴霧植保機,按照設定的引數自主完成植保作業。
拖拉機掛接播種機自動出入庫演示更是讓人眼前一亮。搭載“自動導航輔助駕駛和作業系統”的雷沃歐豹拖拉機,根據路徑規劃自動出庫進入田間,自動田間轉向、自動對接行,完成作業後自動入庫。
從耕整到播種再到植保環節全程無人作業,智慧化的無人駕駛農機在田間大顯身手。目前,雷沃從收割到耕整、播種、植保,實現了整個農田作業流程的自動導航駕駛,推動了我國農業從“全程機械化”到“全程無人化”的服務模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