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政壇醜聞頻發 凸顯系統性歧視和社會不平等痼疾

澳政壇醜聞頻發 凸顯系統性歧視和社會不平等痼疾

澳政壇醜聞頻發凸顯社會不平等痼疾

近來,澳大利亞政壇爆發一系列醜聞。從澳執政聯盟主要政黨自由黨工作人員被指控強姦多名女性,到匿名人士向媒體爆料澳國會大廈內長期存在淫穢行為,一系列醜聞引發澳民眾廣泛不滿。分析人士認為,這些醜聞是澳大利亞系統性歧視和社會不平等痼疾的縮影,要消除這種根深蒂固的歧視和不平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今年2月15日,現任國防部長琳達·雷諾茲的一名前僱員布里塔妮·希金斯稱,2019年聯邦議會選舉前夕,自己在國會大廈內的部長辦公室裡被自由黨內的一名同事強姦。此後,另外4名受害者也相繼提出類似控訴。

2月底,一封匿名檢舉信爆料,澳大利亞一名部長級官員在30多年前曾犯下強姦案。總檢察長克里斯蒂安·波特隨後承認自己就是傳聞中的那名官員,但否認犯下強姦罪行。

隨後,又有匿名人士爆料,部分國會工作人員長期在國會大廈內實施猥褻行為,並透過聊天群組分享色情圖片和影片。出於政治目的,有的工作人員還定期將性工作者帶入國會供議員“娛樂享受”。

一系列醜聞讓澳大利亞社會為之震驚。一方面,被曝光的種種不堪行徑嚴重衝擊道德底線;另一方面,莫里森和多名官員處置相關問題的不力表現遭受廣泛質疑,引發澳輿論對該國根深蒂固的性別歧視的反思。

澳大利亞40多個城市爆發抗議浪潮,超過10萬民眾走上街頭,對性別暴力和性騷擾表達憤怒。抗議者向國會遞交了一份數萬人簽名的請願書,呼籲國會為消除性別歧視行為承擔更多責任。

澳大利亞統計局2020年年底釋出的資料顯示,澳大利亞不同性別之間的收入差距為14%,從30多歲到60多歲的各年齡組別裡,女性就業參與率都低於男性,女性遭遇性侵、人身攻擊等威脅的風險遠遠高於男性。

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一系列醜聞從本質上反映出澳大利亞在歷史和文化上對女性根深蒂固的歧視。

分析人士認為,這一系列醜聞是澳社會長期存在的系統性歧視和不平等現象的一個縮影。除女性外,原住民、少數族裔等都是歧視和社會不平等的受害者。

陳弘表示,此次醜聞潮引發的強烈抗議,顯示澳民眾積壓已久的對社會不平等的不滿情緒,但對女性的輕視和對少數族裔的偏見根深蒂固,澳社會的平等之路還很漫長。

(據新華社北京3月28日電)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13 字。

轉載請註明: 澳政壇醜聞頻發 凸顯系統性歧視和社會不平等痼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