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評論員 艾丹
閱讀提要
湖北要在區域發展競爭中走在前列,就必須透過高水平開放拓展空間、集聚要素,打造國內大迴圈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迴圈戰略連結,讓地處內陸的湖北成為開放格局中的“新沿海”。
把握新發展階段是共同方位,貫徹新發展理念是共性要求,而構建新發展格局,賦予各地主動作為的定位、功能、作用是有差異的。湖北要在區域發展競爭中走在前列,就必須透過高水平開放拓展空間、集聚要素,打造國內大迴圈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迴圈戰略連結,讓地處內陸的湖北成為開放格局中的“新沿海”。
長期以來,開放不足是制約湖北高質量發展的一塊突出短板。省內城市的開放功能不強,是這塊短板的突出體現。從歷史縱深望去,150多年前漢口開埠通商,推動了武漢由傳統商業市鎮向近代商業都市轉型,鑄就了“駕乎津門,直逼滬上”的輝煌。再放眼世界,因開放而興,是全球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身處全球化時代的城市,更不可能靠封閉自守、獨善其身來獲得發展。誰能在更大範圍內集聚配置資源、吸納優秀人才,誰就能在區域競爭中更勝一籌,掌握更大主動權、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湖北處於我國經濟菱形結構幾何中心,但“九省通衢”的地理優勢並不直接等同於區位優勢,區位優勢也不直接等同於發展優勢。如果說改革開放之初,沿海、沿邊地區在對外開放上更具優勢,而今天的開放,已經打破地理位置的限制。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促進區域優勢發揮、資源最佳化配置,內陸也可以成為開放前沿,中部也可以成為開放高地。
但越是看到全球資源要素流動,我們越要意識到,“新沿海”的開放高地,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坐等而來的。我們在行動,別人也在行動,打造開放高地,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對於湖北而言,“內陸”是客觀的地理位置,而“新沿海”則是必須透過主觀上更加敏銳的意識、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迅速的行動來實現的開放狀態。
增強開放功能,需要從觀念到行動融入開放的精神核心。推動“雙迴圈”,絕不是自我封閉、自給自足,也不是各地區各城市之間的小迴圈。儘管全球疫情影響仍在持續,會對出口貿易、對外交流等造成一定程度影響,但這不能成為固步自封、遲滯發展的理由,反而更應倒逼我們在制度創新上找出路,在營商環境上見效果,為擴大開放增強制度供給。從城市功能上講,要做強做實自貿區、綜保區、保稅物流中心等重要功能性開放平臺,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搶抓RCEP生效實施機遇,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提升開放的水平。
打造國內大迴圈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迴圈戰略連結,湖北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在全方位開放中增強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級,也比任何時候都要增強緊迫感,快馬加鞭補齊短板,在激烈競爭中塑造新優勢。
(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