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礦井下的萬里“長征”

由 南門語山 釋出於 綜合

  黑暗密閉、含氧量低、體力消耗大……這是在礦井下作業的特徵,面對諸多風險,每一次礦井下的安全監察就像是一場“長征”。

  在與煤礦打交道的20來年裡,身患眼疾的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山東局執法一處(原山東煤礦安全監察局魯東監察分局)張在貴僅在礦井下的征程就達8萬餘里,比3次“長征”的路線還要長。他說,“一切都是為了礦工的安全。”

  日前,在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先進模範和消防忠誠衛士表彰大會上,張在貴與另外7名同志一起獲得了“全國應急管理系統一級英雄模範”稱號。同時,山西煤礦安全監察局大同監察分局與另外98個集體也一起被授予“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作為一支“煤監鐵軍”,這支隊伍所在轄區的煤礦連續5年未發生較大以上事故,2020年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較5年前分別下降80%和96.3%。山西煤礦安全監察局大同監察分局黨總支書記王曉軍介紹,這個僅有16人的隊伍,5年來共查處各類煤礦安全隱患約1萬條。

  “給隱患開綠燈就是給生命亮紅燈”

  2001年,是張在貴進入煤礦安全監察事業的第一年,就遇到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當年12月,張在貴所在轄區的一座煤礦發生煤塵爆炸事故,造成16人遇難。當時,張在貴和其他同事第一時間抵達現場進行救援,現場的慘狀讓張在貴特別觸動,他下定決心,“礦工面臨的生命安全問題一定要下大力氣解決。”

  無論是監察,還是執法,張在貴都是“只認法不認人”。

  在一次安全監察時,他發現當地一座煤礦爆炸材料的賬目不清,負責人含糊其詞。他判斷,該礦有隱瞞井下作業地點的嫌疑。於是,不顧礦企阻攔,下井檢查,歷時5小時徒步10多公里,最終發現了隱瞞的作業地點。

  當時,礦長請張在貴“高抬貴手”。張在貴態度堅決:“跟你一個人講了感情,就等於和一大幫礦工兄弟不講感情。”企業被處罰120萬元,這也是山東煤礦監察史上第一張超百萬元的隱患罰單。

  礦企對“罰單”十分認可,並“照單全收”。在張在貴看來,真罰才能對有問題的企業起到震懾作用。

  像這樣的監察只是張在貴3000多次礦下監察的一個縮影。這些年來,他查處的安全隱患有1萬多條,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過去,大同地區煤礦呈現“多、小、散、亂”的特點,安全事故多發。2000年左右,大同有600多座煤礦,每年發生幾十起事故,遇難人數上百人。2006年5月18日,大同一座煤礦發生透水事故,致56人遇難。

  於是,大同監察分局在科學、精準監察方面下了“狠功夫”,創新開展集中監察執法、重點監察執法、約談式監察執法、專家會診式監察執法等,打出一系列組合拳,煤礦重特大事故得以遏制,煤礦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

  今年前三個季度,這支隊伍查處的重大隱患就有29條,去年全年才18條,有效防止了煤礦安全事故。其中包括個別煤礦井下瓦斯濃度超限仍在作業,有的煤礦水害防治不到位,以及頂板管理存在問題等。

  今年6月,大同監察分局的煤礦事故風險分析平臺監測到轄區一礦井迴風巷瓦斯感測器異常報警。於是,分局立即派人赴現場核查,並嚴厲查處了該礦違規排放瓦斯的危險作業行為,事後,該礦礦長被撤職,20多人被追責。

  “透過科學監察及時發現問題,查缺補漏,漏洞補起來了,問題就沒了。”經過多年整治,事故起數和遇難人數也在大幅下降。王曉軍介紹,截至目前,大同已經連續17個月未發生任何煤礦安全事故。

  兩次成功救援

  “搞安全工作的人好像有職業病一樣,有一點情況,就會認為不正常。”一次會議上,張在貴正在部署安全工作,一個礦長接了電話便離開了,這引起了張在貴的警覺。他立即帶隊前往該礦,發現礦下發生了透水事故。

  據瞭解,相鄰的已經關閉的礦井下水位上升,大量老空水突破兩礦間的防隔水煤柱進入正在生產作業的礦井。當時,井下還有150名礦工仍在作業,水從上往下灌,而礦工們撤出的通道則是自下而上,情況十分危急。

  企業相關負責人還想保住礦井,仍讓礦工在井下再安裝排水裝置。張在貴卻堅持“生命第一”,“不要再搶(排水)了,立即把井下所有人員撤出來。”並立即下達“停止井下一切工作,撤出井下所有人員”的執法指令。

  當礦工撤出後不久,礦井就全淹了,由於撤退及時才避免了一起群死群傷的重大事故。

  王曉軍他們也遇到過很多類似情況。近些年,不少煤礦事故的發生與頂板管理差有很大的關係。王曉軍解釋,頂板隱患大都比較隱蔽,有些從外部根本看不出來。

  去年4月14日,大同的一座煤礦就發生了頂板涉險事故,5名礦工被困井下。接報後,大同監察分局的全體監察員第一時間奔赴現場,下井進行勘探,出具救援方案,經過30多小時的救援,5名礦工成功脫險。

  無論是張在貴,還是對於大同監察分局的監察員們來說,像這樣勇於擔當作為,敢於提前發現風險、努力參與救援,成功讓礦工們避險或脫險的例子並不鮮見。

  奮力書寫礦山監察事業“新答卷”

  “枕戈待旦”是他們的常態。無論是張在貴的辦公桌前,還是在王曉軍的辦公室裡,都常年放著行李箱和工具,以便接到任務隨時說走就走。

  對於每一次監察,張在貴都歷歷在目。他說,因為每一次都是用心檢查,不記得是不行的。

  事實上,他的左眼視網膜脫離、右眼視網膜有多條裂縫,去年下半年,55歲的他右眼也因勞累及病變影響,看東西模糊不清,單位一直建議他調離一線,他說,自己還能繼續幹,還要堅守在一線,“還是放心不下礦工兄弟們。”

  張在貴欣慰地看到,有不少年輕人不斷加入礦山監察事業。他說,年輕人應該有理想、有作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斷沉澱自己,一點點往前走,紮紮實實地工作,只有經過不斷歷練,才能成長起來。

  王曉軍看到,這些年煤礦發生了很大變化,很多煤礦都在向智慧化礦山發展,安全基礎保障能力在不斷提升,這些年煤礦安全形勢也在不斷變好,礦工中不少人是年輕人,礦工的收入增加了,幸福感也明顯提升了。作為“煤監人”,他十分欣慰。

  王曉軍表示,下一步將會繼續努力,奮力書寫礦山監察事業的“新答卷”。將繼續鼓勵煤礦採用先進合理的勞動方式。比如一些煤礦取消了夜班,改變了過去24小時連軸轉的模式。因為,夜間礦工很容易犯迷糊,安全風險明顯加大,這一做法消除了很多事故隱患。

  同時,也將繼續推動煤礦企業建設智慧化礦山。當前,大同的個別煤礦已經實現了少人化甚至是無人化作業,這對礦工的生命也是一種保障。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趙麗梅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