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逐客令”外交贏了一局

土耳其“逐客令”外交贏了一局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表示,已下令讓外交部長宣佈10國駐土大使為“不受歡迎的人”

向長河(國際問題學者)

連日來,土耳其對西方10國大使發出“逐客令”威脅引發國際輿論熱議,土耳其與北約盟友之間的“內訌”博得了全世界吃瓜群眾的眼球。不過,這一外交事件有些雷聲大、雨點小的架勢。而且,隨著西方10國很快“服軟”,這一外交風波很快煙消雲散。

10月25日,美國等10個西方國家駐土耳其大使館分別發表宣告,聲稱遵守《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中關於外交官不得干涉駐在國內政的條款。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也見好就收,表示這10國大使先前直接針對土方主權,土方不得不予以回應,10國使館最新發表的宣告說明這些大使“已經收手”,“逐客令”隨之失效。這說明,中東政治強人埃爾多安在“逐客令外交”中佔得了上風,在與西方的外交博弈中又贏了一局。

事情的前因後果大致如下:10月18日,美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挪威、瑞典、丹麥、荷蘭、芬蘭和紐西蘭等10國駐土大使館發表聯合宣告,呼籲土耳其立即釋放被土方指控參與2016年未遂政變的土耳其商人奧斯曼·卡瓦拉。卡瓦拉現年64歲,擁有家族企業和基金會。他2017年10月在伊斯坦布林市被拘留,先後受到與土耳其2013年反政府示威和2016年未遂政變相關的指控。其案件下一場聽證會定在11月26日。

利用人權、自由之類理由干涉他國內政是一些西方國家的慣用手法,在相關敏感案件上發聲也是老套路,但這次西方10國沒想到會在埃爾多安這裡“失算”。

10月19日,土耳其外交部召見這10國大使,譴責他們干涉土耳其司法系統並將司法程式政治化。10月21日,埃爾多安接受採訪時,批評這些大使自以為是,對土方“指手畫腳”。10月23日,埃爾多安出席活動時發表講話,稱已指示土外交部宣佈10國駐土大使為“不受歡迎的人”。埃爾多安說,這10國大使發表無禮宣告,他們“不能理解土耳其(國情)的那天,就得走人”。這番話引起現場群眾歡呼。

10月25日,埃爾多安在總統府召開內閣會議,按外交人士的說法,這場會議可能決定是否宣佈10國大使“不受歡迎”。就在會議舉行期間,美國駐土耳其大使館在社交媒體發文:“就關於10月18日宣告的問題,美國需要指出,美方依然遵守《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第41條。”隨後,其他9國使館在社交媒體釋出類似宣告或轉發美方宣告。維也納公約第41條規定,外交人員應遵守駐在國法律法規,不得干涉駐在國內政。很明顯,西方10國是商量好的一致行動。

10國“服軟”和埃爾多安的“放一馬”表態,標誌著緊張局勢降溫,也避免了土耳其驅逐10國大使這一尷尬局面出現,一場外交危機就此煙消。

從更廣的視角看,“逐客令”外交風波是土耳其埃爾多安政權與西方外交博弈的一個小插曲。

新世紀以來,埃爾多安崛起為土耳其的“政治一哥”,總理有實權時當總理,體制改革後總統權力獨大,他又改當總統。在土耳其,幾乎沒有什麼能阻礙埃爾多安,包括2013年針對其核心集團的腐敗指控和2016年的未遂軍事政變。按照土耳其新的體制安排,埃爾多安事實上可以執政到2028年。美歐對埃爾多安多有指責,對其“修正”凱末爾“世俗主義”的一些做法頗有微詞。分析家認為,美歐樂見2016年那場政變能搞掉埃爾多安,這也是美歐迄今還大力維護土耳其“政變分子”的根源所在。埃爾多安一直指責是旅居美國的居倫策劃了2016年的政變,要求引渡居倫,但被美國拒絕,鬧出不少外交紛爭。

外交上,多年來安卡拉一直利用自己獨特的地緣政治角色,在美國、俄羅斯和歐盟等諸強之間玩“走鋼絲”遊戲,意圖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按道理是與美國和歐盟站在一邊,但埃爾多安卻是北約陣容裡的“刺頭”,常常不買美國和歐盟的賬。土耳其與俄羅斯也是交鋒之中有握手,土曾經擊落俄戰機而跌入低谷,也因密切高層會晤、購買俄式武器而熱絡一時。

安卡拉自認為是中東“一哥”,在中東事務上常表現出無視規則的態度。自從埃及走下中東霸主之位以來,土耳其仗著自己上升的綜合實力意圖取而代之,在中東地區諸多問題上按捺不住,強硬姿態屢顯。比如,不顧法國總統馬克龍等各方的強烈反對,土耳其去年出兵利比亞,打起了“代理人”戰爭之類世界強權常玩的遊戲。

總之,美歐希望拉住土耳其,但同時想襲擾乃至搞掉不聽話的埃爾多安政權。桀驁不馴的埃爾多安也不含糊,在地緣政治博弈中該出手時就出手,不一定非買美歐的賬。在此大背景下,“逐客令”之類的外交風波經常上演,也就不足為怪了。

供圖/視覺中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90 字。

轉載請註明: 土耳其“逐客令”外交贏了一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