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山洪,順著6公里狹長的河溝直衝而下,起先裹挾著泥沙、石子,之後又淹沒了大人、孩子,最終奪走了7條鮮活的生命。
8月13日,彭州市應急管理局與彭州市委宣傳部通報顯示,當日14時37分,彭州市龍門山鎮接到氣象預報,轄區有對流雲團生成,將伴有短時強降雨。接報後,龍門山鎮政府立即組織鎮村(社群)幹部、巡邏隊員及志願者等力量對轄區內河道沿線戲水遊客進行勸離。15時30分,小魚洞社群龍漕溝突發山洪,河道未撤離遊客被捲入山洪。截至13日24時,山洪災害已造成7人死亡。
多名附近村民向新京報記者證實,龍漕溝是一處未開發景區,且多發洪水,當地村民一般不會去玩耍。但近兩年,龍漕溝頻繁出現在社交媒體上,儼然成了網紅打卡地。
流量選擇了龍漕溝,越過鐵絲網的遊客攀升了不止十倍。對這一不是景區的“景區”,當地政府組織巡邏隊,不斷加長圍網,增設警示牌,卻仍未能勸返不斷湧入的遊客。當山洪來襲,巡邏隊、村民和志願者對著遊客的大聲呼喊,僅僅成為火熱的網紅打卡地中一聲被淹沒的呢喃。
龍漕溝航拍圖。受訪者供圖
“2秒的時間水就衝下來了”
8月13日,龍漕溝突發山洪的時候,來自成都的王文文(化名)正在龍漕溝上游一處清水潭遊玩。和她一起的還有旅行團的80多名遊客。
王文文回憶,導遊帶他們到達清水潭後,有人在潭中游泳,有人在周邊拍照,還有人在水中冰鎮西瓜,“那處河道旁沒有圍網,也沒有設警示牌,我們是唯一在該河段遊玩的人。”
13日下午3時許,王文文發現豆大的雨點飄落下來,就和男朋友開始收拾東西往回走。走到一半,洪水轟然而下,“2秒的時間水就衝下來了,把眼前的路淹沒了。”原本只到腳踝的水瞬間漲至膝蓋,腳下的石子凹凸不平,她光著腳,有些站不穩。
王文文和男朋友挪到一塊巨石後面,雙手緊緊拉著,穩住腳,朝岸上的遊客喊“救命”。當時,她看到所有人都“蒙了”,導遊朝他們喊“不要動”,“當時我們想,不動的話,水越漲越高,只會越來越沒有希望。”於是,王文文和男朋友以及另一名被洪水困住的遊客爬上了巨石,暫時安全了。
8月13日下午,被困在山洪中的王文文等三人。受訪者供圖
此時,裹挾著石子、泥沙的山洪沿著狹窄的河溝洶湧而下,至中游一段,沖走了李先生的小女兒、大女兒及其男朋友。
李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和妻子、女兒等一行五人是從南充到彭州玩水的,選擇龍漕溝是因為小女兒做短影片自媒體,“要搞個瀑布拍照。”李先生回憶,他聽到“一聲打雷”後抬頭一看,山洪順勢而下,他想衝過去救女兒,但很快就被洪水衝到了邊上,情急之下抓住一根樹枝,被岸上的遊客拉了上去,但河中間的三人已被洪水淹沒。
據彭州市應急管理局通報,8月13日14時37分,彭州市龍門山鎮接到氣象預報,轄區有對流雲團生成,將伴有短時強降雨。當日15時30分,小魚洞社群龍漕溝突發山洪,河道未撤離遊客被捲入山洪。事故發生後,彭州市應急管理局、公安局、消防大隊等部門立即赴現場開展搜救工作。
王文文等三人被消防救援人員從巨石上救下,李先生的小女兒被石頭擋住,大女兒的男朋友也獲救。當晚,李先生在殯儀館見到了遇難的大女兒。
流量選擇的“景區”
小雯(化名)在距離龍漕溝100米的農家長大。對她來說,龍漕溝是被禁止的地域。
龍漕溝地處湔江河支流,小雯記得,從她小時候,這裡就一直有巡視員,會勸阻人下水。龍門山鎮人民政府公眾號“山水龍門”一篇文章顯示,龍漕溝屬於地質災害點位,易發生泥石流、山洪災害。按照彭州市防汛防災要求,禁止一切人員進入河道內。
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編寫的一份《彭州市2019年地質災害隱患點情況統計表》中,“小魚洞鎮太子村1組龍漕溝泥石流”是彭州市401個地災隱患點之一。多名附近村民向新京報記者證實,龍漕溝並非正規景區,且多發洪水,當地村民一般不會去玩耍。
小雯知道,從河灘出發,逆流向上走4個多小時,便可到達河段上游,那裡有一個瀑布,但她從未去過,還是從社交媒體上看到的。她回憶,“大約從去年暑期開始,各種社交媒體都在推送龍漕溝,有圖文,也有影片,多的時候一天能刷到好幾個。”
媽媽也打電話告訴她,今年還未入伏時,家裡民宿的19間房就幾乎被訂滿。這兩年,除了每年都來長住的回頭客,還多了不少“閃住”客,“成都、重慶或瀘州等地的年輕人,週末自駕來玩。”
陳兵(化名)就是自駕遊的一員,之所以選擇龍漕溝是因為“水更清澈,還免費”。自2016年起,每年7、8月份的週末,他都會驅車從成都到龍漕溝玩水避暑。陳兵發現,從2021年夏天開始,去往龍漕溝的路上時常會堵車,往常一個小時的車程,最長要耗費三四個小時才能到達。而往年僅有五六十人的狹小河溝,如今常常擁擠了上千人,“露營、踩水,拍照、拍影片的,我都看到過。”
王文文參加的“彭州小魚洞-中壩森林-龍漕溝”一日遊行程。受訪者供圖
王文文告訴新京報記者,她是在遊俠客旅行社報名參加的“彭州小魚洞-中壩森林-龍漕溝”一日遊。8月15日,記者致電遊俠客旅行社質量監察員張先生,他告訴記者,這是一條公司近年來推出的徒步路線。張先生說,“旅行社制定路線前,會參考網路平臺上流量較高的熱門地點,然後工作人員親自走一遍,看一下強度、難度、安全等問題,並透過我們的專業進行改進,讓不安全的地方變得儘量安全。如果戶外都是去那種開發過的景區,就不叫玩戶外了。”
多名在13日參與了該路線旅行團的遊客向新京報記者表示,這一路線的風險評估等級為二星,“屬於相當休閒的專案,小孩子也可以玩。”王文文說。
上千的人流量給這一河溝留下了瘢痕。陳兵發現,龍漕溝入口處多了許多賣冰粉、涼麵的小攤販,河溝邊上有賣水槍的,河道中還有挑著擔子邊走邊賣豆花的,水潭邊許多垃圾,有的甚至漂浮在河流中間,“這些都沒人管。”
“只要預報有雨,我們就去勸返遊客”
龍漕溝並非正規景區,管理成了難題。
相關資料顯示,龍漕溝為小魚洞鎮太子村和龍門山鎮寶山村的界溝。據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資料顯示,2019年之前龍漕溝由小魚洞鎮太子村分管。2019年,彭州市撤銷小魚洞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龍門山鎮管轄,龍漕溝也隨之交由龍門山鎮管轄。
黃勇(化名)是小魚洞社群太子村的村民,也是龍門山鎮巡邏隊的一員。他告訴新京報記者,巡邏隊共有三十多人,是專職巡邏,每天早8點上班,下午5點下班,聽從龍門山鎮人民政府的安排,對整個山區進行巡邏,包括龍漕溝、銀廠溝、後壩等多地。
“做的事可雜了。”黃勇介紹,巡邏隊負責提示遊客、疏導交通、清理環境衛生,還要防止有人偷砂石,“鎮政府包了一個保潔公司來清理龍漕溝的垃圾,今年還建了一個停車場。”
8月14日,救援工作接近尾聲。受訪者供圖
在黃勇印象中,來龍漕溝的人多起來之後,他們的巡邏重點就是龍漕溝了。巡邏隊常常三四個人一組,去勸返龍漕溝的遊客。“不管一級二級三級預警,只要預報有雨,我們就去勸返遊客。”
據彭州市應急管理局通報,接到強降雨預警後,龍門山鎮政府立即組織鎮村(社群)幹部、巡邏隊員及志願者等力量對轄區內河道沿線戲水遊客進行勸離。有媒體報道,太子村村幹部組織了近20人勸返遊客,“用大喇叭不停地喊,聲音都快啞了,但他們以為我們在嚇唬他們。”
“山水龍門”中一篇總結政府工作的文章顯示,2021年,生態應急辦在龍漕溝、後壩河、湔江小魚洞大橋等重點河段增設圍網約10公里,增設“嚴禁下河遊玩”警示牌130餘個。在預警期間勸返車輛1000余車次、勸返遊客13000餘人次,全鎮範圍內未出現一起地災人員傷亡事件。
陳兵記得,龍漕溝沿線草木茂盛,“有些地方是天然的屏障,按理是不需要圍網的,但人多了之後,就走出了一條路來。龍漕溝周圍,這種小路不只六七條。”
王文文在得救後,走到下游時,看到了圍網和警示牌,“我這才知道原來這是一條禁止進入的洩洪溝。”黃勇介紹,圍網是前兩三年一段一段建起來的,“這段把遊客攔住了,他們又會找另外的地方下去,政府就又增加圍網。”目前,圍網仍未包圍整個龍漕溝沿線。
新京報記者 徐巧麗 叢之翔 史航 吳夢真 實習生 蘇磊
編輯 劉倩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