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參與志願服務活動越積極,對慈善發展環境的打分越高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山
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正式施行。慈善法實施對推動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為更好地瞭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的實施情況,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受全國人大有關機構委託,就慈善法中與公眾關係密切的相關內容進行了問卷調查。
調查顯示,68.7%的受訪者覺得慈善領域資訊公開總體上不夠理想,有很大改進空間。受訪者對慈善領域資訊公開情況評價越高,對慈善行業公信力的評價也越高。同時,受訪者參與志願服務活動越積極,對慈善發展環境的打分越高。
本次調查由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負責執行。樣本來源為中國青年報社全媒體平臺使用者。調查從2020年8月9日19時40開始,至2020年8月19日22時截止。合計回收有效樣本5039個。
參與志願服務活動越積極,對慈善發展環境打分越高
在對我國募捐活動的評價上,調查中,29.6%的受訪者認為有的規範有的很不規範,參差不齊;32.1%的受訪者認為大部分不太規範,行業騙子和監管漏洞還是不少;29.3%的受訪者認為總體上欠缺規範、仍需要加大規範力度。
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慈善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寫到,慈善法規範了資訊公開“真實、完整、及時”的標準,但由於慈善組織資訊化管理水平整體偏低,對捐贈人特別是網路捐贈的資訊掌握不充分,導致資訊公開的人力和時間成本過高,存在公開不及時、不完整、有紕漏等問題。
調查中,在對慈善領域資訊公開的評價上,27.0%的受訪者覺得做得一般,68.7%的受訪者覺得總體上不夠理想,有很大改進空間。
進一步分析發現,女性受訪者認為做得比較好的比例高於男性,男性受訪者認為總體上不夠理想,有很大改進空間的比例高於女性。00後受訪者認為做得較好的比例更高。
一名來自上海的80後留言表示,希望接受捐款的公益組織公開資金的去向和落實情況,同時加強對違法公益組織的懲處,提高公信力。
慈善的公信力,影響著公眾參與慈善的積極性。調查顯示,35.9%的受訪者認為當前我國慈善行業的公信力一般,但在逐步增強,60.4%的受訪者認為公信力總體上不高。
互動分析顯示,女性受訪者對慈善公信力的評價高於男性受訪者,00後受訪者對慈善公信力的評價高於其他年齡段。
值得注意的是,相關性分析發現,受訪者參與志願服務活動越積極,對當前的慈善發展環境打分越高。經常參加志願服務活動的受訪者,對慈善發展環境的打分最高,從未參加過任何形式的志願服務活動的受訪者,對慈善發展環境的打分最低。
同時,受訪者對慈善領域資訊公開情況評價越高,對慈善行業公信力的評價也越高。
“確實存在著這樣的群體差異。不參與慈善的人,對慈善組織的評價更多來自外界資訊,會受到慈善組織負面評價的影響。而積極參與的人會發現很多組織都是很靠譜的。”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深圳大學管理學院助理教授章高榮認為,提升公眾對於慈善組織公信力的評價,除了要求慈善組織依法做好資訊公開外,還需要提升公眾的參與度,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慈善中來。
受訪者對慈善事業發展有哪些建議?
調查中,當問到“認為加快中國慈善事業發展最需要做的工作”時,48.3%的受訪者選擇了結合金融大資料,全方位加強法治監管;21.8%的受訪者選擇了提升行政管理水平,促進慈善管理科學化;18.2%的受訪者認為最需要慈善組織苦練內功,提升慈善行業公信力;8.0%的受訪者認為最需要加大慈善宣傳,營造濃厚的慈善文化氛圍;3.7%的受訪者認為最需要加快慈善人才培育。
一名來自天津的80後留言提及了四條建議:第一,利用金融大資料全程監管。第二,設定管理費上限和募集資金功能時間上限,避免資金躺在賬戶上。第三,加強對受助人全程監管,設定條件。第四,加強慈善法和其他法律間的銜接。
為了更好地收集受訪者對我國慈善事業發展的意見建議,本次調查設定了一道開放題,請受訪者自己填答。經過對內容的編碼分析,6375條資訊中,涉及建議類內容有5869條。在各類建議中,受訪者提及最多的是公開透明(30.2%),然後是監督管理(22.6%)、推進慈善事業發展(13.9%)和完善慈善機構發展(9.4%)等。
在公開透明方面,58.0%的受訪者直接提及了“公開透明”,35.1%的受訪者希望公開資金來源、去向及賬目。
在監督管理方面,58.5%的受訪者直接提及了“加強監督管理”,16.1%的受訪者希望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問責。
在推進慈善事業發展方面,23.1%的受訪者提及要保證善款落實到位,18.3%的受訪者提出要防止借慈善進行商業宣傳、洗白。受訪者提及的其他內容還有:杜絕慈善貪腐(16.4%),增強慈善普惠性(12.9%),讓慈善落到實處,減少形式主義、面子工程(12.8%)等。
在完善慈善機構發展方面,50.3%的受訪者建議提高公信力,21.0%的受訪者建議規範慈善機構運營。受訪者提及的其他內容還有:慈善機構去行政化(9.2%),鼓勵和扶持民間社會力量參與(5.8%)等。
此外,培養慈善事業的社會氛圍、加強法治化建設以及完善慈善從業者管理,也是受訪者提及較多的內容。
調查中,在社會氛圍培養上,64.7%的受訪者建議加強慈善宣傳,23.7%的受訪者希望培養公眾慈善意識,鼓勵大眾參與慈善,11.5%的受訪者建議建立激勵機制,獎勵積極參與者。
在加強法治化建設上,33.3%的受訪者建議完善法律法規,30.8%的受訪者建議加強法律執行,依法行善。
在慈善從業者管理方面,42.4%的受訪者希望培養專業人才,35.8%的受訪者表示要提升從業者素質和業務水平。
一名來自安徽的受訪者留言,希望慈善的觀念可以從一開始就紮根在孩子的心中。
一名00後表示,希望慈善法形成更加完備的體系,讓高校培養更多這方面的人才,不斷有序推進,讓慈善走進人們心中。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