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教育孩子,你知道嗎?羞恥感是外部驅動力,而鼓勵是內部驅動力。我在上一本書裡解釋了用獎懲驅動對孩子帶來的影響。用獎勵和懲罰來教育孩子,無異於訓練一頭拉車的騾子,根本不可能激發孩子的內部驅動力。相反,孩子只是屈服於外部的武力而已。一旦你取消了獎勵或者懲罰,孩子就不會再“拉車”了。如果他還繼續拉車,也只是因為害怕主人的不認可。他非常自律,非常有自控力,但是這種自律不是發自內心的。真正的驅動力源自對目標的追求,而不是來自對懲罰的恐懼和對獎賞的嚮往。
羞恥感是最強大的外部驅動力。大多數人寧可承受一頓暴打也不願被羞辱。有些孩子因為害怕丟臉,於是努力表現出色,漸漸形成一種不健康的心態。在艾米·蔡所著的《三重包袱》一書中,作者描述了三種“不可能”的性格特徵一—成就卓越的性格特徵,包括:良好的情緒控制、不安全感和優越感。當然,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代表著完善的認知能力和成熟的心智,是所有專注於長期目標的人都擁有的特質。但“不安全感”和“優越感”卻是典型的有害的外部驅動力。
一個因為表現差而感到羞恥的孩子即使成功了也永遠沒有安全感。因為除了所取得的成績,他總是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他總是深深地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夠好,所以他必須不斷地努力並獲得成功以此來撫平內心的不安。但是,一旦他真正地成功了,這個滿懷愧疚的孩子會變得特別高傲,覺得所有不如他成功的人都應該感到慚愧。這種糾結的心理是由他本身的自卑造成的,這類人的性格帶著永久性的缺陷。
實現遠大目標帶來的應該是喜悅和滿足,我們不需要拼命用成功來證明自己比別人優秀,也不需要時時因為自己還不夠好而感到垂頭喪氣。我想要我的孩子們主動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而不是因為害怕別人對他們有看法而努力。我想要我的孩子靠內部驅動力來激勵自己,這樣的話,他們不會自卑,也不會自傲,他們會過得很開心,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價值並非來自於他們的“偉大”,他們懂得父母的愛不是因為他們的成功。對孩子的鼓勵能增強他們的內部驅動力。不要把著恥感當作激勵孩子的工具。
羞恥感會激發人的外部驅動力。我必須說明的是,我之所以不建議用羞恥感來激發孩子的動力,是希望父母懂得永遠不要對孩子說諸如他們的失敗讓父母很丟臉之類的話。父母不能為了讓孩子更努力學習,就說孩子“永遠都不會成功”;父母也不應該拿孩子和親朋好友家的孩子做比較,說“你怎麼就不像他那樣?”這類的話;父母更不能當著親戚的面或者在公眾場合大聲訓斥孩子,不能說那些讓孩子難堪或者侮辱孩子的話。這些都不是激勵孩子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