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近,更融,更綠——國慶節假期探訪“軌道上的長三角”

本文轉自: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0月4日電 題:更近,更融,更綠——國慶節假期探訪“軌道上的長三角”

  新華社記者

  國慶節假期,隨著出行的客流記者看到,從蘇北到浙南,從皖西到滬上,一條條高鐵縱橫交錯、綿延伸展,串聯起長三角的江海城鄉。在全國最為密集完善的高鐵網覆蓋下,“軌道上的長三角”讓人們的生活貼得更近,產業更加融合互補,生態綠色為更多人所共享。

  1小時生活圈

  18分鐘,是家與單位的距離。鐵路南京站售票員華志鵬趕7時18分的G7032次列車從鎮江往南京,每天幾乎都是分秒不差。唯一一次錯過高鐵,是在七年前的除夕夜,下班太晚的他在火車站偶遇了一位同樣錯過高鐵的女孩。如今,那位女孩已經成為他的妻子。華志鵬感慨,沒有“軌道上的長三角”就沒有他今天的工作與生活。

  19分鐘,是跨越省市的旅程。工作在上海的李纖把房子買在了江蘇崑山,這並不妨礙她國慶節假期與朋友約著在靜安寺逛街。每天高鐵往返讓她的雙城生活更加便捷。與高鐵同城化的速度相匹配,滬昆兩地居民服務不斷互通,讓李纖工作生活更加安心。

  30分鐘,是回家的更多選擇。利用假期,杭州客運段列車長潘勇坤在杭州西站坐G9274次列車,不到半個小時就能回到老家湖州。9月22日新開通的合杭高鐵湖杭段,讓他多了一條回家的路線,也讓長三角的軌道網越織越密。

  1小時以內,是對未來生活的新期待。張家港市塘橋鎮企業家朱衛國曾經很無奈:公司招聘外貿人才,工作地點寫張家港,幾年沒人應聘。在蘇州市區設了辦事處不到一個月,人就入職了。預計將於明年通車的江蘇南沿江鐵路將讓張家港融入南京和上海的“1小時生活圈”,更多長三角乃至全球的人才有望選擇紮根這座江城。

  十年來,“軌道上的長三角”不斷縮短著人們在時空和心理上的距離。如今,長三角鐵路營業里程已達1.3萬多公里,其中高鐵6500多公里,陸域所有地級市都有動車通達。

  產業隨軌道延伸

  國慶節前夕,高鐵桐廬東站啟用。假期裡,周邊的美麗鄉村迎來大批遊客,農家樂經營者章樟洪在採摘園裡忙碌而愉快地說:“以前,我總要費勁告訴客人怎麼來,現在我只要說‘桐廬東站下車很快就能到’。”

  鐵路為長三角鄉村振興帶來機遇:穿越大別山區的合武鐵路,吸引更多遊客“進山”;京港和寧安高鐵讓皖西南的豬肉、醬牛肉“遠走他鄉”;徽州刀板香、金陵鹽水鴨、徐州把子肉……一系列地方土特產成為主題餐廳的招牌菜,讓富農產業鏈從車廂、車站延伸到長三角各個城市。

  國慶節假期,在安徽蕪湖西貨場,數以百計的小汽車從尾門緩緩駛入火車車廂。貨場有關負責人劉小飛說,這些特製的車廂每節能裝9輛小汽車,將編入中歐(亞)班列,也發往上海、杭州等地。長三角產業鏈隨著鐵路軌道延伸:今年以來,中亞班列成為長三角貨運班列的重要增長點。僅在江蘇,南京等地利用中(國)老(撾)的鐵路線把班列服務延伸到了緬甸、泰國等中南半島地區,累計運送貨物貨值數億元。

  離湖州站不到10分鐘車程,因唐詩而聞名的西塞山下,一個科學谷匯聚了一批科研平臺和科創人才。這裡正成為湖州融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重要節點。湖州市外國專家服務中心主任白樺說,當地藉助高鐵優勢吸引更多科創人才在綠水青山間追逐夢想。

  車在畫中游

  十月金秋,高鐵列車沿著“長三角最綠邊”寧杭線穿梭,明亮的車窗外閃過鐵路兩側綿延不斷的綠色——一幅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徐徐展開。

  截至2021年底,長三角7960公里宜林鐵路地段已覆綠7430公里,綠化率達93%以上。加上沿線城市強化生態環境治理,城鄉發展“含綠量”不斷提升,“人在車中坐,車在畫中游,四季見美景”正成為長三角旅客的普遍體驗。

  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徐瑞華表示,長三角以不到全國4%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國近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發達的高鐵網,每日近千對呼嘯往來的高鐵列車,正成為城市間最強的“黏合劑”,為區域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支撐。

  “軌道上的長三角”已然成為一個視窗。到2025年,長三角鐵路網密度將達到每萬平方公里507公里,將承托起這一世界級城市群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合作。(記者楊紹功、賈遠琨、魏一駿、胡銳)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31 字。

轉載請註明: 更近,更融,更綠——國慶節假期探訪“軌道上的長三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