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直沒什麼錢,可能是窮人思維害了你
編者按:本文由微信公眾號“蘇寧金融研究院”原創,作者: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陳火火,36氪經授權釋出,首圖來自壹圖網。
很多人平時都會買彩票,夢想著中個大獎,擺脫貧困。
但中獎之後,生活會變得更好嗎?未必!
窮人的“一夜暴富”,有時候反而是一種惡毒的人生詛咒。來看真實案例:
(1)湖南泥瓦匠買彩票中500萬,2年敗完欲臥軌自殺;
(2)美國老人中21億鉅款,6年敗光,家破人亡;
(3)大連打工仔中千萬大獎,2年敗光家底,欠債入獄;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結果發現:近20年來,美國彩票中獎者的破產率高達75%,每年12名中獎者當中就有9名破產。大多數頭獎得主在中獎後不到5年內,就因揮霍無度等原因變得窮困潦倒。
用一句網路流行語來說,窮人靠運氣得到的錢,最後都會憑實力虧掉。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一個人的思維水平,才是決定其最終是窮是富的根本。
有些人始終沒什麼錢,無法擺脫貧困,甚至在天降橫財之後,仍舊與貧困狹路相逢,往往是因為陷入了“窮人思維”的陷阱,不能自拔。
窮人思維只注重眼前快樂
沒有長遠規劃
什麼是“窮人思維”呢?
第一條,就是活得短視,只看得到眼前的快樂,而缺少眼界和長遠規劃。
入選名人堂的前NBA“戰神”阿倫·艾弗森,總收入至少2.5億美元,結果退役不到3年就宣佈破產。據美國福布斯網站報道,他有次向前妻大發脾氣,翻開了自己兩個褲袋,訴苦自己“現在連一個漢堡包都買不起了”。
姚明當年剛到NBA時的球隊大哥弗朗西斯,在球員期間賺了將近1個億的薪水,此外還有大量的商業收入,結果退役沒幾年,就把財產揮霍一空,還因盜竊被抓入獄。
這些不是個案。據美國《體育畫報》披露,60%的NBA球員,會在退役5年內破產,甚至還有一些人不得不去乞討、偷盜。
這種情況並不侷限在籃球,78%的全美橄欖球聯盟(NFL)球員,在離開賽場2年內會遭遇破產或面臨財政危機。
對此現象,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心理學教授達格拉斯·肯裡克找到了答案:
幾乎所有的高對抗性職業運動員,體內都有很高的睪丸激素,這種激素能增加運動天賦,使人熱衷競爭性運動,但同時也會讓人更熱衷當下的享受,把到手的資源揮霍一空,而很少為將來打算。
體育明星如此,普羅大眾也概莫能外。
理財顧問大衛·巴赫總結出一種叫“拿鐵效應”的現象:
一對夫妻習慣在每天外出的時候,一人買一杯拿鐵喝。他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
直到後來,理財分析師給他們算了賬,才知道財務漏斗有多大:
每天兩杯拿鐵的花費是70元,一年就是25550元,30年就是76.65萬元......
更可怕的是,這種財務漏斗,遠不止一杯拿鐵。
生活中,買衣服、點外賣、打車等一些不太引人注意的零散花費,積少成多,樣樣都不比拿鐵少。
而很多人一直沒什麼錢,無法擺脫貧窮的根源,就在於此。
窮人思維讓他們只看到眼前的享受,總是不停地打工賺錢,然後消費掉,接著又為錢工作,慢慢進入一個惡性迴圈。
擁有富人思維的人則不同,他們相信時間和積累的力量,在錢不多的時候厲行節約,然後用節約下來的錢,去幫自己賺錢,進而產生一個財富滾雪球的效應。
這也是“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的根本原因。
窮人思維只知道量入為出沒有目標導向更進一步說,你看得見的財富,很大程度是由你看不見的思維方式決定的。
起點相似的人,思維不同,結果也不同。
幾年前,馮小剛拍了部電影《一九四二》。電影的故事取材於1942年河南大旱,那是一個千百萬民眾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
逃荒的人潮中,張國立飾演的地主——範殿元,車沒了,馬沒了,家人也沒了,處境和長工栓柱一樣,孑然一身,窮困潦倒,但他對栓柱說了這樣一句話:
“等到了陝西,立住了腳,那就好辦了,我知道怎麼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不出十年,你大爺我還是東家,那時候咱再回來……”
同樣的話,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說過。他在《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38封信》中說:
“如果把我剝得一文不名丟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駝隊經過——我就可以重建整個王朝。”
看到這裡,你或許已經明白,真正決定貧富差距的,不是擁有財富的多少,而是思維水平的高低。
就拿買房置業這種財富增值的主要手段來說,很多人手裡有一些存款,但是距離房子首付款還有一些距離,這時候,典型的窮人思維是資源導向,首先考慮自己手頭的錢夠不夠,不夠,等攢夠了錢再買。結果,眼睜睜看著房價上漲,手裡的存款能買的房子越來越小,能買的地點越來越偏。
典型的富人思維則是目標導向,首先考慮自己的目標——要買什麼房?在哪裡買?然後再算首付款差多少,怎麼解決,而不會被一些看似無法逾越的門檻給限制住:錢不夠,借;這家不借,去問那家;實在不行,多跑幾家,多磨幾遍……總之一句話,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想到就去做到。
在這個目標導向的過程中,鍛造的是一個人強大的執行力——他可以把一個“目標”拆成七八個“條件”,然後把這七八個條件每個都當成一個新的目標,繼續往下拆,最後越拆越細,脈絡越來越清晰,讓人很容易就知道能不能實現目標、難點在哪,甚至可以看出哪裡有捷徑直達目標。
這種直達目標的過程,就是永不放棄、不斷借力的過程,通俗點說,就是時刻思考用什麼方法、找哪些資源來撬動目標的實現,正所謂,“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窮人思維只看見一時得失不懂吃虧是福
很多人的生活越來越艱難,真的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因為思維和格局上無法突破,特別是在涉及利益的時候,有一種本能的“零和心態”——別人之所得,就是我之所失;別人不能佔一絲絲便宜,自己不能吃一點點虧。結果往往是畫地為牢,堵了自己的路。
百萬暢銷書作家“一直特立獨行的貓”曾在文章中回憶了這樣一件事——
前幾天,給一個做服裝的朋友介紹一個跨界合作資源。
朋友的第一反應是:“那我的使用者要是喜歡他們的東西,都去買他們的怎麼辦?”
我說:“你倆這叫跨界合作,就是你倆壓根不是競爭對手,不存在競爭關係。”
朋友說:“那也不行,萬一客戶喜歡他們的東西,錢花光了,就不會買我的了。”
沒辦法,我介紹給了另一個朋友,結果合作得非常成功。
前一個朋友來找我,說知道能賺這麼多,自己當初要是合作就好了。
但我不會介紹給他,以後也不會了。
為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拉著朋友去賺錢,人與人合作的本質是大家一起賺錢,你不想自己虧一點點,不肯讓出哪怕一點點的資源和利潤,誰還願意與你打交道呢?
弘一法師曾說:“能受苦方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痴人。”肯吃虧的人,往往具有大智慧。
香港首富李嘉誠就從不介意做生意吃點小虧。他曾教導小兒子李澤楷:
“做生意一定要顧及對方的利益,這樣人家才願意與你合作,並希望下一次合作。如果能拿到七分的利潤,甚至能拿到八分的利潤,那麼拿六分就可以了。”
表面上看,拿六分利潤,沒有拿七八分利潤高,但大家都知道與李嘉誠合作是雙贏,潛藏的商機就源源不斷的來了。
那些怕吃虧的人呢,一直在小事小利上糾纏不休,表面上沒有吃虧,卻輸掉了自己的口碑而不自知。他們會越來越缺少優質的合作伙伴,真心的朋友會越來越少,賺錢的路也越走越窄。
總結起來說,窮人思維“利己”,這種從利己思維出發的行為模式,是不可能持續產生利己結果的,更會抹殺掉自己走向成功的很多可能;富人思維“利他”,先站到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看待事情,找到自己與對方的利益共同點,讓對方獲利,進而與自己站到同一陣線,目標一致,行動一致,最終實現雙贏,乃至持續的雙贏,成就更大的“利己”。
這也是老輩人常說的“吃虧是福”的核心所在。
為什麼你道理都懂
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也許你會說:道理我都懂,可還是沒什麼錢,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那怪誰呢?歸根結底,只能怪你一直沒有走出“窮人思維”的陷阱。
貧窮,讓你的生活從“不得不如此”變成“應該如此”,從“應該如此”變成“習慣如此”,直到有一天,你的境遇改善了,思維卻依然停留在之前的財務狀況中,仍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過著餓不死也富不了的日子。
但這樣的日子,你真的想過一輩子嗎?
魯迅先生說:“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但凡不滿足現狀的人,都會想方設法掙錢,讓財富一步步增值,最終實現階層跨越。
具體怎麼做呢?努力做到“三多”吧:
一是多賺錢,瘋狂地積累本金。
就我們普通人而言,除了拆遷暴富、彩票中獎這些小機率事件,大多數時候還是要透過努力工作或搞點副業來積累本金。
不過,同樣是工作,進入什麼行業或公司,跟沒跟對老闆,對積累本金的速度是有很大影響的。
如果加入的是快速擴張的行業和公司,即使你沒那麼優秀,工資報酬也能跟著水漲船高;如果你進入的是夕陽行業和公司,個人再怎麼努力,報酬的增長也是有限的。
跟對老闆也是同理。在好老闆手下,你努力工作的價值更容易被認可,也更容易獲得超值回報。
此外,犧牲點閒暇時間,搞點副業,掙些小錢,積少成多,慢慢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但很多人的問題就在於,小錢看不上,大錢賺不著,白白蹉跎了歲月。
二是多儲蓄,定時定量地存款。
不要以為掙錢少,省錢就沒用。只要定時定量地把錢存起來,只要把時間尺度拉得足夠長,就能收穫一筆可觀的存款。
5年前,同事給我推薦了一支基金產品,操作很簡單,就是每個月發了工資,往基金賬戶裡存入1000塊錢,這5年下來,本金加上利息,賬戶裡躺著7萬多塊,一輛小汽車的首付款有了。
也不要說掙的錢不夠花,存不下來錢。一個人貧窮的首要問題,不是掙得太少,而是花得太多。
能成為富人的人,都是先富起來再花錢享受,而絕大多數窮人則是富起來之前就花錢享受,一味地讓自己沉浸在“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蜜罐裡,最終收穫的就是越來越多的家庭紛爭和一地雞毛。
三是多投資,把存款轉成資產。
富人和窮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富人的收入主要來自資產,而窮人的收入只有工資。
什麼是資產?美國暢銷書作家羅伯特·清崎在《富爸爸 窮爸爸》一書中指出,只有帶來穩定現金流的東西,才算資產。
通俗點說,資產就是能不斷給你帶來錢的東西。
比如,你投資了一套房子,能租出去,每個月能收幾千塊租金,那這就是你的資產。
再比如,你買了股票、基金、理財產品,定期能收到分紅或利息,那這些也是你的資產。
下面問題來了:你有資產嗎?
如果沒有,請從現在開始改變,用富人思維去思考,去行動,給自己積累一筆能買資產的錢吧。
我們或許生來貧窮,但如果一生貧窮,這個鍋,只能自己來背。
人活一世,最痛苦的莫過於,終將看到自己一生貧窮,而自己的子孫後代又將延續這種貧窮!
參考資料:1、[美]羅伯特·清崎、萊希特,《富爸爸 窮爸爸》,南海出版社,2011.
2、[美]約翰·D·洛克菲勒,《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38封信》,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
3、《暴富的代價:60%的NBA球員,退役不到5年就破產》,by正解局(ID:zhengjieclub).
4、《這個不經意的壞習慣,只會導致你越過越窮》,作者小椰子,by精讀(ID: Jingdu999).
5、《30歲以後,這四個“窮人思維”讓你越來越窮》,by一直特立獨行的貓(ID:niubicat).
6、《我年薪50萬住地下室,5年買北京2套房:為什麼你那麼努力,卻一直沒錢?》,by進擊的阿秀(ID:zchxue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