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構建對華政策之際,基辛格學派正淡出視野?

5年前的今天,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對日本廣島進行歷史性訪問。“當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華盛頓的影響力仍顯而易見。”日經新聞網5月27日刊文稱。時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賴斯重視中美關係,讚賞基辛格的外交理念,經常向其虛心求教。

但最近幾年,隨著國際格局和力量對比的加速變化,美國國內抹黑中國、對華強硬的論調不斷升溫。日媒提醒稱,當美國對華政策從基辛格所主張的接觸(engagement)轉向戰略競爭(strategic competition)時,這位政治家對於中美關係惡化的嚴厲警告正在被人們忽視。

賴斯與中方立場接近

2016年5月27日,奧巴馬訪問廣島,在和平紀念碑前發表講話,並獻上紙鶴作為和平的象徵。誰能想到,在訪問籌備階段,奧巴馬的助手們曾圍繞總統是否應該進行這一歷史性訪問意見對立。

一方面,時任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支援此次訪問。作為總統講稿撰寫人,他曾參與起草奧巴馬2009年在捷克發表的核裁軍講話。另一方面,時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賴斯持反對態度。即便在美日確定訪問行程後,她仍不斷梳理細節,提出修改意見。賴斯一直強調,訪問只是為了悼念所有二戰遇難者,倡導“無核世界”。

日經新聞網稱,賴斯對於奧巴馬訪問廣島的態度與中方的立場較為一致,基辛格的政治理念對其產生了關鍵影響。在賴斯擔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期間,她經常會在白宮自己的辦公室裡會見基辛格,並公開讚揚其現實派的立場。

賴斯是民主黨人,基辛格是共和黨人。儘管在美國政治版圖上,黨派分歧不斷拉大,但白宮國家安全顧問仍與兩黨關鍵人物、政界重要人物保持著不錯的關係。

正是受基辛格理念的影響,賴斯一直重視中美關係。2016年7月,賴斯在結束對華訪問前發表題為《我為什麼在這裡:美中關係的重要性》的文章稱,“沒有哪一個雙邊關係比美中關係更為意義重大,而且當美中兩國合作的時候,這個世界更安全,我們的人民更富足。”

當時,奧巴馬政府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中美關係正因南海問題氣氛趨緊。美媒稱,賴斯的文章回應了外界對奧巴馬政府對華政策的疑問。

基辛格學派影響式微

賴斯的上述主張,折射出當時基辛格在華盛頓的影響力。穩定、國家利益、力量均衡,可以說是基辛格外交思想的核心。日媒稱,近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在很大程度上堅持了基辛格對中國的態度——敦促中國擁抱變化的同時,保持一定的友好關係。

但是,在特朗普治下,以基辛格為中心的國家安全顧問圈子在白宮並沒發揮多大作用。去年12月,特朗普政府解僱了包括基辛格在內的11名國防政策委員會顧問。兩週後,“中國威脅論”的堅定支持者白邦瑞被任命為五角大樓“智囊團”主席。時任國務卿蓬佩奧甚至宣稱,對華接觸政策是失敗的。

拜登執政以來,基辛格的影響力仍未得到恢復,白宮幾個關鍵的國家安全職位已交給基辛格學派之外的人物。拜登政府的“亞洲問題特使”——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由前助理國務卿坎貝爾擔任。坎貝爾是今年4月美日領導人會晤後發表的聯合宣告的主要推動者。這份宣告罕見干涉中國內政,甚至出現臺灣字眼,為1969年以來首次。此外,鷹派人物、前副國務卿阿米蒂奇在政府外協助推行亞洲政策。他被視為知日派權威,曾在今年4月以非官方性質訪問臺灣。

經濟全球化不斷髮展的今天,外界普遍認為,與中國的合作,對於應對全球性挑戰至關重要。但是,“美國國內對接觸政策的懷疑、對中國快速發展可能構成威脅的擔憂,削弱了基辛格學派的影響力。”日經新聞網指出,隨著美國國內反華情緒的增長,拜登很難在對華“公開接觸”問題上獲得支援。在奧巴馬訪問廣島5年後,美國兩黨都在進一步遠離基辛格的外交主張。

美國不乏理性聲音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前國務卿蓬佩奧等政客鼓吹“對華接觸失敗論”,儘管美國國內對華強硬氣氛較濃,但在拜登政府構建對華政策之際,仍有一些學者和外交官發出了理性的聲音。

美國海軍軍事學院國家安全事務學教授保羅·史密斯(Paul Smith)在《國家利益》撰文指出,美國長期以來對中俄等大國採取接觸政策,但與前任們形成鮮明對比,特朗普在安全和經濟領域對中國採取了強硬得多的態度。總體而言,保持接觸是有邏輯和戰略依據的,尤其是當這種接觸聚焦於雙方面臨的共同挑戰時,它可以成為建立信任和幫助維護和平的有用途徑。

美國前資深外交官查爾斯·弗里曼(Chas Freeman)認為,美國對華接觸政策總體上成功,鞏固了全球均勢,維持了和平,對冷戰的終結起到重要作用。美中若加強合作,共同應對疫情、核擴散和貧困等問題,這將使兩國和全球都受益。反之,美國如果繼續選擇與中國對抗,只會在國際上失道寡助,只會強化敵意、煽動仇恨,最終兩敗俱傷。

美國卡託研究院經濟研究高階研究員斯科特·林西科姆(Scott Lincicome)指出,華盛頓政客們和專家們正在討論,對華接觸政策似乎是史詩般的錯誤,造成中國崛起、美國吃虧,因此需要徹底反思。這是真的嗎?這些觀點存在明顯缺陷:中國帶來的衝擊和傷害被過度誇大,美國得到的利益卻被忽視;美國批評中國的大量出口害得美國工人面臨不公平競爭,其實,聯邦政府實施了數十項限制中國進口、補貼美國製造商的措施,只是這些干預行動效果不佳而已。美國現在需要制定更好的對華政策、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案,但應該基於政策本身的價值,而不是假裝去糾正過去政策的錯誤。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上觀圖編 圖片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安崢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213 字。

轉載請註明: 拜登政府構建對華政策之際,基辛格學派正淡出視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