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跑去見拜登,菅義偉正在進行一場戰略豪賭?

4月15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從東京出發,飛赴大洋彼岸,參加一場被多個“第一”點綴的約會。這是他出任首相以來第一次出訪亞洲以外國家,第一次與美國總統舉行會晤;也是拜登出任總統以來第一次接待外國首腦。

有評論稱,這是近來美日外交閃電戰的高潮,標誌著日本已處於美國外交的中心。也有觀點質疑,日本想爬上美國“戰車”來撈取私利,但美國真的靠得住嗎?分析人士認為,菅義偉政府似乎正在放棄此前的平衡做法,慢慢倒向美國懷抱,其背後既有挽救支援率的需要,同時也是一場失衡失算的戰略豪賭。

一拍即合

在國際輿論注視下,菅義偉終於如願以償,成為首位與美國總統拜登握手的外國首腦。有評論稱,1946年,英國首相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高調炫耀英美“特殊關係”。如今,美國的特殊夥伴儼然已經換成了日本。

不過,菅義偉能得到白宮首張“門票”並非偶然。日美同盟關係一直是日本外交的基軸。過去半個世紀裡,逾半數的日本首相都遵循了上任後先到白宮“朝覲”的傳統。2016年11月,時任首相安倍晉三趕在總統就任典禮前與特朗普打照面。正是這次“搶跑”,為特朗普上臺後的美日蜜月關係創造了契機。

作為安倍“圈內人”,菅義偉深諳此道。自去年11月拜登勝選以來,他一直在疏通人脈,包括自己的故交、美國前駐日大使卡羅琳·肯尼迪。去年12月,菅義偉在全國講話時首次透露,希望來年2月訪美。

菅義偉為何能成為第一個跑去見拜登的外國首腦?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上海市日本學會名譽會長吳寄南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美國外交室主任、研究員楊文靜都認為,這是雙方互有需要、一拍即合的結果。

先看日本,吳寄南指出,菅義偉正面臨一連串內政難題,抗疫不力、內閣醜聞不斷、長子捲入違規招待風波,其形象備受打擊。如果拿不出政績,他恐怕很難在9月自民黨總裁選舉中連任。這次好不容易“燒到頭香”,菅義偉很想借此機會為外交加分,穩固選民基礎。二來,菅義偉政府誤判了戰略大勢,順應了美國強化“反華同盟”的需求,不惜以犧牲自身利益為代價,向美國靠攏。它希望凸顯日美同盟堅如磐石,從而藉助美國的力量來提升國際地位。

“菅義偉遵循了安倍時期定下的偏右政策路線,但又缺乏特別良好的國民支援度。面對疫情、經濟和奧運會等國內難題,他對美日同盟關係格外倚重。”楊文靜說,他利用了日本民眾的情緒,希望透過加強與美國的捆綁,改善相對弱勢的輿論氛圍。

反觀美國,楊文靜說,日本首相率先訪美,並不是突破性舉動,美日同盟關係的強化是冷戰以來的長期態勢。特朗普當選後,第一個訪美的就是安倍,也正是從特朗普時期開始,美日之間的相互倚重可能超過了美歐之間。放在拜登政府的語境下,菅義偉首先受邀,與美國整套對外戰略重心轉向亞太一脈相承,也凸顯出美國看重日本在印太戰略中的地位。

自1月上臺以來,拜登政府基本繼承了前任的“印太戰略”,加大對印太地區的各方面資源投入,加強對地區盟友的拉攏,以實現地緣政治包圍的目標。在此形勢下,菅義偉不遺餘力地迎合美國,積極扮演各種穿針引線的角色。3月12日,美日澳印領導人舉行“四方安全對話”視訊會議;3月16日,日美外長和防長在東京舉行“2+2”會談,高調發表聯合宣告;4月13日,日本與德國遠端舉行首次“2+2”會談……

美國分析人士稱,美國有意透過美日峰會將3月以來的外交閃電戰推向高潮,同時鼓勵地區盟友再接再厲。

談些什麼

4月16日,菅義偉將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拜登舉行會晤。日媒關注,菅義偉外交經驗甚少、外交技巧欠缺,能否在華盛頓大舞臺上從容應對?

有評論稱,菅義偉有機會和拜登建立不錯的關係,因為他們有很多相似之處。72歲的菅義偉可以說是“日本的拜登”:他們都被魅力超凡的前任(安倍、奧巴馬)蓋過風頭、都是毫無個性的職業政治家。他們都會在演講時磕磕絆絆,都被兒子的醜聞困擾……

也有觀點稱,兩人的會談並無太多障礙,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目標。“美國正向東方尋找盟友與對手。”沙特《阿拉伯新聞》稱,亞太地區成為拜登時代的主戰場,也成為美日峰會的主題。

綜合輿論分析,兩人的會談將聚焦幾個方面。其一,美方重申對日美關係的承諾,以及美國在全球舞臺上的領導地位;其二,磋商一系列共同挑戰:大國競爭、疫情應對、氣候變化、朝核計劃、供應鏈穩定等;其三,為下週舉行的氣候線上峰會、6月在英國舉行的G7峰會協調立場;最後,作為東京奧運會主辦國,菅義偉預計將邀請拜登出席。

吳寄南說,本次峰會距離美日“2+2”會談正好一個月,會談主題基本不變——美日如何共同主導印太地區的秩序。會談後的聯合宣告可能會顯示出與“2+2”會談一致的強硬立場。這一事態後果嚴重,值得警惕。

“中國問題自然是核心議題。”楊文靜認為,一是強調美日同盟的機制化,再次確認美國對日本的安全義務,以及同盟框架下安全關係的深化。從美日澳印四國機制到“2+2”會談,再到美日首腦會談,雙邊關係的機制化進一步提升。二是圍繞中日關係的一些變化,日本尋求美國更多的首肯和幫助,來幫助其改善局面。三是會涉及敏感問題,比如臺灣、人權等中國內政等。日本之前對人權問題的立場較為保守,近來正在改變態度。

陷阱密佈?

“這是一場不能失敗的峰會,兩人都需要證明自己的政治勇敢。”美國《外交政策》稱,但與會場氣氛比,更重要的是會晤效果。聯合宣告裝點得越漂亮,背後的分歧可能也越深,並會給兩國政府帶來壓力。

有日媒提醒,本次會晤對菅義偉來說陷阱密佈。比如,日本歷來避免觸碰其他國家的人權問題,如果拜登問日本是否會加入其他G7成員國的制裁行動,菅義偉可能會陷入窘境。再如,除2005年外,過去的美日“2+2”會談一直迴避涉華敏感話題。但上月“2+2”會談的聯合宣告打破慣例。這次,菅義偉在支援峰會聯合宣告時是否也準備好一場辯論?

“人們曾說,美國和盟友的關係存在悖論,既有糾纏又有陷阱。但現在,悖論基本已經打破。”楊文靜指出,最根本的槓桿在於中美關係發生了變化,美國加大了對盟友的承諾。因此,盟友的顧慮、盟友間需求的落差正在減小。

吳寄南認為,從日本政局來看,對菅義偉的考驗還在峰會後頭。即使華盛頓之行營造出積極氛圍,甚至得到美國的一些承諾,未必能為他加分。

一來,自民黨執政夥伴公明黨以及自民黨內一些派系人物的批評上升,認為日本完全淪為美國的附庸,同其他東亞國家的關係會受到影響。二來,多場硬仗正等著他。4月25號,北海道、長野和廣島將舉行三場國會議員補缺選舉,自民黨很可能三連敗;7月東京都將舉行選舉,自民黨上次遭遇慘敗,這次能否挽回臉面?東京奧運會能否如期舉行仍未可知,如果一些國家臨時退賽,將對其造成打擊。

戰略豪賭

就在菅義偉啟程之際,一些有識之士告誡日本,美日在印太地區的結盟是明顯的,但不要誤以為美日聯手的熱情會永遠持續。一旦衝突或是恐襲之類的暴風雨來襲,美國馬上就會轉變方向。

共同社援引一份解密的美國政府檔案稱,由於擔心捲入中日領土爭端,美國在1978年6月指示美國海軍暫停使用日本在釣魚島的射擊訓練基地。這份檔案似乎再次證明,美國人靠不住。

“過去一個月裡,一個明顯的趨勢是日本放棄了維持中美間微妙平衡的一貫立場,一頭扎進了美國的懷抱。”吳寄南指出,可以從三個層面觀察。一是失衡,日本過去曾扮演中美關係中間人的角色,但現在,“2+2”會談後的聯合宣告可以說是菅義偉訪美之前的投名狀。二是失控,日本外交決策和執行模式一直較為嚴密,首相官邸、自民黨、外務省以及一些精英人士基本能達成共識。但現在,似乎正被少數人牽著鼻子走。自民黨內一些對安倍後期改善對華關係方針不滿的鷹派人物開始蠢蠢欲動。三是失算,日本自以為抱緊美國可以提高國際地位,但美國自己也是一艘漏水的大船,日本這麼做無異於政治豪賭。

“其實日本國內也有認識,美國之所以看重日本,很大程度上因為日本言聽計從。”吳寄南說,日本不可能透過追隨贏得美國的尊重,反倒會喪失外交自主性。

楊文靜認為,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伙伴,過去在中美日三邊關係中,日本願意發揮一定的平衡作用,但現在它可能更偏重於安全和戰略考量。如果說東南亞一些國家、韓國至今仍不願選邊站隊,但像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明顯已克服對於自身被綁上“戰車”的擔心。另外,它們對美國的脈搏也有所把握,知道拜登政府對華政策本身就是有競爭有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如果真的一邊倒,將產生諸多消極後果。吳寄南說,它將嚴重損害中國對日本的戰略信任關係,使得兩國關係偏離正軌,也會對東亞局勢、國際形勢產生消極影響。如果日本一意孤行,最終不可能不付出代價。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朱瓅

來源:作者:安崢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496 字。

轉載請註明: 第一個跑去見拜登,菅義偉正在進行一場戰略豪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