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英國不願離開阿富汗或另有隱情

參考訊息網9月1日報道 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8月31日發表題為《倫敦為何抓住“永久戰爭”不放?》的文章,作者為弗拉基米爾·庫德里亞夫採夫,全文摘編如下:

盟友對美國從阿富汗撤兵反應不一,英國尤其反對。其國防大臣本·華萊士表示,這是個錯誤,在多哈達成的撤軍協議“爛透了”。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的表態更強硬,他指出上述決定是在必須結束“永久戰爭”的“愚蠢”口號影響下作出的。不能不承認,(美)最親密盟友沒有發出最友好論調。

美國將自己的西方夥伴拉入阿富汗冒險行動,現在終於可以為之畫上句號並讓許多人欣喜。英國按理應該是最高興的,因為它是在阿駐軍(除美軍以外)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可倫敦不知為何卻抓住“永久戰爭”不放。

對此的官方解釋是:“西方聯軍離開後,阿富汗將再度淪為恐怖主義溫床”。但顯然,這只是虛偽的藉口。如果英國真的擔心恐怖主義威脅,它在敘利亞問題上就會奉行另外的立場——正是由於西方的無所作為(或者說推波助瀾),這個國家險些變成恐怖主義威脅的溫床。

倫敦執意留在阿富汗更合理的原因是,不讓俄中在那裡站穩腳跟。中亞“大博弈”這個術語正是英國人發明的。也就是說,他們有爭奪這個地區的地緣政治傳統。此外,在軍情六處新任局長理查德·穆爾倡議下,英國最近似乎決心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積極的作用,這已體現在高加索地區。所以,倫敦不願失去阿富汗這個與莫斯科、北京、德黑蘭對抗的有利橋頭堡符合邏輯。

但給人的感覺是,英國人不肯離開的背後還隱藏著更多東西——那就是全球毒品貿易。2001年塔利班當政時,該國毒品產量已降至最低,可美國及其盟友剛一出現在那裡,產量即開始重新飆升並打破紀錄。關於中情局為滿足一己私慾染指毒品貿易已有大量報道,而眾所周知,既然牽扯出中情局,距離軍情六處也就不遠了。

2006年,英國《獨立報》披露,卡爾扎伊總統提議撤掉赫爾曼德省省長穆罕默德·達烏德之職,當地駐紮了大量英國軍人。達烏德的前任被英國人指控從事毒品貿易。隨後,中情局向卡爾扎伊施壓,令其解僱英國安插的人。由此可以得出結論——中情局要麼阻撓了盟友打擊毒品貿易,要麼從英國人手中搶走了一塊大蛋糕。

2010年,英國廣播公司網站上登出一條訊息:軍警正在調查針對在阿富汗服役的英軍士兵走私毒品的指控,他們為從阿富汗走私毒品貌似使用了軍用飛機。

塔利班不久前保證:“阿富汗不會成為任何一種毒品的生產中心。”當然,可以不相信塔利班,畢竟毒品貿易是豐厚的收入來源,而塔利班目前並不寬裕。但為獲得俄中等國承認和外援,該運動也是有可能真正向毒品開戰的。有理由認為,事態如此發展並非英國上層所樂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71 字。

轉載請註明: 俄媒:英國不願離開阿富汗或另有隱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