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品牌4F贊助冬奧會8個代表團,這個國家即將邁入發達國家行列

波蘭品牌4F贊助冬奧會8個代表團,這個國家即將邁入發達國家行列

作者丨信   陵

題圖丨攝圖網


世界銀行的一位高階經濟學家說,過去一千年,波蘭是一個從未取得過經濟成功的國家。

但在過去30年,如果說有哪個國家的表現堪稱經濟奇蹟,亞洲的代表是中國,歐洲的榜樣則是波蘭。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資料,30年來波蘭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均增速達到了4%,居歐洲之冠,GDP總量也從1990年前的世界第36位上升至2020年的23位。

波蘭品牌4F贊助冬奧會8個代表團,這個國家即將邁入發達國家行列

以人均GDP計算,1990年波蘭世界排名88位,大大落後俄羅斯的61位。2020年,波蘭的人均GDP達到15,656美元,位居49,中國和俄羅斯分別為63和65。有機構預測,2022年波蘭人均GDP有望挑戰17,000美元,逼近聯合國認定的發達國家門檻。

波蘭品牌4F贊助冬奧會8個代表團,這個國家即將邁入發達國家行列

波蘭運動服飾品牌4F

北京冬奧會8個國家奧運代表團的贊助商

波蘭崛起的秘密是什麼?

1989年之後,幾乎所有的東歐國家採取的是大同小異的改革路線,包括放棄計劃經濟,啟動私有化,引進外資等等,但為什麼只有波蘭能夠平穩度過網路泡沫、歐洲債務和世界金融危機等全球性災難,保持穩定增長?

遺憾的是,發達國家對這方面的研究並不多。相反,一些波蘭和中國學者和觀察家倒是做了不少工作,提供了很多被外界有意無意忽略的視角,令人眼前一亮。

總體來看,這些學者將波蘭的崛起歸功於幾個因素:改革有群眾基礎、私有化循序漸進、與歐盟的無縫連線。

1、群眾基礎

很多人認為,波蘭的改革始於1989年的“柏林牆倒塌”。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會。實際上,波蘭早在1970年就嘗試經濟體制改革,當時被稱為“現實社會主義制度”,其核心就是突破蘇聯的計劃經濟模式,引進市場化機制。雖然在蘇聯的強大政治壓力下,改革夭折,但奠定了波蘭國內市場化改革的氛圍,以及某些領域的實踐基礎。同時,改革也煥發出了波蘭民族身上的獨立性。換句話說,相對於1989年才啟動改革的東歐其它國家,波蘭的變革有十分強大的群眾基礎。

對此,世界銀行高階經濟學家、波蘭學者馬欽(MarcinPiatkowski)有過一個非常獨到的總結。他把波蘭1989年之前的改革實驗稱為“社會主義正面遺產的一部分”,是後來大規模“西方式”市場化改革的基礎之一。

在接受介面新聞的採訪中,馬欽說,1989年波蘭經濟瀕臨崩潰,但它有一項遺產是經常被忽視和低估的,那就是它留下了一個開放的、平等主義的、沒有階級的、尊重才能的社會,它讓每個人,而不是寡頭,都有成功的機會,這在波蘭歷史上是首創的。

馬欽說,1989年波蘭重啟改革後造就的億萬富翁,基本都是自力更生的企業家。這說明民眾對於改革的參與度很高。

2、私有化循序漸進

1989年之後的東歐經濟改革,模板都是美國經濟學家薩克斯發明的“休克療法”。其措施通常比較激進,包括放棄價格、補貼管制,允許匯率浮動、快速私有化,等等。

正是因為經歷了之前的改革實驗,波蘭對激進的改革持謹慎態度,在接受“休克療法”內容的同時,策略上選擇循序漸進,逐步摸索適合自己的路。

波蘭品牌4F贊助冬奧會8個代表團,這個國家即將邁入發達國家行列

馬欽的代表作《歐洲的增長冠軍:關於波蘭經濟增長的洞見》

以最具挑戰性的國企私有化程序為例。

波蘭在1990年就頒佈了《國有企業私有化法》,但直到1996年再次修改後(變為《商業化和私有化法》)才大規模實施,是東歐國家中最晚的,但效果是最好的。

在這幾年中,波蘭密切跟蹤其它國家的私有化程序,吸取它們急於私有化、甩賣資產,讓寡頭們鑽了空子,從民眾手裡低價騙取國有資產,從而引發動盪的教訓。同時,政府紮紮實實建立法律基礎、監督機制(比如成立國庫部,負責私有化和國資監管),包括不反對媒體和工會的介入,讓之後的私有化過程透明而有序。

當政府最終在1996年開始私有化時,國有資產的價格已經總體趨於接近市場,民眾的接受度較高,受益面也較廣,沒有形成新的寡頭。

前幾年,中國出現過一個“冰棒理論”,意思是國企改制或是處理不良資產,就像賣冰棒。冰棒在手裡時間長了就會融化,最終剩下一根木棒。

按照這個理論,國企或是不良資產將隨時間的推移而加速貶值,因此改制或出售的動作要快,而且要優先處理優質資產,質地越好的企業越要優先處置。

但波蘭的做法恰恰相反。

據研究者信力建介紹,波蘭將國有企業分為大中小三類,不同的類別採取不同的處置策略和優先等級。比如,先將小型的商業和服務業私有化,購買者包括很多本國公民,在培育本土私營經濟的同時,政府逐步獲得經驗。在後期對大型國企的出售中,政府規定外部投資者最多隻能購買公司85%的股份,其餘15%的股份必須出售給公司員工,同時保證在一定時期內(2-4年不等)不裁員,以保障社會穩定。

最值得稱道的是,波蘭政府成立了“國有化歸還基金”,將出售國有資產獲得收入的5%返還給那些歷史上“私人企業被迫國有化”的私人業主。這讓老百姓從內心深處覺得,新政府和過去不一樣,願意把對私人財產和企業家的保護落到實處。

另外,波蘭政府還用出售收入的1%建立教育基金,專款專用投資教育,包括師資培訓、教材改革,等等。這樣的決策,對於當時百廢待興的國家來說,很不容易,需要領導人有極大的前瞻性和魄力。學者們的一個共識是,人才的充裕和價效比一直是波蘭與鄰國競爭外資的一個重要優勢。

從結果上看,波蘭的國有企業從1990年的8,453家,減少到2003年的1,736家,同期國有經濟佔GDP的比重從69.1%下降到26%。民營經濟的活力被大大釋放。

3、外資和歐盟的支援

循序漸進的改革保持了社會的穩定,同時有助於外資的參與。

根據中國駐波蘭大使館經濟商務處的研究,截止2005年,參與波蘭私有化的資金一大半來自海外,其中法國、德國、瑞典、愛爾蘭、美國和荷蘭的投資者最多。在有的年份,外資參與私有化的資金高達100多億美元之巨。

外資的積極參與以及經營的快速好轉,也讓波蘭國企的裁員幅度非常小,幾乎沒有引發大的社會動盪。

私有化只是波蘭融入外部世界的起點。從一開始,波蘭領導人的想法就是擁抱歐盟。

事實上,從1993到2004年波蘭一直在為滿足加入歐盟的標準做各方面的準備,比如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反壟斷等法治建設。事實也證明,加入歐盟,讓波蘭獲得了這個國家歷史上最大的經濟轉機。

有資料顯示,波蘭每年接受歐洲大量的“輸血”,比例相當於GDP的2.5%,極大支援了波蘭的高速公路、機場這樣耗資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

除了“輸血”和投資,加入歐盟也意味著波蘭與法國和德國等歐洲發達國家成為一個單一的市場,不僅增加了貿易便利,其製造業和人才基礎也讓波蘭迅速成為歐洲一個重要的生產基地。

馬欽的總結是:沒有歐盟,就沒有波蘭的經濟奇蹟。歐盟是波蘭成功的主要推手,80%以上的波蘭人也支援歐盟,可能是全歐之最。

有趣的是,2021年7月,馬欽在《中國和波蘭:異曲同工的經濟雙雄》(China and Poland:The Unexpected Parallel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中寫道,波蘭的成功和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強有力的最高領導層、實事求是地運用市場力量,以及透過向西方開放來獲得民眾支援,從而達到振興自己國家的目的。

在哈佛大學擔任訪問學者期間,馬欽的論文是《波蘭的新黃金時代:後社會主義成功轉型和前進道路的見解》(Poland’s New Golden Age:Insights from theSuccessful Post-Socialist Transition and the Way Forward)。所謂的新黃金時代,是相對於波蘭在16世紀一度成為歐洲疆域最大的國家,史稱波蘭的“黃金時代”。

馬欽認為,新黃金時代就是指歷史上這個國家的大部分國民從未享受過如此高的收入,他們與發達國家生活水平的差距也是最小的。

按照這個標準,波蘭確實迎來了自16世紀以來最好的時代。

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180 字。

轉載請註明: 波蘭品牌4F贊助冬奧會8個代表團,這個國家即將邁入發達國家行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