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獨立後,人口為何越來越少?
烏克蘭是一個位於歐洲東部,黑海北岸的國家,總面積60.37萬平方公里,屬於歐洲領土大國之一,僅次於俄羅斯,排名歐洲第二位。烏克蘭大部分地區屬東歐平原,地形平坦,國土的三分之二為肥沃的黑土地,佔世界黑土總量的四分之一。烏克蘭肥沃的黑土非常適合農作物生長,自古就是歐洲的傳統糧倉。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土地資源如此優越的烏克蘭,卻只有4200萬人,而且人口呈現了負增長,處於逐年減少狀態。
據資料顯示,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之初,全國人口數量約為5200萬人,到2001年,烏克蘭舉行了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人口約為4600萬。十年間,人口減少了600萬人。對於人口規模不大,而且土地遼闊的烏克蘭來說,600萬人口的減少,不可謂不多。為此,烏克蘭制定了很多鼓勵人口增長的政策,但是收效甚微,至2011年,人口再次下降兩百萬人,截止去年,烏克蘭人口只剩4200萬。那麼烏克蘭人口為何越來越少呢?
主要原因有兩個原因。第一,經濟萎靡不振。蘇聯解體時,採用屬地歸屬原則分配家產,烏克蘭作為蘇聯重點建設的共和國,繼承了僅次於俄羅斯的龐大家業。獨立後的烏克蘭擁有龐大的核武庫,以及眾多世界頂尖的科研機構,掌握著很多軍事上的尖端技術,可以稱得上當時的世界強國之一。然而沒想到,獨立之初已經是烏克蘭的巔峰,此後烏克蘭和俄羅斯一樣,照搬西方模式,採用“休克療法”,導致經濟形勢不斷惡化,直到當今時代,亦沒有很大改觀。
據統計,2018年,烏克蘭GDP僅為950億美元,人均GDP2500美元,人均月工資僅有300美元。雖然烏克蘭不缺糧食,但在這種經濟形勢下,烏克蘭的醫療衛生投入,教育投入等各種涉及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投入都大大萎縮。這就導致了兩個致命的問題出現,一是烏克蘭人的生育意願降低,人口出生率銳減。二是醫療衛生,生活水平降低,導致死亡率攀升,從而出現人口負增長狀態。
第二,社會動盪。烏克蘭獨立後,外交政策始終搖擺不定,時而親近俄羅斯,時而向西方靠攏。這種搖擺不定的政策,導致烏克蘭國內矛盾重重。自2014年開始,烏克蘭東南多個州爆發了武裝衝突。持續的動盪,令烏克蘭本已不景氣的經濟雪上加霜,從而引發了一個更嚴重的問題,人口外流。
受經濟不景氣,以及動盪不安的局勢影響,大量烏克蘭人開始移民他國。男性主要採用勞務移民的方式,進入歐盟國家,尋找穩定的生活環境以及高薪的工作。女性人口除勞務移民外,還可以採用跨國婚姻的方式,實現移民。
可見,受以上兩個原因影響,烏克蘭人生育意願下降,人口死亡率上升,人口外流現象增多,從而使烏克蘭的人口形勢陷入了一個惡性迴圈。如今烏克蘭人口仍在逐年下降,據國際相關機構統計,至2050年,烏克蘭總人口將下降至3600萬人。如果到時問題仍無法解決,至本世紀末,烏克蘭可能成為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