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繡花功夫”展現高效能治理!與會市黨代表熱議繪好超大城市治理“工筆畫”
2500萬人口、約6.3萬幢24米以上的高層建築、總里程達831公里的地鐵網路、12萬公里的地下管線……面對這些龐大基數,超大城市治理總有其難處。
回首過去,上海努力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現代化治理;面向未來,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了更高的目標要求——
新徵程上,必須把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作為最集中的工作導向和最鮮明的奮鬥指向。實現高效能治理,是發揮和彰顯我國制度優勢的重要體現,是超大城市抵禦風險挑戰、永葆生機活力、始終安定有序的根本支撐。
上海如何更好展現善治效能,繪好超大城市治理“工筆畫”?連日來,不少黨代表都提出了真知灼見。
黨建引領:同心共築“凝聚力”
基層是社會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時代在不斷髮展,社群形態、群體結構都在不斷變化,基層也會面臨越來越多新的治理課題,我最大的感受是,黨建引領社會治理這根紅線,一定要貫穿始終。”市黨代表、長寧區華陽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白燕表示。
圖說:市黨代表、長寧區華陽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白燕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攝(下同)
她從華陽路街道說起,這裡是上海基層黨建品牌“凝聚力工程”的發源地。“凝聚力工程”在發源時就是聚焦到人,華陽的幹部們懷著對人民群眾的感情,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瞭解人、關心人和凝聚人。時代在發展,“凝聚力工程”也在不斷創新發展,街道把“凝聚力工程”的群眾基礎優勢轉化為社群治理效能,使黨組織和黨員成為社群治理的“主心骨”和“領頭羊”,運用黨建引領、法治保障、基層民主協商的辦法解決了一大批社群治理難題。
近年來,上海不斷推進以社群黨群服務中心(站、點)為主體的城鄉社群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加強中心體系功能建設,在全市佈局開放1.2萬個黨群服務中心站點,讓群眾感受到黨組織就在身邊。
“在大上海保衛戰過程當中,我們的黨群服務中心實現了多次‘魔術變身’,每一次變身,都契合了重點任務、攻堅硬仗與群眾期盼。”白燕告訴記者,在初期和中期,它變成物資保供大倉,街道還專門成立了保供大倉的臨時黨支部,源源不斷地為居民群眾輸送保供物資。進入常態化核酸檢測階段,中心又變身成核酸檢測點,服務周邊商圈和居民區。
樓宇黨建也是城市基層黨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她介紹,樓宇園區集聚的主要是一些年輕黨員和新興業態、群體,意味著與社群開展工作的方式方法會不同。比如同樣開展黨員教育管理,在社群會採取相對傳統的方式;在樓宇園區,就會多采用網路式、活動式等新興方式來吸引他們的參與。“但樓宇園區也好、居住社群也好、歷史街區也好,都是社會生態共同體。我們會把不同領域黨建融合起來開展。”
圖說:市黨代表、金山區朱涇鎮黨委書記夏紅梅
而在金山北部地區生活服務中心朱涇鎮,正在面向特色街區經營主體探索城市商圈黨建之路。“商圈作為城市人氣、煙火氣的重要集聚地,我們要為其發展持續注入‘紅色動能’,助力商圈內各類主體從‘單打獨鬥’到‘握指成拳’,透過共建共治共享,最佳化街區消費環境,提升區域高質量發展水平,本質上,還是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為老百姓帶來更好的生活配套消費娛樂的體驗空間。”市黨代表、朱涇鎮黨委書記夏紅梅說。
商圈是“兩新”黨建的重要陣地,商圈黨建是城市黨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夏紅梅認為,要啟用商圈黨建活力,促進商圈繁榮發展,主要是聯合區域內各類經營主體,匯聚商圈內不同隸屬、規模和型別的黨組織,共享黨建資源、共辦黨員活動、共推服務專案。
數字賦能:用好科技“繡花針”
近年來,上海首創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執行“一網統管”,在城市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化上下功夫。
截至今年初,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接入服務事項3458項,高頻事項基本實現一件事一次辦,努力讓市民與企業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城市執行“一網統管”彙集應用1150個,城市執行數字體徵系統建成投用,為城市生命體“智慧體檢”。
圖說:市黨代表、黃浦公安分局新天地治安派出所所長李勇
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歸根結底,是要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對此,市黨代表、黃浦公安分局新天地治安派出所所長李勇深有感觸。
李勇的工作崗位,正位於“初心之地”。在派出所0.5平方公里的轄區範圍內,坐落著中共一大會址,每年有數百萬遊客前來瞻仰;這裡還有600餘家國際知名企業,以及年均客流高達2000萬人次的繁華商圈。從派出所到中共一大會址,這段267米的路,李勇走了十多年。而現在,他清晰地感受到,安保工作正由“揮灑汗水”向“智慧賦能”轉變。
“在轄區大客流安保中,我們運用人工智慧、雲計算、大資料等技術手段,打造智慧安保體系,實現‘一屏觀天下’。”平日裡,透過科技賦能,李勇與同事們能夠提前感知、預測大客流風險,為排程警力提供有效參考。
新天地的“安全網”不斷織密。李勇告訴記者,在城市執行“一網統管”總體框架下,派出所綜合指揮室與淮海中路街道的網格中心、綜治中心平臺聯通,形成隱患聯治、工作聯勤、平安聯創的治理格局。“2021年,轄區110報警類警情同比下降28%。原本商務樓周邊易發的外賣車輛亂停放、噪音擾民等一批社群治理難題,都得到了有效破解。”
圖說:市黨代表、上海氪信資訊科技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朱明傑
“上海的城市數字化治理一直走在前列,核心的原因是,城市數字化治理並不只是單純的技術應用問題,更重要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市黨代表、上海氪信資訊科技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朱明傑,已深耕人工領域20年。他認為,技術、演算法已在網際網路世界證明了效率與效果,“在城市數字化轉型程序中,應該更大膽地擁抱新技術,幫助實現高效能治理。”
朱明傑打了一個比方:“網際網路剛剛誕生時,查詢資訊需要自己翻網站,後來有了搜尋引擎,到現在又有個性化便利的演算法推送。這套經驗也能夠應用在現實世界中。”比如,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一開始是百姓企業尋找政府各部門辦事,慢慢變成“進一網、能通辦”,未來還應拓展智慧辦理場景。
朱明傑認為,例如在應對網路電信詐騙案件時,就可以運用數字化方法。“如果能透過隱私計算等技術,聯通公安、電信和金融機構等多部門的資訊資料,就能編織出一張反電信欺詐的數字化智慧網路,用AI演算法輔助專業決策,極大提高對於犯罪分子的識別、預警及抓捕機率。”朱明傑說,科技賦能讓生活更便捷的同時,也讓城市更加安全。
共建共治:收集民意“金點子”
黨代會報告中提到,“超大城市治理必須發揮人民主體作用,讓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社群連著千家萬戶。社群細胞越活躍,城市活力就越充沛;社群認同感、歸屬感越強,城市向心力、凝聚力就越大。
圖說:市黨代表、閔行區莘莊鎮康城社群黨委專職副書記張軍萍
“疫情期間,我流了無數次眼淚,都是被居民感動的。每個志願者都像是能量棒,為我們注入動力,讓我們無怨無悔。”說起這個難忘的春天,市黨代表、閔行區莘莊鎮康城社群黨委專職副書記張軍萍感慨萬分。
4個居委會、3萬多位居民、286個樓棟,在上海最大社群封閉管理的日日夜夜裡,數千名志願者一呼百應,為社群防疫貢獻力量。
“有的志願者夫妻倆都出來了,把孩子寄養在鄰居家;有的年輕黨員,自家老母親眼睛失明,依然每天來社群報到……”張軍萍坦言,動員有能力的居民參與社群事務,共治共建,這就是康城的“法寶”。“大上海保衛戰打贏之後,這支隊伍不能散。寶貴的經驗我們要留下來,這麼多志願者的積極參與,是社群的財富。”
近年來,見證著康城社群從曾經的髒亂差到如今改頭換面,張軍萍坦言,社群居民發揮著重要作用。2020年,“莘智匯”公共空間在康城社群啟用,設有民意收集點與居民議事廳。“我們會透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定期組織頭腦風暴討論會。”例如,小區內的非機動車管理與停車問題,初步方案已公示,正在徵求各方意見。張軍萍說:“要讓社群居民帶著責任、帶著感情‘唱主角’,這樣社群治理就飽滿了,也會更有溫度。”
基層治理,如何進一步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讓群眾發表意見、發現問題、貢獻“金點子”。
2018年開始,上海市政府探索建立基層立法聯絡點制度。目前,基層立法聯絡點已經從首批10個擴充到了25個,奉賢區青村鎮就是其中之一。
圖說:市黨代表、奉賢區律師行業黨委副書記盛志新
黨代表盛志新原本在奉賢區青村鎮司法所擔任所長,他仍記得基層立法聯絡點剛剛開進村裡的情形:“一開始村民們都覺得很奇怪:‘我們又不是法律專家,怎麼也叫我們參與立法?’我就和他們說,這不是讓大家從法律層面看,而是說說你們心裡怎麼想的,這個條款如果執行起來,你的利益是被維護了,還是受到損害了?大家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
來自“田間地頭”的立法聲音也能被聽見。例如,《上海市地方糧食儲備安全管理辦法(草案)》徵詢意見時,就採納了村民關於建設糧食倉儲等農業設施的建議。《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修訂草案)》時,有村民提出“條款中要增加解決爭議的途徑”,同樣予以採納。“就在前兩天,青村鎮又啟動了有關鄉村振興條例的線上意見徵詢,當天就收到了十條意見建議。”
盛志新認為,基層立法聯絡點要發揮的作用是“一點多能”,不僅在立法時聽取百姓意見,還要做好普法工作,更要解決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化解矛盾糾紛。“我們的目的是把大家的‘金點子’轉化為‘金鑰匙’。大家法治意識提高了,也必然會促進社會治理。”
新民晚報記者 楊潔 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