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舉行的浦東新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上,本輪疫情期間湧現出的一批典型代表從抗疫一線走到臺前,講述了各自的故事。
當前,大上海保衛戰已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任更加艱鉅地擺在眼前。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精神文明建設凝魂聚氣、凝心聚力。
浦東新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瑋表示,“一個典型就是一束光,我們希望透過他們的講述進一步豐富精神文明建設的內涵,並持續透過精神文明建設,著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為城市重整行裝再出發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白衣執甲、生命欲燃
面臨嚴峻挑戰,一群群向疫而行的群體,一個個挺身而出的市民,他們展現出的精氣神,體現了上海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效,生動詮釋了上海的城市精神與城市品格。
這場抗疫鬥爭中,醫護人員是最先響應的群體之一。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全程參與,承擔起了9個方艙的管理任務、4個隔離點的服務工作、1個護理醫院的疫情防控,派出了約3萬人次的取樣隊伍,採集了大約3000萬人份的核酸樣本。這些羅列的數字,是所有投身抗疫工作醫護人員的艱苦付出,也是為浦東新區近600萬居民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我們醫護人員疲憊的身軀但是勇毅的眼神,至今震撼我的心靈。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我會說:白衣執甲向險行,生命欲燃濟蒼生。”在和大家共同回首抗疫的日日夜夜,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義漢表示心情依舊難以平靜。他說,從初春到仲夏,東方醫院義無反顧地承擔起抗疫重任,醫護人員展現出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情懷和公立醫院的責任擔當,自己深感光榮。
3月29日起,耀華一期方艙醫院啟用;間隔半個月後,耀華二期方艙也投入使用。在這裡率隊“出戰”的,是浦東新區中醫醫院。醫院副院長鬍聃作為方艙的臨時黨總支書記,全力統籌落實各項工作推進。在方艙醫院組織開展樓宇自治制度,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釋出志願者招募令,把艙內志願者的力量全面發動起來;開展“我為方艙建設獻一策”活動,持續最佳化服務管理流程……
臨危受命、向疫而行
上海寶藤生物醫藥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長樓敬偉向大家講述瞭如何完成核酸檢測“加速度”,一個臨危受命的任務。“我們需要在一週內把公司核酸檢測的能力提升5倍。如果沒有各方的幫助,這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樓敬偉說。
凌晨兩點開完緊急會議,兩個小時不到,相關部門調配的首批35臺裝置到達實驗室,再到當天晚上之前100臺機器到位,加上氣膜實驗室模組從全國各地急送而來,硬體通量硬是在一週之內實現了大幅擴容。隨之而來的實驗室專業技術人員的缺口,則由新區文明辦、區志願者協會緊急協助,在浦東文明、浦東釋出等多個平臺釋出志願者招募令。短短1個小時內,首批來自張江藥企的志願者18人就已入駐實驗室,當天合乎條件能夠參與排班的志願者數量就超過200人,大大超出預期。
談及這一段時間的經歷,樓敬偉說:“有苦、有累、有艱鉅的付出,但是更多的是滿滿的自豪。在這個城市最需要的關鍵時刻,有機會為自己深愛的上海盡了一份自己的力量,我們感到無上光榮。”
同樣臨危受命的,還有中國非公醫療機構協會腎臟病透析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援滬血透醫療隊臨時指揮部副總領隊王九生。3月27日,浦東被納入首批分割槽分批的封控地區,病人對於血透的需求陡然增長,各類求助資訊從各個渠道湧進市區兩級的疫情防控指揮部,如何妥善解決需求成為當務之急。
4月1日凌晨,中國非公醫療機構協會在全國範圍內緊急動員,快速招募176名志願者組成的“援滬血透醫療隊”。這支由王九生帶領的隊伍,分別支援了以浦東新區為主的上海16家醫院血透室工作,是第一支馳援上海的大型血透專業醫療隊,第一批志願者在發出招募通知後的40小時就抵達上海,及時緩解了上海血液透析治療的供需矛盾,協助建立了疫情管控條件下的透析治療秩序,從而讓大部分透析患者得到了急需的透析治療。
同舟共濟、共守家園
疫情期間,不少上海市民透過聲音認識了一位“二舅媽”——武銀屏,日常生活裡、社交評論裡,大家都把她叫作武阿姨。在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時間裡,武阿姨與家屬的一段微信語音聊天對話被上傳到了網上。
“前一段時間我不好講,講了呢,你們為我擔心,所以我也不講。“”現在既然到了方艙就讓它去吧,我們三個人一個房間,你也放心,蠻好的。”親切的上海話,拉拉家常的內容,卻因為武阿姨此前志願者的身份、身處方艙的處境變得不那麼普通。而她堅定樂觀的聲音,感染了無數人。
會上,武阿姨也來到了現場,依舊是當初打動人心的聲音。這位有著28年黨齡的老黨員,將自己在滬東新村街道北小區居委會發揮餘熱的故事和經歷和大家娓娓道來:“說實話,我從沒有想過可以站在這麼大的舞臺上分享我的經歷,我就是上海最平凡的普通人,有一份熱,就發一份光。這場疫情,上海挺過來了,我相信,我們的上海,會越來越好!”
廣泛開展社會動員,凝聚起同舟共濟、共守家園的精神力量,是本次抗疫鬥爭中的重要力量。平日裡,劉哲昕是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的一名教授,也是一名長期在邊疆助學送教的志願者。在此次上海“戰疫”中,他是一名為群眾搬運生活的搬運工,主動加入小區志願者團隊擔任搬運組組長。
抗疫之初,物資短缺,運輸只靠板車。在這個驟然臨之的艱難時刻,有過長期志願經歷的劉哲昕挺身而出,他身先士卒、科學排班,拉起了一支“精銳”的搬運隊伍。他告訴每個人,志願者唯有純粹,方可致遠,等到未來歲月靜好的時候,想起自己曾出過一點點力,內心也會平靜而快樂。
奉獻,贏得最大的支援,整個小區也就此團結起來。志願者盡銳出戰,晝夜奔忙,高峰期日均搬運近萬件貨物。小區居民們則想方設法購買各種抗疫物資,捐贈給志願者。防護服1000套不夠,那就2000套,3000套;電動三輪車1輛不夠,那就2輛,3輛……成就了抗疫鬥爭中“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最美圖景。
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朱芝松出席會議並講話。
作者:唐瑋婕
攝影:黃日閱
編輯:周淵
責任編輯:戎兵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