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危難時,醫生即戰士。寧負自己,不負人民。
全國敬業奉獻模範 張伯禮
國家培育了自己,這不是“捐”而是“還”。
全國助人為樂模範 崔崑
幾乎已將所獲獎項獎金逾2000萬元全部捐獻出來。
全國敬業奉獻模範 黃旭華
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全國敬業奉獻模範 鍾南山
11月5日,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揭曉。長江日報記者根據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名單梳理得知,這屆全國道德模範中院士多達6位,是歷屆全國道德模範中院士人數最多的一屆。至此,歷屆全國道德模範中院士人數達到了13位。
每兩年評選一次的全國道德模範,是公民道德建設領域的最高獎項,是崇高的榮譽稱號。截至目前,共評出476名全國道德模範和1994名提名獎獲得者。
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方面和工程科技領域的最高榮譽稱號。兩院院士是國家的財富、人民的驕傲、民族的光榮。這些獲評全國道德模範的院士,除在科學技術方面做出貢獻外,每個人身上都有非常感人的事蹟。
6位院士
獲評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崑是第八屆68名全國道德模範之一。今年96歲高齡的崔崑,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金屬材料專業人才。他的研究成果曾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多年來,他和夫人朱慧楠教授捐資助學已超1000萬元,受益者超過500人次。
崔崑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崑夫婦一直住在學校分配的院士樓內,沒有買房子,傢俱看上去也比較老舊。崔崑的一件夾克甚至穿了30年。老人說,國家培育了自己,這不是“捐”而是“還”。他像千錘百煉的特殊鋼,鍛造了自己,報效著國家。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中其他5位院士分別為:北京天文臺原臺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綬琯;我國火箭推進劑創始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俊賢;探月工程三期探測器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孟飛;同濟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品先;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
“國有危難時,醫生即戰士。寧負自己,不負人民”。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張伯禮院士再次兌現在抗擊“非典”時立下的錚錚誓言。他主持研究制定中西醫結合救治方案,指導中醫藥全過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取得顯著成效,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貢獻。因為過度勞累,張伯禮膽囊炎發作,在武漢接受了微創膽囊摘除手術。2020年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張伯禮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王綬琯院士是中國頂級天文學家,1999年他聯合60多位科學家,倡議成立了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在20多年中,王綬琯為俱樂部發展四處奔波。為解決俱樂部的經費問題,他捐出了全部稿費。身體虛弱無法行走後,他讓女兒推著輪椅,帶他參加俱樂部活動。王綬琯的創舉,讓科學探索精神在校園傳承,一批科技教師和喜歡科技的學生不斷成長,為我國儲備了大量科學人才。今年1月28日,98歲的王綬琯逝世。
李俊賢院士是著名化工合成專家,他研製的產品助力“兩彈一星”發射,至今仍廣泛應用在長征系列火箭等大國重器和汽車、建材、家居等國計民生行業。他數十年如一日忘我工作,直到2018年90歲高齡時才正式脫離工作崗位,一直堅持工作了68年。在90歲高齡之際,他毅然捐贈畢生積蓄300萬元用於設立基金,以支援科研創新和幫扶困難同事。
楊孟飛院士作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總指揮、總設計師,十年如一日,紮根科研一線。嫦娥五號飛控任務二十餘天,他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特別是在取樣封裝階段,他整整兩天沒有休息,始終在科研最前線與一線設計師並肩作戰。
汪品先院士一步步推動中國深海科技向國際先進水平邁進。2018年,82歲的汪品先乘坐國產載人深潛器,連續數次深潛南海。他曾僅憑簡陋的科研裝置研究幾抔海底泥沙樣品,發表了贏得國際同行尊敬的研究成果。他曾主持中國海區的首次大洋鑽探,提出關於南海形成新論,如今,汪品先依然奮鬥在科研第一線。
往屆有7名院士
獲評全國道德模範
記者梳理往屆全國道德模範名單得知,第七屆、第六屆、第五屆、第四屆、第一屆分別有2名、1名、1名、1名、2名院士獲評全國道德模範,均分佈在敬業奉獻和助人為樂兩大類。
錢七虎院士是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作為防護工程學家,他也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他還在公益慈善領域也默默奉獻,資助烈士子女和貧困學生長達30餘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800萬元以及江蘇省的800萬元配套獎勵,他都捐了出來,其中有650萬元捐給了武漢。
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程開甲院士是“兩彈一星”元勳。他帶領科研人員完成了幾十項核武器試驗,把自己畢生心血和才智傾注在為國家構築核盾牌上,是忠誠奉獻、科學報國的典範。面對黨和國家給予的最高榮譽,他說:“我只是代表,功勞是大家的。”程開甲也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黃旭華院士,1958年開始從事我國核潛艇的研究設計,帶領團隊在沒有外援、沒有資料、沒有計算機的情況下,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成千上萬個數據,研製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今年10月,黃旭華院士向中國船舶七一九所捐贈1100萬元個人所獲獎金,作為科技創新獎勵基金,激勵裝備科研人員不斷開拓創新、勇攀高峰。目前,黃旭華院士幾乎已將個人所獲得的各級各類獎項獎金逾2000萬元全部捐獻出來,用於國家的教育、科研及科普事業。黃旭華也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于敏院士,是著名核物理學家。他在1961年開始了長達28年隱姓埋名的氫彈理論探索任務,並取得了我國氫彈試驗的成功,為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國防實力的增強作出了開創性貢獻。于敏也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林俊德院士,是我國核試驗爆炸力學領軍人物。他長期隱姓埋名、潛心鑄造大國重器,紮根新疆羅布泊戈壁大漠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在生命的最後一天,他強忍著劇痛,仍堅持伏案工作長達74分鐘。為了整理自己手中國防科研重大專案的資料,林俊德放棄用手術延長壽命,選擇與死神爭分奪秒。2012年5月31日,林俊德因病逝世,享年74歲。
第一屆全國道德模範袁隆平院士,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目前,雜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美國、巴西、馬達加斯加等國大面積種植,年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量比當地優良品種高出2噸左右。袁隆平也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今年5月22日,袁隆平逝世,享年91歲。
第一屆全國道德模範鍾南山院士,從非典到新冠肺炎,鍾南山一直站在抗疫一線。2003年抗擊非典時,鍾南山說:“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鍾南山臨危受命擔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組長。84歲的他毅然“逆行”前往湖北武漢。連續3天奔走調研,和專家組快速及時研判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日報曾這樣評價鍾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鍾南山也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