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成長,在高原加速
■解放軍報記者 陳典宏
粗糙、皸裂、黑紅髮紫,與稚嫩的臉龐形成鮮明對比。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記者很難相信這是一名19歲年輕戰士的手。
在高原某駐訓場的炊事班,記者見到了這雙手的主人——陸軍某旅工兵連上等兵楊飛。
正在準備做飯食材的他,一次次將雙手伸進冷水中,卻不皺一下眉頭。要知道,高原上的冷水,足以用“徹骨之寒”來形容。
上等兵楊飛正在製作主食。王光耀攝
“別看我這雙手不好看,可耐寒抗凍!”看到記者面露驚訝,楊飛露出充滿朝氣的笑容:“在高原,炊事兵要過的第一道關,就是冷水關。”
然而,第一次接觸雪山上的冷水時,楊飛並非像現在這樣自如。他說,當時自己像被電擊了一樣,雙手很快就麻木了,變得通紅,基本不聽使喚。
但炊事兵怎能怕冷水?楊飛硬是咬著牙將雙手一次次伸進冷水中,只為儘快地適應。
其實,楊飛最開始並不是炊事兵。指導員姜齊告訴記者,來到高原後,炊事班人手緊缺,楊飛便自告奮勇,主動報了名。
“我最高興的,是我是此次高原駐訓連隊第一個把饅頭蒸得有模有樣的炊事員,我蒸的米飯連旅首長都說好吃!”說這話時,楊飛滿臉自豪。
當多數地方上的同齡人可能還“十指不沾陽春水”時,楊飛已經承擔起一個連隊的主食製作任務。
每當黎明,雪山都在沉睡時,楊飛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和麵、揉麵、發麵、製作、上鍋……一籠籠飽滿有形的饅頭,在這個19歲年輕戰士手上新鮮出爐。楊飛說,看到戰友們香甜地吃著自己做的饅頭,他就覺得無比滿足。
平時一有時間,楊飛還會到各班,瞭解戰友們對伙食的反饋,徵求改進意見。
“從剛來連隊時的‘悶葫蘆’到如今的‘自來熟’,楊飛是全連變化最大的一個。”在指導員姜齊看來,炊事員崗位讓楊飛找到了實現自身價值的方式,增強了自信。
“我最大的收穫,就是來到了軍營,來到了雪山,當了炊事員。”楊飛說,他的父親是一名老兵,常把“當兵是一種責任、一種擔當”掛在嘴邊。當自己真正穿上這身軍裝後,才終於理解了父親的話。
“我的責任,就是讓戰友們吃好,吃出戰鬥力。如果戰友們爬冰臥雪訓練歸來,不能吃上可口的飯菜,就是我的失職!”
責任,當這個沉重的字眼在一名“00後”戰士那裡變成具體行動時,那麼他真的長大了。
“吃了大部分同齡人未曾吃的苦,以後再也沒有什麼可以打敗我了!”和楊飛一樣,19歲的上等兵陳俊在雪山上也收穫了自己的成長。
選擇報名參軍,陳俊最初是為了圓媽媽的軍旅夢。然而,來到軍營後,他才發現,其實是圓了自己的夢。“我慶幸來到了軍營,也慶幸當新兵就有機會上高原駐訓,這讓我有了很多同齡人都沒有的經歷。”他說。
“當兵3個月不跑回家就算不錯了!”在媽媽的眼裡,曾經的陳俊是個不折不扣的“網癮少年”,玩遊戲經常通宵達旦。
連陳俊自己都沒想到,他不僅堅持了下來,而且在高原駐訓沒有網路的日子裡,戒掉了網癮,還培養了新的愛好。
陳俊所在連隊每週都會舉辦“讀書分享會”,這是他最喜歡的活動。利用忙裡偷閒的時間,他讀完了好幾本大部頭書籍。每次分享讀書體會,陳俊總能有一些深刻的見解。
“今年父親50歲,我19歲,妹妹才1歲,我得給妹妹做好榜樣,擔起一個男人的責任。”談起自己的變化,陳俊說出了一句連記者都歎服的話:“我已長大成人,就得有成人的樣子。”
“其實,我還有一個夢想,就是開發一款屬於自己的遊戲。”談到將來,陳俊眼神裡充滿憧憬。他說,閒暇之餘,他有了更多時間去思考未來的人生,也開始靜下心來學習計算機程式設計。為了磨練性子,他還拿起了畫筆,如今也畫得有模有樣。
成長,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人生課題。在軍營的歷練中,“00後”戰士們有了自己對成長的感悟;而來到高原,則讓他們的成長一次次提速。
大學生士兵王笑笑說,吃苦就是“吃補”,這是青春的另一種顏色。大學生士兵秦小藝和李冰潔說,一次駐訓,終身受益。19歲的上等兵楊磊說,無論是心智還是閱歷,自己已比地方的小夥伴們領先一大步了……
看著這些年輕的臉龐,記者不由得想起一位詩人的吟誦:“荒野的路呵,曾經奪走我太多的年華,我慶幸:也終於奪走了我的閉塞和淺見;大漠的風呵,曾經吞噬我太多的美好,我欣慰:也吞噬了我的怯懦和哀怨。於是我愛上了開放和坦蕩,於是我愛上了通達和深遠……”
都說高原有一種催人成長的魔力,但對於這群“00後”士兵而言,真正開啟成長之門的,是青春和使命的交響。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