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國家公園如何建?怎麼建?

由 時愛蘭 釋出於 綜合

國家公園具有生態的原真性、物種的多樣性、系統的完整性、分佈的區域性和價值的珍貴性等諸多特徵。國家公園往往是比較脆弱的生態系統,具有脆弱性的特點。開展國家公園建設有利於豐富和發展生態文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保護地球生態環境、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大的意義。目前,我國已建立了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文化遺產、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多種型別保護地,基本覆蓋了我國絕大多數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遺產資源。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國家公園的建設問題。

現存問題

在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進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一是面臨發展與保護的博弈,國家公園建設在我國尚屬新鮮事物,各地在試點工作中仍存在大開發的衝動,對國家公園是“香餑餑”還是“緊箍咒”,一時還未有清楚的認識。

二是各類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還缺乏科學完整的技術規範體系,同一個自然保護區部門割裂、多頭管理、碎片化現象還普遍存在,社會公益屬性和公共管理職責不夠明確,盲目建設和過度開發現象時有發生。

三是自然資源資產確權登記工作進展緩慢,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和支出責任尚未明確。如本應由政府承擔的管理職責,財政承擔不夠;而宜由地方負責的事務,中央承擔過多,地方未能擔負相應責任。

四是目前試點區域仍未建立權責統一的統一管理機制和協調聯動機制,未能實現所有者與監管者分離,直接影響了生態保護效果。

五是相關制度體系仍不健全,缺乏國家公園的總體發展規劃及發展戰略,相應的法規政策、標準規範及生態補償等相關配套制度尚未形成。

如何建設?

一是將保護放在首位

人口眾多、資源緊缺、生態環境退化的現實,決定了中國的國家公園必須更加註重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肩負起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使命。與一般的自然保護地相比,國家公園的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遺產更具有國家代表性和典型性,面積更大,生態系統更完整,保護更嚴格,管理層級更高。縱觀各國國家公園建設,保護都是放在第一位的。建設國家公園的目的是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給子孫後代留下自然遺產,而不是搞大旅遊。

無論是協調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還是釐清國家公園的定位,抑或組建國家公園管理部門等舉措,都是為了處理好自然生態保護與資源持續利用之間的關係。我國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根本目的,就是以加強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保護為基礎,以實現國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傳承為目標,理順管理體制,創新運營機制,健全法治保障,強化監督管理,構建統一規範高效的中國特色國家公園體制,建立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的自然保護地體

二是做好頂層設計,高階引領

國家公園建設既要堅持長遠目標方向,又要立足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和發展所處的階段性特徵,認真處理好體制轉換過程中的銜接,量力而行,有步驟、分階段推進。要最佳化好國土資源的配置,切實做到“保護為發展留下空間,發展為保護守住底線”。

三是處理好自然生態保護管理與當地社群居民關係

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最根本的問題在於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如何處理好自然生態保護管理與當地社群居民關係,是社會關注度最高的話題之一。重點保護區域內居民要逐步實施生態移民搬遷,集體土地將由國家公園管理機構統一管理;其他區域內居民根據實際情況實施生態移民搬遷或相對集中居住,集體土地可透過合作協議等方式實現統一有效管理。

要明確國家公園區域內居民的生產生活邊界,引導當地政府在國家公園周邊合理規劃建設入口社群和特色小鎮,引導當地居民參與國家公園設立、建設、執行、管理、監督等各環節。同時,透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我們要建的國家公園不應是純粹的自然生態系統,它還應是一個社會生態系統,強調社群的發展,強調文化與自然遺產的融合,強調老百姓透過生境體驗激發出保護自然、關愛環境的積極性。

資料來源:一諾文旅

注:本文為原創內容,公眾號等平臺如需引用、轉載請聯絡後臺開白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