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援引《印度時報》、《印度教徒報》等外媒報道,當地時間10月12日,印度政府舉行了位於邊境地區44座橋樑的正式通車執行儀式,印度國防部長辛格雖然沒能親自到場,但也透過影片的形式出席了儀式。印媒表示,這44座橋樑的開通意味著印度邊境基建工程取得了階段性的重大進展,同時也意味著印軍能夠更好地向“周邊潛在對手”實施軍事壓力,全國人民因此而沸騰。
印度媒體報道稱,這44座橋樑分別位於印度邊境的七個地區,其中地區局勢較為緊張的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有10座、拉達克地區8座,在與亞洲正義強國接壤的北阿肯德邦和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我藏南地區)也各有8座。而局勢不那麼緊張的旁遮普邦、錫金邦各也有2座,喜馬偕爾邦有4座。據悉,這些橋樑最短的有30米,最長的長達484米,均由印度邊境道路局(BRO)修建。
而由於此前印度在施工中發生了多起嚴重事故,外界紛紛質疑這些橋樑的質量。對此,印度政府表示這些橋樑均可承載70噸的重量,完全能夠供印度國產的“阿瓊”主戰坦克以及其他主戰坦克、裝甲車透過。此外,印媒透露,這44座橋樑只是初步計劃,未來還會再造78座更大更堅固的橋樑,以滿足印軍最大重量的車輛裝備通行。
據悉,印度方面對這些橋樑非常重視,除了國防部長辛格外,印度總參謀長比平·拉瓦特和陸軍參謀長拉納萬也參加了開通儀式。在儀式上,辛格公開表示:“這些橋樑不僅滿足了各地民眾的需求,同樣滿足了印度軍隊全年的機動和運輸需求。”還有印度官員向記者表示,這些橋樑都具有戰略意義,對印度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它保證了印度軍隊在邊境上的快速機動,這在現代戰爭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據辛格透露,由於印度與周邊兩個鄰國有長達幾千公里的邊境線,驟然緊張的邊境局勢令印度不得不採取措施,來彌補印軍在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上的不足。據統計,自印度與周邊國家發生邊境摩擦以來,印度已經連續多次追加了對邊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其總投資已經比衝突爆發前增加了一倍有餘。
印度在邊境地區大肆興建公路、橋樑、機場等設施,其真實目的不言而喻。隨著這些基礎設施不斷完工,大量的先進裝備開往邊境地區駐紮,其中包括了印度最先進的T-90主戰坦克、“陣風”戰鬥機等。而印度空軍司令不久前還揚言:“印度已經準備好了對兩個潛在對手實施空襲的計劃”,並且聲稱自己完全不懼爆發雙線戰爭。
不過,有專家批評稱,印度僅有極少量的陣風戰鬥機,其主力仍然是較為落後的蘇-30和米格-29,很難對抗強大的殲-20。該專家認為,如果印度率先挑起衝突卻失去了制空權,那麼即使印度修建再多橋樑、屯積再多的坦克,也只能淪為戰機的靶子。
還有學者認為,印度主動挑起事端,是為了迎合美國的“印度-太平洋政策”,這樣既可以藉著美國的實力實現自己稱霸南亞的夢想,又能打壓自己的兩個老對手。但是,遠水解不了近火,美國不可能為了印度而不惜與印度的對手國開戰。印度心甘情願當美國打手,最後的下場只能是引火燒身,自討苦吃。(文/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