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為了孩子,我們會看很多育兒相關的書籍和影片,向有經驗的達人討教,希望能夠吸收一些教育方法的精華。其中,“男孩子要窮樣,女孩子要富養”“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等一些觀念都特別深入人心。而現在很流行的做法是:不管家裡是不是真的窮,都要經常跟孩子哭窮,才會讓孩子更懂事也更努力,更珍惜眼下的生活環境。
這個做法,其實就是“哭窮式教育”。
哭窮式教育,看似很好,其實不然!甚至,哭窮式教育對孩子造成的危害,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父母哭窮,孩子自卑家長經常給孩子灌輸“我們家裡窮,你錢要省著點花”“咱家窮,就等你來改變了”等觀點,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就會真的聽進去了,甚至家庭的貧窮會讓他產生一種自卑感。想要買的東西不敢買,擔心給家裡造成負擔;很想去的地方不敢去,旅行對於窮人想想就好了;很羨慕別人的小物件,卻不敢開口跟爸爸媽媽要。
一次又一次的不敢,使孩子的內心產生自卑感,漸漸產生自己不如別人的想法。這種從童年開始的自卑感,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孩子長大後已經有錢有勢有地位,但依然會在一些不經意的瞬間會被自卑感包圍。
父母哭窮,孩子小氣家長的初衷,是希望孩子會更加懂事,懂得珍惜金錢,而不是伸手就向父母要。但結果呢?雖然孩子在某些程度上確實表現得就像父母期待的那樣,小心翼翼地,不敢一直向爸爸媽媽要這要那,但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變得小氣。比如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捨不得把別人很喜歡的玩具跟對方分享,哪怕心裡很想將玩具送給對方,卻還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捨不得。
做人大氣是一個人氣質的一種體現,會更加有個人魅力,自己也會比較豁達。而父母經常跟他哭窮的孩子,因為缺錢經常會喜歡斤斤計較,性格里小氣的成分已經鑄就,以後就算很努力要培養自己的氣質,但骨子裡的特質根本就難以改變。
父母哭窮,孩子不安有一種人格叫做“討好型人格”,只要別人對他有一點點好,就忍不住地表現出不安, 不停地道謝。旁人有時會覺得很奇怪,明明只是一件小事,為何看得這麼重呢?對於從小被父母哭窮的孩子來說,這種表現就再正常不過了。因為從小受到窮的約束,孩子習慣了不斷妥協,就會變得一直容易妥協。
每一次看到那種不斷討好父母的孩子,我們都會特別心疼。這種乖巧背後,並不是真的懂事,而是被逼的懂事,其實也是缺愛的一種表現。
小編說不懂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家長中了哭窮式教育的毒,喜歡給孩子灌輸“咱家很窮”的觀念,其中不乏一些月入數萬,生活其實相對富裕的家庭。希望這些父母能夠明白,自己的每一次哭窮,都會加重孩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讓孩子覺得不幸福。孩子要麼覺得內疚,覺得父母是因為自己而犧牲了生活質量;要麼更加叛逆,不滿父母為何一定要多花錢來碎碎念,自己也沒有叫父母一定要花啊。而不管是哪一種,對孩子都是有害無益的。
所以父母們,別再哭窮了!